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從土改到文革:中國當代100位知識分子的厄難

作者
出版日期
20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6191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滴水珠可以見太陽」
讀出毛澤東時代和後集權時代的專制特質
殘酷‧卑劣‧恐懼‧猜忌


各種不同社會面向下一百多位知識分子的厄難,
敘寫了從土改、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反胡風運動、肅反、
反右、大躍進、反右傾機會主義、三年災害、四清及文化大革命


本書記述了一九四九年起整整六十多年間的中國歷史,有土改的殘酷、鎮反肅反文革的血腥、反胡風運動涉及面的廣大,但大部分是一九五七、五八兩年被劃為「資產階級右派分子」的知識分子。他們當年響應共產黨「幫助黨整風」的號召,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進行揭露與批評,滿懷熱情地提出許多建議,期待著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卻不料掉進了毛澤東設下的「陽謀」陷阱,成為社會底層的賤民,受盡迫害凌辱,有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有的在暗無天日的勞教場所餓死、累死、凍死、被打死,這場針對知識份子的曠古未有的大鎮壓,發揚了同類相殘的獸性,使人性中那些善良的道德傳統蕩然無存。它消除了對毛澤東的獨裁統治的威脅,同時也引起了知識分子的大分裂。屍骸無存。


本書特色
本書據相當史料價值,它將毛澤東時代血淋淋的現實赤裸裸地展現給了讀者,讓人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當代歷史。本書從社會各個不同側面記述了當代一百多個知識分子的厄難。
  • 序言 山寨史學的勃興和當代知識分子的分裂/杜光
  • 採訪篇
    • 十六歲右派李曰垓從囚徒到中學校長
    • 文革中甘肅師大(現西北師範大學)—最早被打倒的歷史系黨總支書記、教授陳守忠
    • 從北大荒八五〇農場走出的畫家徐琴久
    • 附: 北大荒八五〇雲山畜牧場右派餓累死亡名單(五八年冬—六〇年冬)
    • 史葦湘和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右派們(訪史葦湘的夫人歐陽琳和女婿金長明,並參考王淵《敦煌軼事》)
    • 李正宇的敦煌之夢
    • 北大學生燕遯符的右派人生
    • 附:燕遯符丈夫戴銘辛的右派人生
    • 教育學專家胡德海和西北師範學院的反右運動
    • 九死一生的王守夫
    • 蘑菇灘農場走出的陳根良
    • 一個不為人知十七歲小右派渣兒博繩武
    • 一個為信仰而活著的右派分子任眾
    • 為民主自由鼓與呼的著名自然科學史家許良英
    • 右派分子姜萬里的勞教生涯
    • 敢於說真話的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
    • 黃埔軍人駱振濱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
    • 為祖國前途不斷思考的紀增善
    • 《星火》的刻板和撰稿人向承鑑及「右派反革命案」
    • 謝成—一個文學赤子的右派人生
    • 右派命運造就的能人蔣綏敏
    • 方正一生的吳正中
    • 空軍頭號右派李凌
    • 一位共產黨自己培養的知識分子李焰平
    • 記漫漫上訪維權路上艱難跋涉的著名畫家陳星
    • 不關心政治的大學生右派呂綏生
    • 實事求是的幹部林永萬
    • 反右運動中被誣陷、迫害、冤獄二十年的程志勤
    • 大難不死的科學強人周電輝
    • 與華夏國土同步患難的馮志軒
    • 甘肅天水蕭氏教育世家的血淚經歷
    • 窮而後工的考古、美術學家李振翼
    • 與遠征軍一同蒙冤的李乾棣
    • 畫家左勇文的一九五七
    • 實事求是的後永年
    • 監獄代號是「七九三」的畜牧專家劉禮義
    • 一個不是右派分子的右派分子張遂卿
    • 老共產黨員鍾沛璋的右派生涯
  • 敘議篇
    • 血寫的歷史—記文革中槍斃教授張師亮
    • 「胡風分子」齊岳和「右派女人」席玉瑚的坎坷愛情
    • 兩位不尋常的女性—記和鳳鳴和鄒世敏
    • 文革中被槍斃的中共縣委副書記杜映華
    • 暴風雨夜甘粹與林昭的愛情
    • 為悼念王佩英烈士給張大中先生、張可心女士的一封信
    • 為搶救人命而被殺害的「甘肅第一把刀」外科醫生李樹華
    • 有感《煦園春秋—水梓和他的家世》
    • 街頭賣藝的下崗教師陳平福
  • 附錄篇
    • 附錄一/我的右派苦難經歷(節選) 水天長
    • 附錄二/我們這個班級 徐梅芬
    • 附錄三/我在「托派子女」的陰影下成長 張曼青
    • 附:張曼雲遺書(經公安局字跡鑑定是其本人書寫)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