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55種影響決策的思維,每篇1500字,讀者自由決定閱讀順序,沒有壓力。適合通勤時閱讀。
◎每則科學研究皆有附上出處,方便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查找。
◎達到市占率百分之一的目標,有那麼容易嗎?
◎刺激群體前進的「鯰魚效應」竟然是謠傳?
◎「挑戰者號」爆炸事故源於NASA組織的侷限與僵化?
◎為什麼大多數人慣用右手?
◎太乾淨的環境反而容易激發氣喘病?
這些似是而非、人們習焉而不察的概念,普遍存在生活中、職場上,其實都與科學脫不了關係。但世人普遍認為,科學是生硬的大道理,是專家學者的事,與自我啟發、日常生活,甚至企業管理毫無關係。但是——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推薦書單中,有為數不少的科學書;
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以愛讀科學書聞名於世;
設計電動車、開發太空探索技術的伊隆.馬斯克,藉由閱讀科學書籍,得以持續創新。
這些卓越的領導者之所以愛讀科學書,因為這是一門與生活有密切關聯的學問,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角,如果沒有數千年來所累積的科學知識支撐,是不可能誕生的。
作者精選55種與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科學議題,以淺顯易懂的說故事筆法,舉例說明有所本的科學知識,有的是澄清誤解,有的是強調重點,有的用正反方影響去談,與讀者分享如何洞悉科學知識背後所隱含的意義。無論是想成為企業菁英的上班族,想要以輕鬆方式建立科學觀念的學生,或是每天面對各種科學新知衝擊,想要自我進修的社會大眾,都能藉由本書習得科學基本功。
◎每則科學研究皆有附上出處,方便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查找。
◎達到市占率百分之一的目標,有那麼容易嗎?
◎刺激群體前進的「鯰魚效應」竟然是謠傳?
◎「挑戰者號」爆炸事故源於NASA組織的侷限與僵化?
◎為什麼大多數人慣用右手?
◎太乾淨的環境反而容易激發氣喘病?
這些似是而非、人們習焉而不察的概念,普遍存在生活中、職場上,其實都與科學脫不了關係。但世人普遍認為,科學是生硬的大道理,是專家學者的事,與自我啟發、日常生活,甚至企業管理毫無關係。但是——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推薦書單中,有為數不少的科學書;
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以愛讀科學書聞名於世;
設計電動車、開發太空探索技術的伊隆.馬斯克,藉由閱讀科學書籍,得以持續創新。
這些卓越的領導者之所以愛讀科學書,因為這是一門與生活有密切關聯的學問,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角,如果沒有數千年來所累積的科學知識支撐,是不可能誕生的。
作者精選55種與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科學議題,以淺顯易懂的說故事筆法,舉例說明有所本的科學知識,有的是澄清誤解,有的是強調重點,有的用正反方影響去談,與讀者分享如何洞悉科學知識背後所隱含的意義。無論是想成為企業菁英的上班族,想要以輕鬆方式建立科學觀念的學生,或是每天面對各種科學新知衝擊,想要自我進修的社會大眾,都能藉由本書習得科學基本功。
- 前言 為什麼頂尖企業家想擁有科學洞察力和思考力?
-
第一部 優秀的人如何從科學中學習
-
01 「在中國市占率百分之一」有那麼容易嗎?
-
02 從動物習性體會組織生存戰略
-
03 組織沉默導致挑戰者號爆炸事故
-
04 大有用處的「垃圾DNA」
-
05 挑戰權威意識得以找出霍亂成因
-
06 影響科學和組織進步的迷因
-
07 比較是人類的生存本能
-
08 出頭或追隨? 向三棘刺魚學習領導能力
-
09 「越……就越……」不代表「若……就會變得……」
-
10 效率低不見得不好
-
11 連湯恩比都誤解的「鯰魚效應」
-
12 競爭與合作都是生命的本質
-
13 為什麼有人愛用舊物?
-
14 外表華麗的孔雀魚最先被淘汰
-
15 矛與盾到底哪個最厲害?
-
16 加班是毒藥,睡覺是補藥
-
17 機率如何妨礙合理判斷
-
18 股神巴菲特也愛用的公式
-
19 沒有二氧化碳,人無法呼吸
-
-
第二部 改變自己,心想事成的科學技巧
-
20 如何擺脫三分鐘熱度
-
21 避免壓力的妙方
-
22 有益處的活動使身體產生好的激素
-
23 早鳥族和夜貓族誰比較容易成功?
-
24 難過時吃止痛藥有效嗎?
-
25 正直也是科學研究者必備的品格
-
26 運用直覺還是再想想較有利?
-
27 為什麼年紀越大覺得時間過得越快?
-
28 想知道決策是否明智,先提出反證
-
29 前拉? 後拉? 從捲筒衛生紙看個性
-
30 大腦越用越發達
-
31 想減肥成功要懂得「欺騙」身體
-
32 基因與環境影響生物行為
-
33 目標過高只會讓人成為失敗者
-
34 為什麼改過的答案出錯更讓人扼腕?
-
35 智商來自遺傳還是環境?
-
36 相信與理解是兩回事
-
37 迷信所具有的科學效果
-
-
第三部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科學應用
-
38 為什麼喝咖啡會讓人睡不著?
-
39 環境太乾淨,氣喘患者反而激增
-
40 為什麼地震難以預測?
-
41 買彩券不如買好吃的東西
-
42 跟體內的寄生蟲和平共處
-
43 相信什麼就會看見什麼
-
44 為什麼大多數人慣用右手
-
45 笑容帶來幸福
-
46 心電感應不是超能力,而是通訊革命
-
47 鯊魚鱗片啟發風力發電技術革新
-
48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即將統治人類?
-
49 誰是青黴素量產方法的真正發現者
-
50 演化不等於進步
-
51 民調統計中的盲點
-
52 令人困惑的機率
-
53 從遺傳因素看生物多樣性
-
54 刻意點燃小火來預防森林大火
-
55 時間的快慢感是相對的
-
- 參考資料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