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歷史學家寫給所有人的中國史:從環境、氣候到貿易網絡,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史

出版日期
2021/09/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3352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特色:
1.跳脫中國本位,從世界史的脈絡重新解讀中國史。
2.從環境、氣候、社會變遷等不同的角度來理解中國歷史的發展。
3.透過簡明扼要的筆法,搭配豐富的圖表來展現中國歷史的轉捩點。

關鍵的時代*重要的轉折*未來的展望
掌握中國精要的最佳入門書
獻給想要了解中國,卻又不想背誦一堆年代人名的你

全球化浪潮並非始於今日,從古到今的環境變遷、氣候暖化和貿易往來,推動了中國能源革命、貨幣經濟等重大轉捩點,本書將引領你從世界觀的角度,洞悉中國如何發展成今日的面貌,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強勢崛起的國家!


‧農耕和遊牧民族的衝突如何造就黃河文明?
‧小冰河期如何導致五胡十六國的分裂?
‧氣候暖化如何成為唐宋經濟變革的契機?
‧全球貿易如何帶動明代民間社會的蓬勃發展?
‧英國茶葉需求如何挽救清朝的通貨危機?

  面對中國的強勢崛起,「中國」已經成為了生活在臺灣的我們,以及東亞地區的鄰居們不可避免的課題。但是,究竟從什麼角度才能正確掌握中國的本質?關於這點,我們必須回到歷史的脈絡,才能了解當代中國是如何形成的。
  身處在全球化的時代,橫跨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交流已經稀鬆平常,諸如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更是全世界共同商討的議題。在歷史學的領域,「全球史」也躍升為現今反省過去歷史的主流,認為需要跳脫國別史的局限,從跨國、跨境等更廣闊的視野,重新思考歷史的發展與走向。
  同樣地,中國自古以來並非一個封閉、獨立發展的實體,不僅與周遭東亞地區關係密切,也通過遼闊的歐亞大陸和廣袤的海洋,與世界各地互通有無。更有甚者,全球範圍的環境與氣候變遷,也深深影響中國歷史的走向。
  本書作者岡本隆司教授主張透過世界的角度,剖析橫跨歐亞大陸的民族遷徙、涵蓋全球的氣溫變化與商業貿易等因素,如何深深影響中國歷史的轉捩點。同時,也拋開繁瑣的史料考證,透過簡明扼要的文字,搭配數十張豐富多樣的圖表,直指歷史的核心脈絡,讓你快速掌握最真實的中國史!
  • 前言──重新評價中國
  • 第一章 從黃河文明到「中華」誕生
    • 乾燥地區與濕潤地區,將人類的生活截然二分
    • 從居住地一窺農耕與遊牧的差異
    • 為什麼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風俗習慣相差甚遠
    • 在農耕和遊牧民族交界地帶誕生的文明
    • 沒有的東西,就由交易取得吧
    • 透過「文明地圖」,將歐亞大陸劃為四塊區域
    • 受到古代近東文明影響的黃河文明
    • 都市國家互爭霸權的春秋戰國時代
    • 「漢字」改變了東亞各國的語言
    • 有了「外夷」,才生「中華」
    • 秦漢帝國的定位
    • 東西和平的時代──絲路之恩
  • 第二章 氣候寒化的衝擊──民族大遷徙與混亂的三百年
    • 由氣候變遷開始的「民族大遷徙」
    • 進入人口減少及強制勞動的時代
    • 「邨」的出現
    • 平行發展的東西方和中國史的轉換期
    • 從小國林立的時代走向北朝建立
    • 從江南的開發走向南朝建立
    • 小型勢力分立而治的南北朝
    • 「士族」的出現和共同體的形成
    • 實現複合、多元的社會
    • 統一政權的要角登場,南北朝時代劃下句點
