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留聲機及相關聲音載體的發明,如:唱筒、蟲膠唱片等,讓人類歷史從單純文字記載擴及至聲音記錄文獻,舉凡臺灣常民耳熟能詳的歌謠,如:〈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還有第一首大流行的電影主題曲〈桃花泣血記〉,甚至傳統原住民水社化蕃幾近失傳的〈日月潭の杵音〉與〈日月潭の杵唄〉,以及第一首為選舉造勢所發行的宣傳演說-楊肇嘉〈我的希望〉等,皆是以留聲機唱片錄製發行,忠實且完整見證了臺灣聲音與大時代的歷史。
蟲膠唱片發行時間約為1890年到1950年,材質主要取自東南亞、印度一帶胭脂蟲的分泌物,其轉速為每分鐘78圈,故又稱78轉唱片(78rpm Records),因質地硬且易碎,加上年代久遠,格外不易保存,故能倖存下來的如鳳毛麟角,彌足珍貴。
本書主要介紹自1914年起到二戰前臺灣唱片工業的萌芽與興衰,內容不僅涵蓋臺灣出版的唱片,更觸及日本、中國和東南亞發行的相關曲盤作品,取材視野寬廣,輔以近千幀經典照片、繪葉書、珍貴歷史文獻資料,收集與梳理當年報章雜誌及書籍相關音樂報導(如:《日蓄新聞》、《コロムビア ニュース》、《臺灣新民報》、《臺灣日日新報》等),並訪談多位音樂人後代考證史料,全書圖文並茂,以一般大眾可輕鬆閱讀的方式行文,細數戰前臺灣曲盤工業發展脈絡、唱片歌曲內容和相關歷史風情,喚起人們的臺灣記憶。
唱片聲音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曲盤內容平實反映一個時代庶民的心聲和生活背景樣貌,如同書中所言:「每一張老曲盤的音軌,都刻錄著一段臺灣早期的聲音歷史;每一張老唱片的背後,也蘊藏有一齣精彩動人的時代故事」,如果,你沒來得及生逢其時,現在,你還來得及藉由此書身歷其境!
蟲膠唱片發行時間約為1890年到1950年,材質主要取自東南亞、印度一帶胭脂蟲的分泌物,其轉速為每分鐘78圈,故又稱78轉唱片(78rpm Records),因質地硬且易碎,加上年代久遠,格外不易保存,故能倖存下來的如鳳毛麟角,彌足珍貴。
本書主要介紹自1914年起到二戰前臺灣唱片工業的萌芽與興衰,內容不僅涵蓋臺灣出版的唱片,更觸及日本、中國和東南亞發行的相關曲盤作品,取材視野寬廣,輔以近千幀經典照片、繪葉書、珍貴歷史文獻資料,收集與梳理當年報章雜誌及書籍相關音樂報導(如:《日蓄新聞》、《コロムビア ニュース》、《臺灣新民報》、《臺灣日日新報》等),並訪談多位音樂人後代考證史料,全書圖文並茂,以一般大眾可輕鬆閱讀的方式行文,細數戰前臺灣曲盤工業發展脈絡、唱片歌曲內容和相關歷史風情,喚起人們的臺灣記憶。
唱片聲音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曲盤內容平實反映一個時代庶民的心聲和生活背景樣貌,如同書中所言:「每一張老曲盤的音軌,都刻錄著一段臺灣早期的聲音歷史;每一張老唱片的背後,也蘊藏有一齣精彩動人的時代故事」,如果,你沒來得及生逢其時,現在,你還來得及藉由此書身歷其境!
