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劉先生既作《唐代政教史》,二十年後又著述《宋代政教史》以揭文治之世。嘗謂:「是以治宋史而不治唐史,無以見唐代治運之隆,魄力之大,氣概之雄,崛起於中古時期,目空今古。然治唐史而不治宋史,又無以明宋人文治之盛,國氏之弱也。」由此兩朝之觀摩比較,方知中國歷史之大轉變,乃強弱之樞機,盛衰之際限。然兩朝史實,尤當融會貫通,始能深切認識中國社會之根基,民族之本質,與思想文化之淵源,上承秦漢之質實,下啟明清之虛文,繼往開來,最重要之過渡期也。
-
中篇 宋代教育內容
-
第一章 學校組織與編制
-
第一節 中央官學
-
第二節 地方教育
-
第三節 書院教育
-
第四節 私人講學
-
第五節 學校行政及管理
-
第六節 圖籍與印刷
-
第七節 學風與士氣
-
-
第二章 貢舉考試制度
-
第一節 貢舉科目
-
第二節 貢舉人數
-
第三節 考試
-
第四節 放榜
-
第五節 登科習俗
-
第六節 考試官
-
第七節 賜出身
-
第八節 舞弊與懲處
-
第九節 貢舉評論
-
-
第三章 官吏銓選制
-
第一節 入仕途徑
-
第二節 舉官法
-
第三節 銓選與考課
-
第四節 館閣取士
-
第五節 出身授官
-
第六節 官俸
-
-
第四章 教育家及其教育理論
-
第一節 胡瑗
-
第二節 周敦頤
-
第三節 王安石
-
第四節 張載
-
第五節 程顥
-
第六節 程頤
-
第七節 朱熹
-
第八節 張栻
-
第九節 呂祖謙
-
第十節 陸九淵
-
-
第五章 學藝(一)
-
第一節 經學
-
第二節 道學
-
第三節 文學
-
-
第六章 學藝(二)
-
第四節 史學
-
第五節 地理
-
第六節 法律
-
第七節 書法
-
第八節 圖畫
-
-
第七章 學藝(三)
-
第九節 音樂
-
第十節 醫藥
-
第十一節 曆算
-
第十二節 工藝
-
-
-
下篇 宋代文化教育之影響
-
第一章 對元明清之影響
-
第一節 學校與貢舉
-
第二節 各種學藝
-
-
第二章 對高麗之影響
-
第一節 朝聘之往來
-
第二節 中韓關係
-
第三節 海上交通
-
第四節 中國文物東漸
-
第五節 入宋賓貢留學
-
第六節 宋人流寓高麗
-
-
第三章 對日本之影響
-
第一節 宋日之交通
-
第二節 日僧入宋吸收文物
-
第三節 宋僧赴日鼓吹禪風
-
第四節 中國文化傳進日本
-
-
第四章 對越南之影響
-
第一節 黎朝受宋冊封
-
第二節 李朝政教漸興
-
第三節 宋亡遺臣南奔
-
第四節 越南深染華風
-
-
-
結論
-
第一節 建國之特徵
-
第二節 朋黨與士氣
-
第三節 輕武與外患
-
第四節 人民性格及生活
-
第五節 對文化學術之貢獻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