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沿著臺九線,從臺北國家音樂廳到臺東卑南族部落,跨越古典/民間/流行音樂的藩籬,進行一場探索音樂與文化的深度之旅。
本書從2010年國家兩廳院製作《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的討論出發,探討參與演出的卑南族人在音樂廳、部落及其他場合的音樂行為及其意義。全書共九章,分為三個部分,每部分各三章,並有導論及結論。第一部分描述及評論《很久沒有敬我了你》在音樂廳的呈現,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聚焦卑南族人的音樂生活。理論性的討論集中在導論及結論,主體的九章以民族誌構成。本書試圖跨越古典音樂、民間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邊界,透過當前民族音樂學理論的檢證與應用,探索以動態視角評析音樂意義的可能途徑。
本書從2010年國家兩廳院製作《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的討論出發,探討參與演出的卑南族人在音樂廳、部落及其他場合的音樂行為及其意義。全書共九章,分為三個部分,每部分各三章,並有導論及結論。第一部分描述及評論《很久沒有敬我了你》在音樂廳的呈現,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聚焦卑南族人的音樂生活。理論性的討論集中在導論及結論,主體的九章以民族誌構成。本書試圖跨越古典音樂、民間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邊界,透過當前民族音樂學理論的檢證與應用,探索以動態視角評析音樂意義的可能途徑。
- 前言
- 導論
-
第一部分:國家音樂廳
-
第一章 出發:目標國家音樂廳!
-
第二章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臺前臺後
-
第三章 評《很久》
-
-
第二部分:南王(普悠瑪)部落
-
第四章 尋訪金曲村
-
第五章 南王見聞
-
第六章 唱出來的歷史
-
-
第三部分:寶桑(巴布麓)部落
-
第七章 歌聲裡的部落版圖:寶桑部落素描
-
第八章 我歌故我在
-
第九章 表演做為復返之路:薪傳少年營與semimusimuk
-
- 結論
- 尾聲
- 參考資料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