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面對謊話連篇的敵人,美國為何總是中計?
布希、川普過於傲慢輕敵,歐巴馬過於膽怯畏縮。
過與不及,都是因為美國的「戰略自戀」。
為什麼俄羅斯利用假訊息、假帳號干預美國大選的惡行罪證確鑿,但希拉蕊與川普陣營都刻意視而不見?川普甚至聽信普丁的謊言,表示不相信俄國會幹那種事?
為什麼塔利班發動恐怖攻擊、關閉學校、迫害女性、躲躲藏藏與美軍纏鬥,可是在打了20年的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政府居然相信可以與塔利班合作解決阿富汗問題、居然相信始終在包庇恐怖分子的巴基斯坦政府有可能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為什麼三代北韓政府都厲行極權、殘民以逞,陰謀顛覆南韓,甚至圖謀發展核武,威脅東亞與美國安全,但從歐巴馬的「戰略容忍」到川普相信金正恩「寫了幾封非常美麗的信給我」,他們都相信有可能和平解決北韓問題?
二戰後的國際關係理論大師摩根索曾為文批判美國的「戰略自戀」,感嘆美國的外交政策經常一意孤行,認為這種作法只會讓美國野心過大,導致其他國家與美國漸行漸遠。然而,自欺欺人、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思維,至今仍然糾纏著美國。
※愛因斯坦:「反覆做一樣的事,卻指望有不同的成果,這就是瘋狂。」而今天美國的政策正是這樣。
※列寧:「資本主義者會將繩子賣給我們,讓我們用來將他們吊死。」美國與許多盟國做得比這更超過:他們還會出錢幫中國共產黨買繩子。
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在本書中深入探討俄羅斯、中國、北韓、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的歷史與政治脈絡,抽絲剝繭地挖掘證據,以此說明美國外交政策之所以屢屢挫敗,就是因為缺乏客觀認識對手的意圖、手段、與願景的客觀理性,導致美國不是過於樂觀,一廂情願地相信戰略對手與自己分享共同的道德價值與政治利益,願意與美國攜手合作;不然就是過於悲觀,懷疑美國介入國際事務的能力與道德正當性,導致畏首畏尾、缺乏自信。雪上加霜的是,對外政策受到國內選舉政治的主宰,決策官員缺乏決心意志,就算偶有良好的戰略規劃也經常無力貫徹,虎頭蛇尾。
麥馬斯特不僅是能征善戰的陸軍中將,更是學識淵博的史學博士,1997年就以探討越戰為什麼會失敗的《失職》一書享譽美國軍方與政壇。在《全球戰場》中,他再次拾起筆桿子,憑藉其豐沛的作戰經驗,與擔任美國總統最高戰略顧問的見聞,分析美國在外交戰略上的錯誤,以及美國該如何調整心態與思維,制訂有系統、務實可行、有助於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外交戰略。
布希、川普過於傲慢輕敵,歐巴馬過於膽怯畏縮。
過與不及,都是因為美國的「戰略自戀」。
為什麼俄羅斯利用假訊息、假帳號干預美國大選的惡行罪證確鑿,但希拉蕊與川普陣營都刻意視而不見?川普甚至聽信普丁的謊言,表示不相信俄國會幹那種事?
為什麼塔利班發動恐怖攻擊、關閉學校、迫害女性、躲躲藏藏與美軍纏鬥,可是在打了20年的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政府居然相信可以與塔利班合作解決阿富汗問題、居然相信始終在包庇恐怖分子的巴基斯坦政府有可能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為什麼三代北韓政府都厲行極權、殘民以逞,陰謀顛覆南韓,甚至圖謀發展核武,威脅東亞與美國安全,但從歐巴馬的「戰略容忍」到川普相信金正恩「寫了幾封非常美麗的信給我」,他們都相信有可能和平解決北韓問題?
二戰後的國際關係理論大師摩根索曾為文批判美國的「戰略自戀」,感嘆美國的外交政策經常一意孤行,認為這種作法只會讓美國野心過大,導致其他國家與美國漸行漸遠。然而,自欺欺人、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思維,至今仍然糾纏著美國。
※愛因斯坦:「反覆做一樣的事,卻指望有不同的成果,這就是瘋狂。」而今天美國的政策正是這樣。
※列寧:「資本主義者會將繩子賣給我們,讓我們用來將他們吊死。」美國與許多盟國做得比這更超過:他們還會出錢幫中國共產黨買繩子。
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在本書中深入探討俄羅斯、中國、北韓、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的歷史與政治脈絡,抽絲剝繭地挖掘證據,以此說明美國外交政策之所以屢屢挫敗,就是因為缺乏客觀認識對手的意圖、手段、與願景的客觀理性,導致美國不是過於樂觀,一廂情願地相信戰略對手與自己分享共同的道德價值與政治利益,願意與美國攜手合作;不然就是過於悲觀,懷疑美國介入國際事務的能力與道德正當性,導致畏首畏尾、缺乏自信。雪上加霜的是,對外政策受到國內選舉政治的主宰,決策官員缺乏決心意志,就算偶有良好的戰略規劃也經常無力貫徹,虎頭蛇尾。
麥馬斯特不僅是能征善戰的陸軍中將,更是學識淵博的史學博士,1997年就以探討越戰為什麼會失敗的《失職》一書享譽美國軍方與政壇。在《全球戰場》中,他再次拾起筆桿子,憑藉其豐沛的作戰經驗,與擔任美國總統最高戰略顧問的見聞,分析美國在外交戰略上的錯誤,以及美國該如何調整心態與思維,制訂有系統、務實可行、有助於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外交戰略。
- 推薦序(一) 從戰略自戀到戰略同理 陳勁甫
- 推薦序(二) 以史為鏡 揭仲
-
前言
-
23分鐘的戰鬥
-
三個錯誤、三種危機
-
自信與畏縮
-
-
【第一部】俄羅斯
-
第一章 以鄰為壑
-
美俄雙方的歧見
-
俄羅斯在想什麼?