- 序
- 館長序
- 序文一
- 序文二
- 序文三
- 誌謝
- 前言
-
第一章 萬籟留聲 伶人蓄音
-
第一節 留聲機唱片大事紀
-
第二節 留聲機
-
第三節 蓄音器祭(慶典日)
-
第四節 留聲機唱片是音樂文化歷史的有聲書
-
第五節 臺灣唱片工業先驅-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商會
-
-
第二章 福爾摩沙初試啼聲-1914年臺灣唱片工業肇始元年
-
第一節 臺灣唱片工業肇始元年
-
第二節 寶島初試啼聲 臺語演唱曲盤不在少數
-
第三節 客籍藝師演唱臺語戲曲
-
第四節 1914年臺語唱片
-
第五節 日蓄賣唱片,更售臺灣情
-
-
第三章 1926年臺灣第一次聲音戰爭-小蝦米(特許小金鳥)力抗大鯨魚(日蓄大飛鷹)
-
第一節 1925-1926年 飛鷹留聲機器公司和飛鷹唱片
-
第二節 小蝦米(特許小金鳥)力抗大鯨魚(日蓄大飛鷹)
-
第三節 ORIENT(東洋駱駝標唱片)
-
第四節 小蝦米-特許小金鳥
-
第五節 〈安童買菜〉-第一首創臺灣高銷售紀錄的歌曲
-
-
第四章 1930年臺灣第二次聲音戰爭-眾聲喧嘩、百家爭鳴
-
第一節 榮町日蓄Columbia霓虹燈廣告招牌
-
第二節 日本コロムビア蓄音器株式會社
-
第三節 臺灣コロムビア販賣會社→臺灣コロムビア販賣商會→臺灣コロムビア販賣株式會社
-
-
第五章 最古歷史、最新設備-「臺灣イーグル蓄音器販賣株式會社」與「臺灣コロムビア販賣商會」之瑜亮情結
-
第一節 「最古の歷史 最新の設備」EAGLE(改良鷹標)-傳承日蓄傳統飛鷹商標
-
第二節 HIKOKI(ヒコーキ)(飛行機標)-復刻EAGLE(改良鷹標)
-
-
第六章 王者之聲-古倫美亞時代來了
-
第一節 臺灣コロムビアコロムビア販賣株式會社
-
第二節 REGAL RECORD 黑利家、紅利家
-
-
第七章 臺灣本土曲盤界領頭羊-羊標、Okeh唱片
-
第一節 臺灣本土第一家且存續最久的唱片公司
-
第二節 羊標唱片
-
第三節 奧稽唱片-合資會社陳英芳蓄音器商會
-
第四節 〈戀愛與義務〉
-
第五節 奧稽傲人成績
-
-
第八章 琴瑟鶴鳴-鶴標唱片
-
第一節 採擷臺灣民謠先驅-繼改良鷹標後第二家創製臺語流行歌的唱片公司
-
第二節 鶴標唱片/朝日商會
-
第三節 鶴標流行歌唱片-1931年10月首發
-
第四節 聲朗唱片公司
-
第五節 高塔、月虎、思明唱片-汪思明
-
-
第九章 禁盤禁歌-泰平唱片
-
第一節 泰平、新高、麒麟唱片-泰平與鶴標唱片同為採擷與保存臺灣民謠的先驅
-
第二節 禁盤 禁歌
-
第三節 廣宣頻繁、密集發片
-
第四節 新高唱片-臺灣蓄音器合資會社
-
第五節 麒麟曲盤有限股東公司-臺灣蓄音器合資會社
-
-
第十章 文化新歌劇之聲-文聲曲盤公司 TEICHIKU(文聲)唱片
-
第一節 文聲曲盤公司
-
第二節 華壽篤唱片(First Record)
-
第三節 TEICHIKU唱片編號535、536《雪梅思君》
-
-
第十一章 至聖雅樂-聖樂唱片(Sheng Yo Record)
-
第一節 《簷前雨/送秋情歌》
-
第二節 「蘭猗單星」-鄧雨賢漢文筆名!
