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布農族音樂與文化傳達

出版日期
201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221355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以各方面角度來探討台灣布農族的音樂和文化,將布農族音樂視為一種傳達的「語言」,佐以文獻和田野之驗證,以人類學角度探討布農族音樂、文化研究,並用「符號學」論點驗證布農族音樂如何反應文化內涵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了解布農族音樂如何在文化機制中被使用,進而探討其所反應的文化議題。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近代台灣布農族音樂研究之概況
      • 一、荷西滿清時期(1624-1895 年)
      • 二、日治時代(1895-1945 年)
      • 三、國民政府時期(1946-1979 年)
      • 四、八十年代以後(1980 年代迄今)
    • 第二節 「符號學」對布農族音樂語言和文化研究之重要性
    • 第三節 本書內容架構
  • 第二章 「符號學」的意涵與相關理論
    • 第一節 「符號學」的意涵和研究面向
      • 一、「符號學」的意涵
      • 二、「符號學」的研究面向
    • 第二節 「符號學」思想的發展
      • 一、古希臘時期到中世紀的「符號學」
      • 二、近代「符號學」的發展趨勢
    • 第三節 現代「符號學」的學派論點
      • 一、各學派的論點
      • 二、音樂符號學的代表
  • 第三章 布農族歷史的沿革與文化特色
    • 第一節 布農族的歷史沿革
      • 一、第一階段:早期族群共處時期(1621 年以前)
      • 二、第二階段:荷西明鄭時期(1621-1685 年)
      • 三、第三階段:清朝治台時期(1685-1895 年)
      • 四、第四階段:日本治理時期(1895-1945 年)
      • 五、第五階段:國民政府時期(1945 年後)
    • 第二節 布農族的部落與社群分布
      • 一、布農族的部落組織
      • 二、布農族的自我擴展與遷徙
      • 三、日本政策下的集體遷移
      • 四、布農族的社群分布
    • 第三節 布農族的文化變遷
      • 一、文化體系內自身的改變
      • 二、外來族群間的涵化
      • 三、外在社會因素的影響
      • 四、西方宗教的影響
    • 第四節 布農族的生活文化
      • 一、布農族的主要作物
      • 二、布農族居住建築特色
      • 三、布農族的兩性分工
      • 四、布農族傳統的服飾和器具
    • 第五節 布農族的社會組織和傳統信仰
      • 一、布農族父系氏族組織的特色
      • 二、布農族「家」的象徵機制
      • 三、布農族的政治特質
      • 四、布農族的婚姻和土地制度
      • 五、布農族的傳統信仰與祭儀
  • 第四章 符號指涉和布農族傳統祭儀之相關性
    • 第一節 符號意義的產生和組成
      • 一、符號意義產生的模式
      • 二、符號的組成──「意符」和「意指」
      • 三、符號約定俗成的系統──「任意性」和「促因性」
    • 第二節 布農族文化的符號類型和概念
      • 一、肖像性符號的表現
      • 二、指示性符號的類型
      • 三、象徵性符號的特質
    • 第三節 布農族生命儀禮的符號指涉和象徵
      • 一、布農族生命儀禮的符號表現
      • 二、布農生命儀禮的符號指涉和象徵意涵
    • 第四節 布農族傳統歲時祭儀的符號和指涉
      • 一、布農族的傳統歲時祭儀和祭事曆板
      • 二、布農族傳統歲時祭儀的符號和指涉分析
  • 第五章 布農族音樂語言的符號表現與解析
    • 第一節 語言和音樂的符號關係
      • 一、語言和音樂符號表現之相關性
      • 二、語言和音樂符號表現之差異性
    • 第二節 布農族音樂的形式和特色
      • 一、布農族音樂的歌唱形式分類
      • 二、布農族歌謠音樂的表現方式
      • 三、布農族複音歌謠的特色
    • 第三節 布農族音樂和符號表現
      • 一、符號的外延和內涵作用
      • 二、布農族樂器的聲音符號表現
      • 三、布農族音樂的內涵作用和特色
    • 第四節 布農族音樂的符碼解析
      • 一、聲音的符碼化
      • 二、音樂語言的「系譜軸」和「毗鄰軸」
      • 三、布農族傳統歌謠和童謠的符碼分析
  • 第六章 布農族音樂語言的傳達模式與功能
    • 第一節 傳達語言和布農族音樂文化
      • 一、傳達的意涵
      • 二、聲音語言的傳達
      • 三、姿態語言的傳達
    • 第二節 R. Jakobson 的傳達模式和功能
      • 一、R. Jakobson 的理論
      • 二、R. Jakobson 的傳達模式
      • 三、R. Jakobson 的傳達功能
    • 第三節 布農族音樂的傳達功能分析
      • 一、傳統祭儀歌謠的傳達
      • 二、工作類歌謠的傳達
      • 三、生活性歌謠的傳達
      • 四、布農族童謠的傳達
  • 第七章 結語
    • 第一節 「符號學」對台灣原住民音樂研究具有其重要意義和價值
      • 一、「符號學」對台灣原住民音樂研究可提供另一思考方式
      • 二、「符號學」有助於族群歷史和文化的理解
      • 三、布農族社會的符號指涉,符合「符號學」的二元方法論
    • 第二節 布農族傳統祭儀和音樂的指涉,具有特殊文化意涵
      • 一、布農族傳統祭儀的指涉作用是社會文化與秩序的重要樞紐
      • 二、布農族音樂具有反映社會文化意涵之功能
      • 三、布農族音樂的符號指涉是建立族群自我辨識的重要行為
    • 第三節 布農族音樂語言的符號表現,具有符碼結構之特質
      • 一、F. deSaussure「表義二軸」論點能有效分析布農族音樂符碼結構
      • 二、運用「符碼」系統能了解「系譜軸」和「毗鄰軸」之間的關係
    • 第四節 布農族音樂語言具有多重性的傳達功能
      • 一、運用R. Jakobson 的傳達模式能了解布農族音樂的功能性
      • 二、布農族傳統歌謠符合R. Jakobson 多重功能的傳達模式
      • 三、布農族童謠的傳達具有其功能性和意義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