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歷史上從十七世紀初期開始,即有江、浙、閩、粵等地唐船,開往九州長崎港進行唐船貿易,貿易進行中必須借助唐通事居中翻譯溝通。這批世襲的唐通事都是早期中國移民後代,由於他們只會講日本話,必須從小開始學習唐話及唐山事務,以便就任唐通事職位之後,有足夠的唐話能力與嫻熟的唐山文化知識,才能處理唐船的華人與長崎官府之間各種與貿易有關的事務。
本書匯集十篇論述,主要從唐通事學習唐話的補充讀本取材,討論唐通事如何養成,所學習的唐話與作為封貢貿易語言的琉球官話有何不同,居住長崎的唐人與黃檗宗派的唐三寺如何互動,以及著名的伊東走私事件編入教材的意義。此外也對唐話教材中特殊的詞彙,以及唐音的表現特色,做深入探討。
本書匯集十篇論述,主要從唐通事學習唐話的補充讀本取材,討論唐通事如何養成,所學習的唐話與作為封貢貿易語言的琉球官話有何不同,居住長崎的唐人與黃檗宗派的唐三寺如何互動,以及著名的伊東走私事件編入教材的意義。此外也對唐話教材中特殊的詞彙,以及唐音的表現特色,做深入探討。
- 序一
- 序二
-
論長崎唐話的表現特色
-
一 東北亞周邊的語言資料
-
二 唐話教材內容
-
三 長崎社會的多語交響
-
四 封閉的唐通事職位世襲制度
-
五 以口語編寫的通俗教材
-
六 反映移民文化的特色
-
七 對歷史事件真實記載的唐話教材
-
八 結語
-
-
唐通事的世襲傳承與職業語言
-
一 前言
-
二 唐通事—以潁川藤左衛門為例
-
三 居住在長崎的唐人
-
四 祖先語言與職業語言
-
五 享保元年(1716)的唐話會
-
六 長崎三種域外方言消長的因素
-
七 結語
-
-
長崎唐話與琉球官話
-
一 前言
-
二 書面語與口語
-
三 長崎通事書與琉球官話課本的形成
-
四 長崎通事書與琉球官話課本的編寫背景
-
五 結語
-
-
試論長崎唐人與唐三寺住持的互動
-
一 前言
-
二 長崎查禁天主教的氛圍
-
三 禮聘本鄉住持和尚的慣例
-
四 唐三寺與唐話方言的關係
-
五 住持需要融入長崎當地的生活
-
六 羈旅長崎的唐人庶民生活
-
七 結語
-
-
長崎唐話中對伊東走私事件敘述差異的探討
-
一 前言
-
二 伊東小左衛門其人
-
三 三本書對伊東事件內容描述的差異
-
四 三本書對伊東事件評論的差異
-
五 幕府對《六諭衍義大意》內容的推行
-
六 《唐通事心得》與《長短拾話唐話》評論可能受到的影響
-
七 結語
-
-
長崎唐話的「替」字探索
-
一 本文討論的取材
-
二 通事書中出現的替字分布
-
三 通事書中與替字相當的詞語
-
四 替字與替字相當詞語的分布推論
-
五 朝鮮官話課本與琉球官話課本的替字
-
六 明、清吳語與福州話的替字
-
七 結語
-
-
岡嶋冠山標注匣母字的變化
-
一 前言
-
二 《唐話纂要》的內部差異
-
三 岡嶋前後著作的比較
-
四 岡嶋華語學習的背景
-
五 岡嶋標注匣母字方言推論
-
六 結語
-
-
《唐詩選唐音》的標音特色
-
一 前言
-
二 《唐詩選唐音》收字統計
-
三 韻尾標音的特色
-
四 零聲母逐漸擴大的特色
-
五 舌上音與齒音字合併的特色
-
六 結語
-
-
《唐詩選唐音》標示輕唇音聲母探討
-
一 前言
-
二 有關《唐詩選唐音》一書
-
三 輕唇音非系字的假名標音
-
四 《唐詩選唐音》的方言依據推論
-
五 輕唇音的標音討論
-
六 結語
-
-
《唐詩選唐音》的牙音聲母探討
-
一 有關近世唐音
-
二 《唐詩選唐音》牙音標注的片假名
-
三 《唐詩選唐音》的牙音觀察
-
四 結論
-
-
〔附錄1〕清水水清、寧波波寧—論《清水筆語》反映的漂流民筆談內容
-
一 前言
-
二 江戶時期對漂流船處理原則
-
三 得泰船「處理前期」的處理過程
-
四 筆談內容分析
-
五 結語
-
引用書目
-
- 〔附錄2〕聲韻學學會林慶勳教授訪問記錄
-
〔附錄3〕本書唐話唐音論文引用書目
-
一 傳統文獻(按著述年代順序)
-
二 近人論著(按姓氏筆畫順序)
-
-
〔附錄4〕本書唐話分段引文校正
-
A《瓊浦佳話》
-
B《唐通事心得》
-
C《長短拾話唐話》
-
D《譯家必備》
-
E《鬧裏鬧》
-
F《養兒子》
-
G《小孩兒》
-
H《小學生》
-
I《長短話》
-
J《唐話纂要》
-
K《忠臣藏演義》
-
L《福州話二十四孝》
-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