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就算是再親密的人,也有百分之七十的時間合不來。在分分合合的過程中,只要願意修補裂痕,信任感就會提高,關係就會更緊密,自信心也會提升。」――艾德.楚尼克
「書中有許多堅實的研究和案例,讓我們重新發現,原來早年以及成年後的親子關係都是奠基於失和與衝突、混亂和失序的日常,並將所有生命中的片段,當成壯大自我的人生練習場。」 ――諮商心理師黃之盈
*全球各大心理經典作家強力推薦:范德寇(《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雪莉.特克(《在一起孤獨》)、蘇珊.強森(《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
我們常以為,人與人關係緊密,就是彼此有許多共同點和興趣,一拍即合。但事實上,心理學研究指出,人與人合得來、相處融洽的比例很低。不管是跟家人相處,或是與伴侶或同事互動,總是會分分合合、吵吵鬧鬧。但心理學大師楚尼克告訴大家,這些波折不但沒有壞處,而且還是發展情感與社交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楚尼克博士在1970年代發明著名的「面無表情實驗」。他發現,寶寶不用人教,也會去主動引起照顧者的注意,嘗試修復關係。這個實驗大大轉變了我們對人性的觀念。原來修復關係是人的天生技能,除了重拾人與人的連結,還能夠讓自己找回解決問題的信心,把過去的負面感受轉變為正向情緒。從失和到復合的過程中,心靈會更加茁壯,在遇到壓力與創傷時更有韌性。不誇張地說,混亂失序才是強化人際關係的關鍵。
本書奠基於楚尼克博士的實證研究,再加上高德醫師的個案說明,讓讀者能從熟悉的情境中找到自己當前所面對的問題,並從全新的角度看待過往的人際關係,更能把人生的種種不順遂當成向上的推力與種子。
本書特色:
1 介紹劃時代的「面無表情實驗」,從母嬰關係看出人際發展的模式。
2 透過重要的兒童心理發展理論,說明母親只須要成為「夠好的」,不必事事要求完美,人際關係也是。
3 韌性根植於幼年時不斷面對正常的人際關係壓力。
4 透過神經系統解釋,身體會記憶相處時的不愉快,遇到類似的困難時,會一再出現逃避或對抗的反應。
5 透過不同案例(親子、朋友、伴侶)說明,只有嘗試修復關係,才能全身心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觀。
專業推薦:
愛心理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吳姵瑩/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莊博安/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宇哲
「書中有許多堅實的研究和案例,讓我們重新發現,原來早年以及成年後的親子關係都是奠基於失和與衝突、混亂和失序的日常,並將所有生命中的片段,當成壯大自我的人生練習場。」 ――諮商心理師黃之盈
*全球各大心理經典作家強力推薦:范德寇(《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雪莉.特克(《在一起孤獨》)、蘇珊.強森(《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
我們常以為,人與人關係緊密,就是彼此有許多共同點和興趣,一拍即合。但事實上,心理學研究指出,人與人合得來、相處融洽的比例很低。不管是跟家人相處,或是與伴侶或同事互動,總是會分分合合、吵吵鬧鬧。但心理學大師楚尼克告訴大家,這些波折不但沒有壞處,而且還是發展情感與社交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楚尼克博士在1970年代發明著名的「面無表情實驗」。他發現,寶寶不用人教,也會去主動引起照顧者的注意,嘗試修復關係。這個實驗大大轉變了我們對人性的觀念。原來修復關係是人的天生技能,除了重拾人與人的連結,還能夠讓自己找回解決問題的信心,把過去的負面感受轉變為正向情緒。從失和到復合的過程中,心靈會更加茁壯,在遇到壓力與創傷時更有韌性。不誇張地說,混亂失序才是強化人際關係的關鍵。
本書奠基於楚尼克博士的實證研究,再加上高德醫師的個案說明,讓讀者能從熟悉的情境中找到自己當前所面對的問題,並從全新的角度看待過往的人際關係,更能把人生的種種不順遂當成向上的推力與種子。
本書特色:
1 介紹劃時代的「面無表情實驗」,從母嬰關係看出人際發展的模式。
2 透過重要的兒童心理發展理論,說明母親只須要成為「夠好的」,不必事事要求完美,人際關係也是。
3 韌性根植於幼年時不斷面對正常的人際關係壓力。
4 透過神經系統解釋,身體會記憶相處時的不愉快,遇到類似的困難時,會一再出現逃避或對抗的反應。
