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逆轉的東亞史(5):非中國視角的東北(滿洲國篇)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52494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2019年曾以《滿洲國:從高句麗、遼金、清帝國到20世紀,一部歷史和民族發明》書名出版
滿洲——中國稱之為「東北」
在漢人眼中,它是長城以北的塞外之地;
事實上,卻是中國之外的豐饒新世界!

縱橫於這片黑水白山的滿洲部落,如:渤海人、女真人、契丹人、滿洲人
正是仰賴內亞先進技術而強大、又靠著環日本海的貿易而興盛!

然而,伴隨著強大和興盛而來的,便是帝國體制的誘惑,
當封建部落轉變為征服王朝時,便是滿洲衰弱的起點,
滿洲最終成為中國的東北,喪失了傳統與自由!

渤海國、遼、金、滿清至近代滿洲國
一部因封建秩序興盛,因帝國體制而衰亡的東北千年史!

==============
★黑貂之路+環日本海貿易圈=堪比歐洲地中海世界的富庶繁榮!
★滿洲部落的強盛不只是彎弓射鵰的騎射傳統,更來自內亞的先進技術與發明創新!
★女真人的「勃極烈」制度,相當於英國「大憲章」,體現了政治自由的封建傳統!
★《滿文老檔》記載的滿清習俗,如義子收養制度,為何是漢人士大夫難以理解的野蠻習俗?
★張作霖是滿洲本土主義者,而兒子張學良則是大中國主義者?沒有東北易幟(親中國),就不會引起滿洲事變(日本干涉滿洲親中)!?


■ 「滿洲」不只是中國東北,而是多元族群融合的想像共同體

「滿洲」(Manchu),是皇太極所創造的詞彙,最初的意思是指結合滿洲人、蒙古人、朝鮮人以及生活在遼東、但已經滿化的漢人,所共同組成的「想像的共同體」。「滿洲利亞」(Manchuria)一詞也是英語系國家用來稱呼今日包括中國東北、東蒙古和俄羅斯遠東在內的土地。

然而,作為一種歷史概念的「滿洲」,其地理範圍不僅僅包含今天屬於中國「東北」的行政區域,而是囊括了今日河北(燕地)、膠東半島的泰山以東(齊地)、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東蒙古,一直到俄羅斯濱海區的廣袤土地。

因此,本書的「滿洲國」,不是單指狹義上由日本扶植下於一九三二年成立的「滿洲國」;而是廣義上的「滿洲」概念,並跳脫古代東亞的王朝譜系和二十世紀的中國中心正統觀,翻轉傳統中國的「東北」視角,以「滿洲」這塊土地為中心,重新書寫曾經在滿洲這片廣袤土地上建立的各個政權歷史──包括它們之間的憲政演變關係、以及它們如何改變了東亞歷史的走向。

■ 黑貂之路與滿洲海盜——滿洲的活力來自於內亞文化的輸入與傳播

「滿洲」自古以來,長期作為內亞的一個末端分支,強烈受到內亞草原文化的影響。內亞連結東亞的貿易路線,除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外,還有一條從中亞出發,經過蒙古高原直達滿洲的「黑貂之路」。這條路線讓早期的滿洲不必透過中國轉口,便能夠接受來自內亞的先進技術與文化的輸入,如煉鐵、鑄造、畜牧乃至於政治組織。十三至十五世紀的蒙古帝國,更代表著內亞在文化和政治上主導東北亞和東亞的巔峰時代。

在蒙古勢力沒落後,內亞勢力衰微,東北亞崛起。對應傳統的中國史學解釋,就是清帝國統治了中國、蒙古、西藏與準噶爾地區的十七至十九世紀。另外,滿洲和古代日本的關係也一直非常密切,「滿洲海盜」出沒的日本海,一直是古代滿洲、日本和朝鮮之間的重要的交通和文化傳播紐帶。

■ 封建秩序VS帝國體制──滿洲政治演化的衝突性

本書並非是一部嚴格意義的「滿洲」通史,而是從政治演化的角度,分析「滿洲」歷史的「衝突性」──即封建秩序與帝國體制的交互更迭。比如,滿洲的早期政權──高句麗,其自身的政治組織,最初是比較鬆散的專業集團聯盟,其王權隨著軍事和戰爭而加強,逐漸形成軍國主義與封建聯盟體系並存的二元國家。當帝國的中央體制最終壓倒了傳統的封建聯盟,往往是該政權最強大的時刻,但也是步向衰亡的開始。

此種「衝突性」在歷代滿洲政權皆明顯可見,如渤海國、遼、金乃至於滿清。滿清的興起得力於強大部落聯盟的封建秩序,但在入關後接受漢文化,逐漸轉變為中國式的帝國體制。雖然從康熙到乾隆等滿清皇帝皆盡力維護滿洲的傳統習俗與封建文化,但最終也無法避免滿清帝國的最終衰亡。

近代東北軍閥張作霖與其子張學良的理念衝突,滿洲本土主義與大中國主義的矛盾而導致的「東北易幟」也是基於相同的邏輯。因此,理解滿洲的政治演化,也能夠反過來認識中國傳統史觀「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內在邏輯。

■跳脫「東北」,發現「滿洲國」,便是重新理解東亞史的開始

當我們跳脫「東北」、翻轉傳統史觀的「中國」視角,便能發現藏在考古發現和漢文史料下面的「另一種滿洲史」。「滿洲國」並非蠻荒的塞外之地,而是位處東北亞心臟地帶,自古以來便是國際勢力爭相競逐之地,也是影響東亞歷史走向的關鍵地帶。

