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情緒教養,從家庭開始:高EQ,是父母教出來的

出版日期
200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241008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有人說:「三歲到六歲最重要的人生功課,就是學習忍耐和等待。」

你的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無理取鬧、愛生氣、缺乏挫折忍受力、是個「磨人精」嗎?這些讓父母、師長頭痛的行為背後,其實反映出孩子無法好好處理情緒的問題。

隨著社會變遷加速、競爭加劇而來的負荷與壓力,以及未來社會最需要的品格與創意,許多父母、老師大嘆「父母難為」、「老師難為」。

作者從事親職教育多年,和許多家長一起關懷孩子的成長,也充分感受到家長最關切的課題是學習,最困擾的卻是情緒,在傳統與現代交替浪潮中長大的這一代父母與老師,無論是內在觀念或外在行為,都存在著許多衝突與矛盾。

其實,要幫助孩子培養情緒管理能力,父母或老師可從生活中選擇適合的素材,透過簡單的遊戲、親密的對談,自然提升孩子對「情緒管理」的了解,就可輕鬆深化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儲備面對未來的與勇氣能力。

【作者會客室】關於成績這件事...
台灣的教育雖然一直在追求與時俱進,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深植人心,即使自己成長過程中深受其苦,在當了父母之後,仍然難以放下對成績表現的執著。

多數的父母拿到孩子的考卷時,會先看的都是孩子錯在哪裡,很少人會先注意並肯定孩子做得很好的部分。也有很多父母剛看到孩子的分數不錯時心裡頗高興,但一看到全班的分數,發現孩子的表現並非名列前茅時,情緒頓時轉變為沮喪、生氣。由此可見,影響情緒的並非絕對的分數,而是我們如何看待學習與成績這件事。在此可建議父母們,面對孩子的考卷或成績時,有三個不錯的處理方式:
1.讓夫妻中情緒反應比較平和的一方負責處理考試卷的簽名事宜
2.看到考卷後先離開現場或做做別的事情
3.沙盤演練要如何反應之後再和孩子討論考試的結果
(更多情緒教養的觀念培養和實用秘訣,請見《情緒教養,從家庭開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