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以日常、地方與年老為題,對日治、戰後女性小說、香港作家西西的文本進行梳理。 以日治文學文本於地方與物質性日常書寫的重讀為始,討論台灣身處被殖民論述重新擺置的殖民空間,如何可能以地方性、習俗、飲食與身體規訓重新調控劃界,彰顯主體。並延伸人文地理學的空間理論,涉入香港作家西西「我城系列」與「肥土鎮系列」文本,凸顯作家刻意迴避定名、寫實的香港敘事,在敘事與地理想像上採取迴旋反覆並反省知識分子位置的蒼白疏離為基調,以文字香港把現實焦慮中的香港帶離大國與霸權的論述夾縫,以多種香港變異的書寫,實踐其文化抵抗的策略。最後,針對台灣戰後女性小說中述及的「年老」描繪,對應社會對老年生命的問題化傾向,經由抽取不同時代、不同美學脈絡作家筆下的「年老」風貌,梳理女性書寫者在應對青春、年老對立的文化結構,「年老」指涉如何周折在年齡階段,也涉及文化在心理意象的投射。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有物有質,日常、地方與年老的問題化
-
第二章 空間與地方的感知——日治小說空間擘劃的「抵」殖民經驗
-
一、賴和〈鬪鬧熱〉(1926)作為細緻化空間閱讀的起點
-
二、舊城瓦解、空間剝奪地方:殖民地方感的拾回
-
三、新身體與公共性:西方咖啡館文化與殖民地公共性的解消
-
四、結語:殖民批判與公共性褫奪的辯證關係
-
-
第三章 理性之飲?權力之飲?殖民地的餐桌——日治文本現代/殖民飲食規訓的生成
-
一、視為無物,讀為有物
-
二、拿開骯髒的手之後——兩場經典婚禮的飲宴對讀
-
三、日常生活研究的情感與經驗文化——日治文學的餐桌日常
-
四、料理哲學的多音軌現象
-
五、結語:盛筵?——殖民地「物」的否定性與僭越性
-
-
第四章 西西小說的香港異/藝名生成史及文化抵抗史
-
一、西西小說中的公與私、城市與公寓語彙的生成學
-
二、我城、肥土鎮、浮城之異/藝名的生成
-
三、結語:城鄉夾縫裡的「香港作家」,語/文化話語裡的「華語語系」文學?
-
-
第五章 「遲暮之年」的文化考察——臺灣女性書寫「年老」的文化性
-
一、想像老年的文化心理
-
二、年老問題,還是問題化「年老書寫」?——「肖查某」還是時代的噴泉
-
三、抒情審美與保守中產的主導文化詮釋之外——遲暮、已老的幾種狀態
-
四、青春挽/輓歌——愛情與婚姻裡的蒼涼與傷逝
-
五、年老的性欲書寫還是青春書寫?女性年老的肉體如何身為突圍場?
-
- 第六章 結論
- 徵引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