-
- 第十二章 客家音樂美樂地(MELODY)-美樂唱片辻利唱片部發賣
-
第十三章 博友樂唱機唱片股份公司
-
第一節 老闆郭博容以筆名「博博」親自發表五首作品
-
第二節 〈內山查某〉曲盤全面回收、銷毀與停售
-
第三節 〈人道〉-博友樂與邱再福之代表作
-
-
第十四章 勝利的歌兒大家唱-勝利唱片
-
第一節 1934年7月16日廣播節目唱片播放:〈月夜遊賞〉、〈打獵歌 蕃歌〉及〈路滑滑〉
-
第二節 既是傳統「小曲」也是創新「流行歌」-流行小曲
-
-
第十五章 臺華、美華、百勝
-
第一節 臺華創業作《小船帆/五更嘆》
-
第二節 美華唱片
-
第三節 百勝唱片
-
- 第十六章 開設本島錄音室-三榮唱片合資會社
- 第十七章 集臺灣流行音樂人才之大成-日東唱片
-
第十八章 盜用古倫美亞與利家唱片封套肖像權-明星唱片、金城唱片
-
第一節 明星唱片公司(BENSEN)
-
第二節 金城唱片
-
-
第十九章 戰前臺灣音樂行進曲尾聲-東亞唱片商會
-
第一節 東亞(TUNG YA)唱片、TEITIKU(帝蓄)唱片(TOA-RECORD)
-
第二節 TEITIKU(帝蓄唱片)
-
-
第二十章 臺語流行歌前奏曲-〈雪梅思君〉
-
第一節 「國慶調」,也稱「廈門調」
-
第二節 〈雪梅思君〉-再版、改編版本眾多
-
-
第二十一章 1931年臺語流行歌創制元年
-
第一節 第一首臺語流行歌-〈烏猫行進曲〉
-
第二節 新語彙-「流行歌」、「烏猫」、「行進曲」
-
-
第二十二章 第一首大流行的臺語流行歌-〈桃花泣血記〉
-
第一節 電影主題歌
-
第二節 上海電影、臺灣曲盤
-
第三節 臺語演唱的電影主題歌唱片
-
第四節 待確認之電影主題歌
-
-
第二十三章 中國風 臺灣情;中國曲 臺灣調
-
第一節 中曲臺唱
-
第二節 外國心臺灣情-臺外混血歌曲
-
-
第二十四章 春風花雨夜月愁 滿面春風四季紅
-
第一節 忘也忘不了的〈望春風〉-一首令臺灣人引以為傲的臺灣民謠
-
第二節 〈四季紅〉-一首不被寄予厚望的非主打歌
-
第三節 月夜越發愁的〈月夜愁〉-三線路上的等待
-
第四節 〈滿面春風〉
-
第五節 有也花嘸也花的〈雨夜花〉-化一朵雨夜落花為不朽民謠
-
第六節 「四、月、望、春、雨」改編版曲風初探
-
-
第二十五章 讚聲美麗臺灣島-〈咱臺灣〉、〈美麗島〉、〈臺灣の歌〉
-
第一節 〈咱臺灣〉
-
第二節 〈美麗島〉1934年12月29日發行
-
第三節 〈臺灣の歌〉
-
- 第二十六章 歌戀臺北城-日治時期摩登臺北
- 第二十七章 舞禁-挑戰禁忌的跳舞時代
-
第二十八章 講談唱片-《我的希望》、《勉勵國民》
-
第一節 楊肇嘉《我的希望》
-
第二節 《島民に告ぐ(上、下)》(告島民書)
-
第三節 孫中山唯一的留聲錄音
-
- 第二十九章 大清帝國代國歌〈李中堂樂〉與〈國民黨謌〉
- 第三十章 民間信仰相關唱片與基督教聖歌唱片
- 第三十一章 金光閃閃、瑞氣千條-布袋戲(臺灣人形戲)
- 第三十二章 原住民音樂及相關唱片
- 第三十三章 首位獲得奧林匹克獎牌的臺灣人-音樂家江文也
- 第三十四章 日治時期臺灣重要唱片總目錄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5452/41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