  • 第三章 隋唐的興亡──「一個中國」的模範
    • 從南北分立走向南北分業的時代
    • 建設經濟都市「揚州」的理由
    • 擁有兩座首都的隋朝
    • 兼容遊牧圈和佛教圈,一舉擴張領土的唐朝
    • 多元國家唐朝與多采多姿的宗教
    • 唐朝繁榮的幕後功臣──粟特人
    • 繁華的國際都市──長安
    • 利用佛教統合國家的企圖
    • 以「金輪王」為號的武則天
    • 因「安史之亂」而走向解體的唐朝
  • 第四章 從唐朝邁向宋朝──對外共存與經濟成長的時代
    • 由東向西遷徙的回紇
    • 人類活動頻繁的主因──氣候暖化
    • 「唐宋變革」:中國社會的變遷①──能源革命
    • 「唐宋變革」:中國社會的變遷②──水田化與人口增加
    • 「唐宋變革」:中國社會的變遷③──貨幣經濟的成立
    • 「唐宋變革」:中國社會的變遷④──商業化的進展
    • 「唐宋變革」:中國社會的變遷⑤──都市化的進展
    • 經濟開發成就多元發展的時代
    • 透過「君主獨裁制」因應多元化進展
    • 締結「澶淵之盟」,避免遊牧民族的侵略
    • 中華思想與多國共存
    • 今日中國文化源流的誕生
    • 蒙古部族的崛起
  • 第五章 蒙古帝國的興衰──世界史的分歧點
    • 歐亞大陸盡入掌心
    • 忽必烈奪權
    • 走向和緩的聯合體制
    • 大元兀魯思(國)的成立與壓制南宋
    • 長於宣傳和威嚇戰的蒙古軍隊
    • 支持蒙古軍隊運作的商業資本
    • 貫穿歐亞大陸
    • 紙幣的普及
    • 支持紙幣信用的銀和鹽
    • 經濟圈的擴大與共存
    • 「元寇」與「西征」在歷史上的意義
    • 氣候寒化導致衰退開始
    • 從大都(北京)撤退
  • 第六章 現代中國的原點──明朝
    • 明朝的企圖:建立純粹漢民族的王朝
    • 建立「朝貢一元體制」
    • 排除貨幣和商業
    • 否定貨幣經濟的明朝
    • 打壓江南以平衡南北發展的差異
    • 靖難之變
    • 將首都從南京遷至北京
    • 南北關係與鄭和遠征
    • 江南三角洲成為棉花與生絲的重要產地
    • 「湖廣熟、天下足」
    • 非正式貨幣的「銀」開始流通
    • 世界上的銀流向中國
    • 熱絡程度更甚朝貢的民間經濟活動
    • 鎖國體制走向實際上的崩毀
    • 民間的主導地位和庶民文化
    • 陽明學的定位
    • 鄉紳的出現
    • 漸行漸遠的官與民
    • 從都市化的差異一窺官民疏離的現象
  • 第七章 清朝的地域分立與官民疏離
    • 從明朝到清朝──清代的意義
    • 滿洲人建立了清朝
    • 從「華夷殊別」走向「華夷一家」
    • 「因俗而治」的清朝
    • 只針對官僚機構的雍正皇帝改革
    • 配合實際情況大幅調整的朝貢國
    • 英國的茶葉需求拯救了白銀缺乏導致的通貨緊縮
    • 清朝:極致的「小政府」
    • 各地頻傳的民眾叛亂
    • 經濟上各地走向獨立狀態
    • 「瓜分」的危機
    • 民族國家的「中國」誕生
  • 第八章 歷經革命的二十世紀──邁向民族國家的奮鬥之路
    • 建立民族國家
    • 蓬勃興盛的沿海和發展遲緩的內陸
    • 中國的工業革命
    • 蔣介石統一中國,以及日本的角色
    • 選擇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整合的手段
    • 明朝以後的結構性問題在現代中國更加嚴峻
  • 結語 現代中國和歷史的意義
    • 西元十四世紀是分水嶺
    • 受到歐洲影響,決意建立「民族國家」
    • 多元性與「一個中國」的矛盾
    • 從儒教走向「中華民族」
    • 重新檢視西方中心既定觀點的機會
  • 後記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