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今塵集:秦漢時代的簡牘、畫像與文化流播(卷三)-簡牘、畫像與傳世文獻互證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57597
叢集名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傳世和出土文獻向來是研究古代歷史的主要材料,
邢義田院士相信,圖像如同文字,
一樣能對今人吐露心聲。
《今塵集》採用2036張珍貴圖片,全彩印刷,
為您帶來全新視界!
  《今塵集》所輯為邢義田院士2011年以後的最新論文,材料上試圖在過去不甚搭界的傳世、出土文獻和圖像材料之間建立橋梁;方法上試圖糅合上述三類材料,說服今天以研究傳世和出土文獻為主流的古史學界,也能用另一隻眼看圖像。
  全著分為三卷:卷一是「古代文化的上下及中外流播」;卷二是「秦至晉代的簡牘文書」;卷三是「簡牘、畫像與傳世文獻互證」。三個主題收錄一起,方便讀者能有機會看到在其他固守傳統研究領域和方法的論文裡被忽略的問題和方面,為認識古代中國社會、思想和文化找到新的可能。
  卷三「簡牘、畫像與傳世文獻互證」通過簡牘、畫像和文獻資料的相互印證,對簡牘、畫像和文獻尚存的一些難明之處提出了獨到的解讀。內容有:
〈漢畫、漢簡、傳世文獻互證舉隅〉
〈「太一生水」、「太一將行」和「太一坐」的關係:讀郭店簡、馬王堆帛畫和定邊、靖邊漢墓壁畫的聯想〉
〈一種漢晉河西和邊塞使用的農具—鑡〉
〈伏几案而書:再論中國古代的書寫姿勢〉
〈說「堂皇」〉
〈「豫讓刺趙襄子」或「秦王謀殺燕太子」?:山東鄒城南落陵村畫像的故事〉
〈從制度的「可視性」談漢代的印綬和鞶囊〉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簡牘、畫像與傳世文獻互證
  • 漢畫、漢簡、傳世文獻互證舉隅
    • 一、離其、離居、晉沙公
    • 二、公孫挾、陳闓強
    • 三、舍利即猞猁?
  • 「太一生水」、「太一將行」和「太一坐」的關係:讀郭店簡、馬王堆帛畫和定邊、靖邊漢墓壁畫的聯想
    • 一、對馬王堆「太一祝圖」帛畫的再思考
    • 1. 圖文布局的規律
    • 2. 是否和太一生水說有關?
    • 二、「太一坐」與「太一生水」
    • 三、結論
  • 一種漢晉河西和邊塞使用的農具——鑡()
    • 一、農具同形異名與異形同名
    • 二、臿(、鍤)、鑡()同或異?
    • 三、耙地工具─鐵齒楱與鑡()
    • 四、河西畫像裡的耰、耱、耮田
    • 五、異名、異形、異用的多齒農具─鑡()與钁
    • 六、幾點補充說明
  • 伏几案而書:再論中國古代的書寫姿勢(訂補稿)
    • 一、阮籍、王羲之和高君孟
    • 二、顧愷之作畫用鎮
    • 三、帛、紙書寫,不須依托?
    • 四、竹木簡的書寫和几案
    • 五、漢代圖像資料中的几案
    • 六、高及腰腹的漢代几案——實物舉例
    • 七、中國兩晉至五代與日本中世几案舉例
    • 八、不同視角下的反思
  • 說「堂皇」
    • 一、漢簡裡的堂煌
    • 二、漢畫裡的堂皇
    • 三、漢畫像空間的虛實與公私
    • 四、小結
  • 「豫讓刺趙襄子」或「秦王謀殺燕太子」:山東鄒城南落陵村畫像的故事
    • 一、對豫讓謀刺趙襄子畫像的幾點觀察
    • 二、機橋、蛟龍捧轝與渭水斷橋
    • 三、壽夭天命——畫像寓意的解讀
  • 從制度的「可視性」談漢代的印綬和鞶囊
    • 一、一些鋪墊
    • 二、漢印為什麼那麼小?
    • 三、如何使用方寸之印?
    • 四、印章因綬帶而可視化
    • 五、可視兼誇示的鞶囊、綬囊與綬笥
    • 六、印綬形制
    • 七、綬帶的織造
    • 八、結論:從可視性看制度——一個仍待開發的領域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