5 透過不同案例(親子、朋友、伴侶)說明,只有嘗試修復關係,才能全身心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觀。
專業推薦:
愛心理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吳姵瑩/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莊博安/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宇哲
- 推薦序 不用再把過去的傷,寫到未來的故事裡!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 黃之盈
-
前言 重建人與人的連結
-
緣起
-
放下掌控,學會傾聽:高德的生涯轉變
-
楚尼克的研究里程碑:面無表情實驗
-
-
第1章 修復關係就能為心靈帶來能量
-
失和是常態,沒有完美融合的關係
-
及時修補裂痕
-
個人的生活意義會影響相處的模式
-
由新關係建構新的生活意義
-
人從一出生就投入人際關係
-
吸收新資訊,接受刺激,才能提升社交能力
-
胎兒也會受環境影響
-
過於壓抑的父母會教養出自我要求過高的孩子
-
一味避免衝突不會讓感情變好
-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
成功的祕訣就是「不怕犯錯」
-
-
第2章 夠好就好
-
不完美才美
-
接受不完美的關係,家人和伴侶才能做自己
-
執著於完美的關係,只會令彼此焦慮
-
修復關係前先學會傾聽
-
孩子在成長前,會先經歷退化的狀態
-
與其尋求專家建議,不如一同度過難關
-
-
第3章 調好自律神經,相處起來才輕鬆
-
身體會主動感知到威脅
-
神經系統決定我們的人際關係
-
細微的表情變化會透露心情
-
孤單的人容易感覺身邊充滿威脅
-
哈利王子的蛻變之路
-
將高敏感轉化成特殊才能
-
適時地讓孩子發洩情緒,有助於他包容自己的混亂狀態
-
父母會把自己的童年經驗投射到孩子身上
-
發揮創意在溝通時安定自己的情緒
-
-
第4章 生活大部分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問題
-
獨處的能力來自與他人相處的經驗
-
冷漠和逃避只會讓問題更嚴重
-
觀照內在小孩
-
相互調節、共創意義,感情才會緊密
-
高敏感也是一種天賦
-
家長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孩子的能力發展
-
生活陷入困境,先檢查關係是否出現問題
-
-
第5章 從家人相處的問題磨練出韌性
-
韌性根植於家長在幼兒期的耐心陪伴
-
不時面對日常的壓力,就能累積經驗去面對大魔王
-
童年創傷會影響成年後的人際關係
-
孩子的發展障礙可能是童年逆境所造成
-
花一點時間修補裂痕,才能培養韌性
-
童年時的小創傷,也會阻礙自己變成好爸媽
-
家人的相處問題應該由全家一起解決
-
-
第6章 懂得遊戲規則就能找到歸屬感
-
從遊戲中學會人際關係的互動模式
-
各地禮儀不同,但都是透過交流互動在培養感情
-
人際交流就像打網球,需要透過非語言的默契行為
-
職場上更需要犯錯與衝突的空間
-
透過玩遊戲來摸清孩子的個性
-
-
第7章 科技生活如何讓人與人變得疏離
-
要解決 3C 產品成癮的問題,先從親子關係著手
-
社交媒體不能挽回自尊心
-
3C 成癮是症狀
-
當科技取代真實互動
-
-
第8章 透過新的人際關係重建生活意義
-
透過新的人際關係來化解累積已久的情緒問題
-
經歷流產的母親,需要好好哀悼才能復原
-
帶著好奇心認識自己的孩子
-
唯有在愛與關懷的環境中,嬰兒才能健康長大
-
童年的互動經驗,身體會記住
-
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煩惱,才能治好他的分心問題
-
基因只能決定人的反應,但後天的人際關係才會決定生活態度
-
-
第9章 發揮創意,尋找自己的療癒方法
-
發揮創意,找出專屬的自我療癒方法
-
生活就像戰場,無處不帶來創傷
-
在治療過程中好好面對被冷落的心情
-
投入新的人際關係
-
-
第10章 人與人相處時要保持未知與彈性的空間
-
毫無彈性的信念就像暴君一樣令人窒息
-
人與人相處時要保留空間,接納彼此不確定的因素
-
接受自己並非全知全能,才能培養真正的同理心
-
面對人際關係問題,過於簡化的解方只會令人無法成長
-
-
第11章 跨出人際關係的舒適圈,才能找到歸屬感
-
學習傾聽嬰兒想傳達的訊息
-
透過專業人士的協助,讓新手父母不再慌張
-
想要實現安和樂利的社會,要在親子關係中撒下希望的種子
-
從個人開始修補裂痕,以創造連結更密切的社會
-
- 謝詞
- 注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