
0人評分過此書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充分整合和利用全国各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通过《宗教学基础十五讲》系的编写、出版和推广,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通识课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中.使这一类课程的学科搭配结构更合理,更正规.更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从而也更方便全国各大学设计和安排这一类课程。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编审委员会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前言
-
第一讲 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
-
一 宗教学的诞生
-
二 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与发展
-
三 宗教的界定
-
四 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
-
第二讲 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
一 原始宗教的产生
-
二 宗教与神话
-
三 宗教与崇拜
-
四 宗教与巫术
-
五 原始宗教的特点
-
-
第三讲 古代民族宗教
-
一 主要民族宗教的形成
-
二 古代埃及宗教
-
三 古代巴比伦宗教
-
四 古代中国宗教
-
五 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
-
-
第四讲 宗教与古代哲学
-
一 宗教与希腊哲学的起源
-
二 神灵观念的理性化与希腊理性神学
-
三 希腊化时期的宗教与哲学
-
四 基督教接纳希腊哲学
-
-
第五讲 佛教基本知识
-
一 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
二 佛教的基本教义
-
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经典
-
四 佛教的主要礼仪
-
-
第六讲 基督教基本知识
-
一 基督教的前身
-
二 基督教的诞生与发展
-
三 基督教的经典
-
四 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与基本礼仪
-
-
第七讲 伊斯兰教基本知识
-
一 伊斯兰教的诞生与发展
-
二 伊斯兰教基本信条
-
三 伊斯兰教的礼仪
-
四 伊斯兰教的经典
-
五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
第八讲 宗教的基本要素
-
一 宗教意识
-
二 宗教组织
-
三 宗教礼仪
-
四 宗教器物
-
-
第九讲 宗教的社会功能
-
一 社会整合与控制功能
-
二 社会心理调节功能
-
三 社会化与交往功能
-
四 宗教社会功能的两重性
-
-
第十讲 宗教与文化传播
-
一 文化视域的形成
-
二 文化传播的规律性
-
三 外来宗教本土化问题
-
-
第十一讲 宗教与道德
-
一 宗教与道德在文化系统中的不对称
-
二 以信仰为中介把握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
三 宗教伦理的共通准则
-
四 发挥宗教道德在现时代的积极作用
-
五 倡导和平与宽容的伦理原则
-
-
第十二讲 宗教与科学
-
一 原始时代的融为一体
-
二 古代的分化与分立
-
三 近代的矛盾与冲突
-
四 现代的调适与共存
-
五 二者关系的若干种模式
-
-
第十三讲 宗教与中国文化
-
一 中国文化的整体结构
-
二 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三 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动态互补
-
四 中国民间宗教
-
-
第十四讲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
一 新制度下宗教的调适
-
二 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贯主张
-
三 中国宗教五性的提出
-
四 历史的曲折与教训
-
五 新时期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
-
-
第十五讲 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
-
一 战争与宗教的关系
-
二 思考战争问题的不同维度
-
三 宗教的和平使命
-
四 大力推进宗教对话
-
- 主要参考书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