比如「滿洲」與內亞文化的直接聯繫、高句麗其實是與唐帝國爭奪朝貢體系主導權的對等國際勢力、契丹和渤海的關係猶如近代的國共對峙、「快錢」(Easy Money)導致女真人的「勃極烈」制度由盛轉衰、還有「滿洲大憲章」的覆滅導致的封建自由喪失等等,完全顛覆了我們既定的歷史認知,這是本書作為歷史書寫的獨特之處,也是重新理解東亞史的開始。
===================================
劉仲敬‧民族發明學講稿系列

【民族發明學的世界史】
《叛逆的巴爾幹:從希臘主義的解體到斯拉夫主義的崩潰》
《歐洲的感性邊疆:德意志語言民族主義如何抵制法蘭西理性主義》
《中東的裂痕:泛阿拉伯主義的流產和大英帝國的遺產》

【民族發明學的諸夏史】
《逆轉的東亞史(1):非中國視角的東南(吳越與江淮篇)》
《逆轉的東亞史(2):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
《逆轉的東亞史(3):非中國視角的華北(晉、燕、齊篇)》
《逆轉的東亞史(4):非中國視角的上海(上海自由市篇)》
《逆轉的東亞史(5):非中國視角的東北(滿洲國篇)》
  • 第一章 東北亞的核心
    • •前國家時代的滿洲
    • •豪族共治的滿洲系政權
    • •高句麗──東亞逃亡者的樂園
    • •在戰爭中擴張的高句麗王權
    • •高句麗和唐國爭奪朝貢體系主導權
    • •「從李白醉草嚇蠻書」看渤海國
    • •長安、京都、龍泉的三角外交
  • 第二章 內亞的新大陸
    • •從日本史看渤海二元體制
    • •黑貂之路的背後是秩序輸入
    • •契丹和渤海的關係猶如國共對峙
    • •渤海與唐的登營之戰
    • •中古滿洲的龍原─日本道
    • •雙子城──內亞商人在滿洲的租界
    • •靖康之變前的內亞與東北亞
    • •滿洲的技術進步源於內亞推動
  • 第三章 東北亞、東亞和內亞的三角鬥爭
    • •從「吐屯」看突厥在契丹─渤海之爭中的角色
    • •與「日本人引進朝鮮技術」做比較
    • •封建嵌套性社會結構有利於社會進步
    • •日本史書中的滿洲海盜
    • •如果用漢族發明的形式發明拉丁族
    • •女真軍事技術怎樣壓倒宋軍(一)
    • •女真軍事技術怎樣壓倒宋軍(二)
    • •文明─野蠻對立論:宋人的敗戰反思
  • 第四章 內亞的衰微和東北亞的崛起
    • •漢人不過是在歷史記錄留下漢字名的人
    • •何謂女真的勃極烈制度
    • •「Easy Money」使勃極烈制度由盛轉衰
    • •「滿洲大憲章」的覆滅和政治自由的喪失
    • •郭子儀家族的政治決斷(一)
    • •郭子儀家族的政治決斷(二)
  • 第五章 殖民主義與逆向殖民主義
    • •女真人建立帝國卻成為最大輸家
    • •繼承宋國的通貨膨脹,金國蒙受人力損失
    • •滿洲煉鋼業和造船業的國營化
    • •女真帝國是中古鐵器帝國
    • •從《夢溪筆談》和《天工開物》看宋明的技術退化
    • •東亞的「超穩定結構」導致技術退化
    • •滿洲鐵器工業的停滯和日本鐵器工業的崛起
  • 第六章 清帝國時期的憲制、技術與意識形態
    • •努爾哈赤並非白手起家
    • •海西、野人女真的軍事技術比建州女真更進步
    • •「組織天才」努爾哈赤的國有化政策
    • •滿洲軍事工業的瓦房店化
    • •鴉片戰爭時,清國的軍事技術仍然停滯在入關時
    • •滿洲鐵器技術高於吳越
    • •技術問題本質上是憲制問題
    • •大一統理論的演化:從蒙古人到滿洲人
    • •大一統理論害倒滿蒙騎士
  • 第七章 帝國體系與條約體系下的自組織
    • •神話學說背後的近代滿洲
    • •燕晉齊三邦國與十八省神話
    • •滿洲的公有地:官莊、旗地與蒙地
    • •滿洲法人團體擁有的土地
    • •近代前夜滿洲的私有地
    • •日俄在近代滿洲的各種組織及滿洲的馬賽克結構
  • 第八章 行政國家的產生與發展
    • •封建體制下的滿洲
    • •政治定義下的封建滿洲人
    • •明國士大夫不理解的滿洲封建體制
    • •明治日本把行政國家引進滿洲
    • •假如美國買下或參股滿鐵,歷史會如何改寫?
    • •作為地主資本家的張作霖幕府
    • •協和主義民族構建理論的出現
  • 第九章 正統主義對決協和主義
    • •滿洲的水土與封建性的垂危
    • •近代滿洲正統主義神話的出現
    • •日裔滿洲人的協和主義及張作霖的採用
    • •三民主義包圍滿洲及張學良的選擇
    • •協和主義和正統主義攜手創造滿洲國
    • •拒絕被整合的滿洲自治主義者
    • •滿洲國史是壓縮版的資本主義發展史
    • •統制經濟:滿洲國的光與影
  • 第十章 滿洲堡壘的陷落及反恐戰爭的餘波
    • •張作霖時代的滿洲憲制:三省保安聯合會
    • •國會、國民會議與人民代表大會
    • •張作霖政權的憲制本質和張學良的背叛
    • •蘇聯匪諜和恐怖分子對滿洲的滲透與破壞(一)
    • •蘇聯匪諜和恐怖分子對滿洲的滲透與破壞(二)
    • •共產黨說對了:蔣介石如何背叛革命
    • •滿洲土豪功虧一簣
    • •被《林海雪原》掩蓋的歷史真相
  • 後記:沒有祖國,自己什麼都不是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