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蔣介石與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兩大對立陣營的風雲人物,他們之間竟也曾有過十年之久的友好觀係。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內幕,因為兩人在戰後的截然相反的歸宿而被深深地藏入了歲月的「黑匣子」。然而,半個世紀後,我們卻又從滿佈灰塵的歷史檔案中,為這一連串的疑問,找到解答:為什麼在江西內戰中,國共雙方軍隊都在德國顧問指揮下作戰?為什麼作為日本盟國的德國軍官身影,會活耀在「八一三」、「台而莊」抗日前線的中國軍隊指揮部裡?德國納粹黨及其「元首」希特勒怎樣看待中國?
如果您對這一段歷史感興趣,那麼,請翻開本書。
如果您對這一段歷史感興趣,那麼,請翻開本書。
- 主編者序
- 序
- 寫在正文之前
-
一、希特勒和他的遠東崇拜者
-
(一)國民黨與德國的歷史淵源
-
(二)徘徊在德國大地上的幽靈
-
(三)「我們需要中國的希特勒」
-
-
二、艱難的「追求」
-
(一)邦交初建
-
(二)蔣介石與他「唯一的歐洲朋友」
-
(三)可憐的克里拜爾
-
(四)中德商工貿易合作之肇始
-
(五)德國軍火與中國內戰
-
-
三、中德關係漸趨親密
-
(一)普魯士大地上的褐色風暴
-
(二)神秘商人與他的使命
-
(三)德國顧問初露鋒芒
-
(四)江西前線德國人的較量
-
(五)勞而無功的德國將軍
-
-
四、「愛」像一陣風
-
(一)中德關係的「蜜月」時代
-
(二)「國防軍之父」駕臨中國
-
(三)塞克特、克蘭與「中德易貨協定」
-
(四)德國馬克與中國工業國防
-
(五)不和諧的插曲
-
(六)「第三者插足」的風波
-
-
五、並非出自正義的支援
-
(一)中國代表團赴德的前前後後
-
(二)「廣東風波」之後的貸款協定
-
(三)德國顧問與中國抗日戰備
-
(四)超價值的軍火貿易
-
(五)希特勒密見中國特使
-
-
六、尷尬的第三者
-
(一)德國人左右為難
-
(二)「陶德曼調停」的前因後果
-
(三)德國顧問在抗日前線
-
(四)永遠的拉貝
-
(五)由明變暗的軍火貿易
-
-
七、友好末途
-
(一)大勢將去
-
(二)「最後的晚餐」
-
(三)「政治是不講信譽和良心的」
-
-
八、希特勒的後悔
-
(一)中德斷交與中國對德宣戰
-
(二)戰後中德復交的努力
-
- 附 圖
- 附 錄
- 後 記
- 版權宣告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19/2193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