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關係修復力:心理學大師教你從衝突、裂痕中培養更高的適應力,重拾人與人的連結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9141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就算是再親密的人,也有百分之七十的時間合不來。在分分合合的過程中,只要願意修補裂痕,信任感就會提高,關係就會更緊密,自信心也會提升。」――艾德.楚尼克

「書中有許多堅實的研究和案例,讓我們重新發現,原來早年以及成年後的親子關係都是奠基於失和與衝突、混亂和失序的日常,並將所有生命中的片段,當成壯大自我的人生練習場。」 ――諮商心理師黃之盈

*全球各大心理經典作家強力推薦:范德寇(《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雪莉.特克(《在一起孤獨》)、蘇珊.強森(《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

我們常以為,人與人關係緊密,就是彼此有許多共同點和興趣,一拍即合。但事實上,心理學研究指出,人與人合得來、相處融洽的比例很低。不管是跟家人相處,或是與伴侶或同事互動,總是會分分合合、吵吵鬧鬧。但心理學大師楚尼克告訴大家,這些波折不但沒有壞處,而且還是發展情感與社交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楚尼克博士在1970年代發明著名的「面無表情實驗」。他發現,寶寶不用人教,也會去主動引起照顧者的注意,嘗試修復關係。這個實驗大大轉變了我們對人性的觀念。原來修復關係是人的天生技能,除了重拾人與人的連結,還能夠讓自己找回解決問題的信心,把過去的負面感受轉變為正向情緒。從失和到復合的過程中,心靈會更加茁壯,在遇到壓力與創傷時更有韌性。不誇張地說,混亂失序才是強化人際關係的關鍵。

本書奠基於楚尼克博士的實證研究,再加上高德醫師的個案說明,讓讀者能從熟悉的情境中找到自己當前所面對的問題,並從全新的角度看待過往的人際關係,更能把人生的種種不順遂當成向上的推力與種子。

本書特色:
1 介紹劃時代的「面無表情實驗」,從母嬰關係看出人際發展的模式。
2 透過重要的兒童心理發展理論,說明母親只須要成為「夠好的」,不必事事要求完美,人際關係也是。
3 韌性根植於幼年時不斷面對正常的人際關係壓力。
4 透過神經系統解釋,身體會記憶相處時的不愉快,遇到類似的困難時,會一再出現逃避或對抗的反應。
5 透過不同案例(親子、朋友、伴侶)說明,只有嘗試修復關係,才能全身心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觀。

專業推薦:
愛心理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吳姵瑩/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莊博安/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宇哲
  • 推薦序 不用再把過去的傷,寫到未來的故事裡!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 黃之盈
  • 前言 重建人與人的連結
    • 緣起
    • 放下掌控,學會傾聽:高德的生涯轉變
    • 楚尼克的研究里程碑:面無表情實驗
  • 第1章 修復關係就能為心靈帶來能量
    • 失和是常態,沒有完美融合的關係
    • 及時修補裂痕
    • 個人的生活意義會影響相處的模式
    • 由新關係建構新的生活意義
    • 人從一出生就投入人際關係
    • 吸收新資訊,接受刺激,才能提升社交能力
    • 胎兒也會受環境影響
    • 過於壓抑的父母會教養出自我要求過高的孩子
    • 一味避免衝突不會讓感情變好
    •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 成功的祕訣就是「不怕犯錯」
  • 第2章 夠好就好
    • 不完美才美
    • 接受不完美的關係,家人和伴侶才能做自己
    • 執著於完美的關係,只會令彼此焦慮
    • 修復關係前先學會傾聽
    • 孩子在成長前,會先經歷退化的狀態
    • 與其尋求專家建議,不如一同度過難關
  • 第3章 調好自律神經,相處起來才輕鬆
    • 身體會主動感知到威脅
    • 神經系統決定我們的人際關係
    • 細微的表情變化會透露心情
    • 孤單的人容易感覺身邊充滿威脅
    • 哈利王子的蛻變之路
    • 將高敏感轉化成特殊才能
    • 適時地讓孩子發洩情緒,有助於他包容自己的混亂狀態
    • 父母會把自己的童年經驗投射到孩子身上
    • 發揮創意在溝通時安定自己的情緒
  • 第4章 生活大部分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問題
    • 獨處的能力來自與他人相處的經驗
    • 冷漠和逃避只會讓問題更嚴重
    • 觀照內在小孩
    • 相互調節、共創意義,感情才會緊密
    • 高敏感也是一種天賦
    • 家長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孩子的能力發展
    • 生活陷入困境,先檢查關係是否出現問題
  • 第5章 從家人相處的問題磨練出韌性
    • 韌性根植於家長在幼兒期的耐心陪伴
    • 不時面對日常的壓力,就能累積經驗去面對大魔王
    • 童年創傷會影響成年後的人際關係
    • 孩子的發展障礙可能是童年逆境所造成
    • 花一點時間修補裂痕,才能培養韌性
    • 童年時的小創傷,也會阻礙自己變成好爸媽
    • 家人的相處問題應該由全家一起解決
  • 第6章 懂得遊戲規則就能找到歸屬感
    • 從遊戲中學會人際關係的互動模式
    • 各地禮儀不同,但都是透過交流互動在培養感情
    • 人際交流就像打網球,需要透過非語言的默契行為
    • 職場上更需要犯錯與衝突的空間
    • 透過玩遊戲來摸清孩子的個性
  • 第7章 科技生活如何讓人與人變得疏離
    • 要解決 3C 產品成癮的問題,先從親子關係著手
    • 社交媒體不能挽回自尊心
    • 3C 成癮是症狀
    • 當科技取代真實互動
  • 第8章 透過新的人際關係重建生活意義
    • 透過新的人際關係來化解累積已久的情緒問題
    • 經歷流產的母親,需要好好哀悼才能復原
    • 帶著好奇心認識自己的孩子
    • 唯有在愛與關懷的環境中,嬰兒才能健康長大
    • 童年的互動經驗,身體會記住
    • 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煩惱,才能治好他的分心問題
    • 基因只能決定人的反應,但後天的人際關係才會決定生活態度
  • 第9章 發揮創意,尋找自己的療癒方法
    • 發揮創意,找出專屬的自我療癒方法
    • 生活就像戰場,無處不帶來創傷
    • 在治療過程中好好面對被冷落的心情
    • 投入新的人際關係
  • 第10章 人與人相處時要保持未知與彈性的空間
    • 毫無彈性的信念就像暴君一樣令人窒息
    • 人與人相處時要保留空間,接納彼此不確定的因素
    • 接受自己並非全知全能,才能培養真正的同理心
    • 面對人際關係問題,過於簡化的解方只會令人無法成長
  • 第11章 跨出人際關係的舒適圈,才能找到歸屬感
    • 學習傾聽嬰兒想傳達的訊息
    • 透過專業人士的協助,讓新手父母不再慌張
    • 想要實現安和樂利的社會,要在親子關係中撒下希望的種子
    • 從個人開始修補裂痕,以創造連結更密切的社會
  • 謝詞
  • 注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