-
損人以利己
-
克里姆林宮出擊
-
美國的軟肋
-
希拉蕊、川普,與俄國特工
-
否認、混淆,與恐懼
-
新戰爭思維
-
能源依賴與經濟勒索
-
禍起蕭牆
-
-
第二章 美國該如何反制普丁?
-
美國的盲目樂觀
-
錯誤的幻想
-
網路攻擊防線
-
北約與核武防線
-
真相與民主
-
後普丁時代的俄羅斯
-
俄羅斯與中國的合謀
-
-
-
【第二部】中國
-
第三章 固若金湯的鐵腕控制
-
紫禁城的世界觀
-
習近平對毛澤東的態度
-
太子黨的危機感
-
經濟放緩的危機
-
對新疆、西藏與香港的鎮壓
-
「中國製造2025」與技術轉移
-
「一帶一路」製造的經濟陷阱
-
「軍民合一」的竊取與脅迫
-
武統台灣
-
南海問題
-
重回競技場
-
-
第四章 美國該如何扭轉對中國的劣勢?
-
認識中國的五項假設
-
言論自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
強化軍事科技的研發投資
-
公正透明的法治與調查
-
深化民主體制與程序
-
拉開經濟戰的序幕
-
國際組織與民營企業的角色
-
破解修昔底德陷阱
-
-
-
【第三部】南亞
-
第五章 打20次的一年戰爭
-
關於阿富汗的四項假設
-
重返喀布爾
-
荒腔走板的美國政策
-
基地組織與塔利班
-
最不被了解的一場戰爭
-
阿巴邊境的恐怖溫床
-
有限度反恐的不足
-
卡札伊與美國交惡
-
敵友不分的歐巴馬政府
-
阿富汗的恐懼、美國的荒謬
-
-
第六章 阿富汗背後的影武者
-
反恐的成敗在教育
-
重巴、輕阿的錯誤
-
被軍人掌握的國家
-
恐怖分子反噬巴國
-
美國不能再被巴國軍方操弄
-
與莫迪愉快的對話
-
2017年川普的梅耶堡宣示
-
2018年川普的撤軍決定
-
美國需要一個長期戰略
-
-
-
【第四部】中東
-
第七章 誰說那很簡單?
-
民族主義、宗派宿怨與兩伊戰爭
-
外部勢力的滲透與分化
-
推翻海珊迎來艱鉅挑戰
-
越戰殷鑑不遠
-
軍事勝利、政治失敗
-
協助塔阿費重建和平
-
一廂情願的移交戰略
-
塔阿費經驗的啟示
-
倉促撤退埋下禍根
-
阿拉伯之春
-
干預利比亞重蹈覆轍
-
令人失望的中東成績單
-
-
第八章 打破循環
-
人道危機為恐怖主義增添柴火
-
舉棋不定招致盟友猜疑
-
中東亂局的根源與因應之道
-
土耳其的角色與利益
-
打擊恐怖組織必須釜底抽薪
-
化解以巴衝突至關重要
-
美國應改弦更張而非袖手旁觀
-
-
-
【第五部】伊朗
-
第九章 一個壞交易
-
安倍訪伊斡旋受挫
-
美國對伊朗政策的盲點
-
貪腐壓倒改革
-
誤解歷史比無知更糟
-
鬆綁制裁反助強硬派鞏固權力
-
裹著糖衣的毒藥
-
-
第十章 強迫選擇
-
伊朗與中東地區的代理人戰爭
-
伊朗與區域宿敵
-
伊朗擁核後果不堪設想
-
斬殺蘇萊曼尼並非荒唐
-
伊朗未來的可能行動
-
-
-
【第六部】北韓
-
第十一章 瘋狂的定義
-
美國與南韓的矛盾策略
-
美軍駐紮韓國的必要
-
中國挑撥首爾與華盛頓
-
「368世代」的反美情緒
-
「偉大接班人」金正恩
-
薩德風暴
-
「最大壓力戰略」半途而廢
-
-
第十二章 北韓沒有核武的明天
-
東亞的軸與輻
-
北韓為什麼需要核武?
-
美國應該堅持的三原則
-
短暫的屈服
-
金正恩反臉
-
美國應嚴格落實制裁
-
向北韓人民喊話
-
-
-
【第七部】全球戰場
-
第十三章 進入競技場
-
網路世界的管理與對話
-
提升網路防禦力
-
重返太空競賽
-
整合民間科技與國防需求
-
核武、飛彈、無人機
-
巴黎氣候協定餘波盪漾
-
先進核能發電
-
教育是關鍵
-
-
-
結論
-
國安幕僚的四個責任
-
面對南亞與中東戰局的四個新思維
-
針對米爾斯海默「自由主義霸權」的反駁
-
了解戰爭的教育不能等
-
為盟國的安全而戰
-
國家力量的最大來源是教育
-
- 謝詞
- 注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