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透過西方理論的觀照,對中國詞學傳統與王國維的詞論做出一種反思,以確定其在世界性文化的大座標中的地位。後一部分是作者應《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編輯部之邀,以隨筆的形式,將《人間詞話》的評詞理論及說詞方式,與西方的現象學和詮釋學,以及中國傳統的詩論,做了一些相通互證的比較和說明。
- 「學術研究叢刊」出版緣起
-
第一部分 對傳統詞學與王國維詞論在西方理論之觀照中的反思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從中國詞學之傳統看詞之特質
-
第三章 王國維對詞之特質的體認:我對其境界說的一點新理解
-
第四章 從西方文論看中國詞學
-
-
第二部分 迦陵隨筆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似而非是之說
-
第三章 從現象學到境界說
-
第四章 作為評詞標準之境界說
-
第五章 要眇宜修之美與在神不在貌
-
第六章 張惠言與王國維對美學客體之兩種不同類型的詮釋
-
第七章 從符號與信息之關係談詩歌的衍義之詮釋的依據
-
第八章 溫庭筠〈菩薩蠻〉詞所傳達的多種信息及其判斷之準則
-
第九章 「興於微言」與「知人論世」
-
第十章 「比興」之說與「詩可以興」
-
第十一章 從李煜詞與趙佶詞之比較看王國維重視感發作用的評詞依據
-
第十二章 感發之聯想與作品之主題
-
第十三章 三種境界與接受美學
-
第十四章 文本之依據與感發之本質
-
第十五章 結束語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350/495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