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近年,不少人愛以「高分低能」去形容新一代年輕人,暗諷他們雖然學術成績分數高,但抗逆、自理、待人接物能力卻很低。有人會歸咎於教育制度、學校、教師、補習班……但歸根究底,父母實屬責無旁貸!
蕭博士希望此書除帶給爸媽們一點閱讀樂趣外,還使他們在教養子女上能有所啟迪,以至與子女建立沒有隔閡而和融的親子關係,使彼此的相處更上層樓,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好爸好媽!
此書所收錄的文章,是作者於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今日校園》所刊登的專欄撰稿。經作者編纂和整理後,其主題確立為「教養之道」;以社會時事、生活點滴和作者思緒為誘因,揉合古代聖哲的哲思與當代親職教育的概念,談論爸媽如何把持子女教養的原則、技巧和方法,以至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培育,使爸媽能做到「應管則管、應教則教、曉管曉教」,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稱職的好爸媽!
全書分三大章,每章11篇,合共33篇文章,分三個層面講述:
第一章:教養講「度」
主要談論教養子女的原則,使爸媽能取其中庸——嚴寬有度、中間落墨。
第二章:識「管」識「教」
主要談論教養子女的技巧與方法,使爸媽能適當地運用,以培育子女健康和快樂地成長。
第三章:好爸叻媽
主要談論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教育,使爸媽能慎而重之和行之,以塑造子女健全的人格。
最後,附錄了一則由作者與兒子一起創作的寓言故事以供讀者細賞。
好評推薦:
「一龍兄自2017年3月起,每月為《今日校園》所撰寫『親子教養』的文章,目的就是要把『教養子女』的竅門,跟爸媽們逐一暢談……使『家庭生活教育』,得以『傳承』、惠及『新一代』!」
──趙芝勝博士 香港傳承基金總理團主席
「蕭一龍於2017年3月起,便以『教聯會』理事的身份,撰稿與家長分享『育兒之道』,至今筆耕逾三十多篇文章。他提出,面對育兒煩惱,香港家長要學習『教養之道』;而教養子女又要講『度』,當中的『度』怎樣才算合適?怎樣才可識『管』識『教』?他在這本《做個好爸媽》中,有詳細論述。」
──胡少偉博士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
「感謝蕭一龍博士出版了『親子教養』系列之《做個好爸媽》一書,與家長們分享更多『育兒心得』,好讓一代影響一代,使優質的『親職教育』可以承傳下去!」
──盧巧藍校長
「『親子教養』系列之《做個好爸媽》一書,包含了三個章節;每個章節,則各有11篇文章。此書主題清晰鮮明、容易理解,內容貼近生活;每個章節結尾,都有『教養小貼士』作為總結,讓家長細閱文章後,能獲得重點啟發,是時下父母必看的讀物。」
──蔡馮麗湄校長 金巴倫英文幼稚園校長
蕭博士希望此書除帶給爸媽們一點閱讀樂趣外,還使他們在教養子女上能有所啟迪,以至與子女建立沒有隔閡而和融的親子關係,使彼此的相處更上層樓,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好爸好媽!
此書所收錄的文章,是作者於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今日校園》所刊登的專欄撰稿。經作者編纂和整理後,其主題確立為「教養之道」;以社會時事、生活點滴和作者思緒為誘因,揉合古代聖哲的哲思與當代親職教育的概念,談論爸媽如何把持子女教養的原則、技巧和方法,以至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培育,使爸媽能做到「應管則管、應教則教、曉管曉教」,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稱職的好爸媽!
全書分三大章,每章11篇,合共33篇文章,分三個層面講述:
第一章:教養講「度」
主要談論教養子女的原則,使爸媽能取其中庸——嚴寬有度、中間落墨。
第二章:識「管」識「教」
主要談論教養子女的技巧與方法,使爸媽能適當地運用,以培育子女健康和快樂地成長。
第三章:好爸叻媽
主要談論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教育,使爸媽能慎而重之和行之,以塑造子女健全的人格。
最後,附錄了一則由作者與兒子一起創作的寓言故事以供讀者細賞。
好評推薦:
「一龍兄自2017年3月起,每月為《今日校園》所撰寫『親子教養』的文章,目的就是要把『教養子女』的竅門,跟爸媽們逐一暢談……使『家庭生活教育』,得以『傳承』、惠及『新一代』!」
──趙芝勝博士 香港傳承基金總理團主席
「蕭一龍於2017年3月起,便以『教聯會』理事的身份,撰稿與家長分享『育兒之道』,至今筆耕逾三十多篇文章。他提出,面對育兒煩惱,香港家長要學習『教養之道』;而教養子女又要講『度』,當中的『度』怎樣才算合適?怎樣才可識『管』識『教』?他在這本《做個好爸媽》中,有詳細論述。」
──胡少偉博士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
「感謝蕭一龍博士出版了『親子教養』系列之《做個好爸媽》一書,與家長們分享更多『育兒心得』,好讓一代影響一代,使優質的『親職教育』可以承傳下去!」
──盧巧藍校長
「『親子教養』系列之《做個好爸媽》一書,包含了三個章節;每個章節,則各有11篇文章。此書主題清晰鮮明、容易理解,內容貼近生活;每個章節結尾,都有『教養小貼士』作為總結,讓家長細閱文章後,能獲得重點啟發,是時下父母必看的讀物。」
──蔡馮麗湄校長 金巴倫英文幼稚園校長
- 代序(一):薪火相傳/趙芝勝博士MH
- 代序(二):拒做「港孩」爸媽/胡少偉博士
- 代序(三):有「家」有「教」 盧巧藍校長
- 代序(四):「家教」為重/蔡馮麗湄校長
- 自序:教子恍如「放風箏」/蕭一龍博士
-
第一章:教養講「度」
-
(1)淺談「管」與「教」
-
(2)淺談「管教原則」
-
(3)「無為」教子
-
(4)淺談「家校合作」
-
(5)校外的「灰色地帶」—褓姆車
-
(6)學做「高質」好爸媽
-
(7)好爸媽的「7句良好慣用語」
-
(8)大富也需「窮孩子」
-
(9)給子女「財富」的啟示
-
(10)「優秀」原是「習慣」,不單是一「追求」!
-
(11)「良知」與「認知」
-
-
第二章:識「管」識「教」
-
(1)「讚好」孩子
-
(2)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
(3)如何啟導您的孩子,做個「負責任」的人?—「邏輯後果」與「自然後果」管教法之實踐探討
-
(4)如何與子女「訂立協議」?
-
(5)不容忽視給孩子的「陪伴」
-
(6)如何在孩子備試期間,給予他們「情緒支援」?
-
(7)「三文治式」溫習法
-
(8)孩子放學回家後的「關鍵時刻」—30分鐘
-
(9)爸媽「玩手機」對子女成長的影響
-
(10)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具備「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
(11)爸爸「湊仔」大不同
-
-
第三章:好爸叻媽
-
(1)正視孩子的EQ(I)
-
(2)正視孩子的EQ(II)
-
(3)「性格」塑造,重於「佳績」創造!
-
(4)培養孩子—「尊重」他人!
-
(5)不容忽視的「品德教養」
-
(6)「品德」何價?—「贏在起跑線」的反思!
-
(7)生日的啟示—感恩教育
-
(8)如何實踐「感恩教育」?(I)
-
(9)如何實踐「感恩教育」?(II)
-
(10)培養孩子的「最高軟實力」—自律(self-discipline)
-
(11)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
- 附錄:《神奇小子也愛大自然》2017年全港小童軍故事演講比賽「參賽創作故事」/作者:蕭一龍(父)、蕭浩然(子)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