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从中华文明的体用范式建构了“儒家宪政”的政治蓝图;即以儒
家为体,以宪政为用,借助宪政框架实现儒家对民主的吸纳。
论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从“体用范式”建构未来中国政治蓝图的
转型框架;以“马克思—葛兰西”的国家转型理论为基础,充分吸收
了“文化自主性”理论的核心逻辑,建构了“技术经济(用)+ 终极文
化(体)à政治蓝图”的分析框架。第二章探讨技术经济变量对政治
蓝图的影响;预设未来的技术经济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之适应的
政治蓝图则是基于法治、个人权利、有限政府、分权制衡、违宪审查等
构成的“自由主义宪政”。第三章探讨历史文化变量对政治蓝图的影
响;中国的终极文化/文明之体不是自由主义而是儒家文化,所以中国
未来的政治蓝图一定是经过儒家文化修正的自由主义宪政,即“儒家
宪政”
家为体,以宪政为用,借助宪政框架实现儒家对民主的吸纳。
论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从“体用范式”建构未来中国政治蓝图的
转型框架;以“马克思—葛兰西”的国家转型理论为基础,充分吸收
了“文化自主性”理论的核心逻辑,建构了“技术经济(用)+ 终极文
化(体)à政治蓝图”的分析框架。第二章探讨技术经济变量对政治
蓝图的影响;预设未来的技术经济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之适应的
政治蓝图则是基于法治、个人权利、有限政府、分权制衡、违宪审查等
构成的“自由主义宪政”。第三章探讨历史文化变量对政治蓝图的影
响;中国的终极文化/文明之体不是自由主义而是儒家文化,所以中国
未来的政治蓝图一定是经过儒家文化修正的自由主义宪政,即“儒家
宪政”
-
第一章 现实与逻辑起点
-
一、基础理论
-
1、马克思的经典表述
-
2、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
3、三阶段转型理论
-
-
二、第一项挑战:全球化及其效应
-
1、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
2、新古典社会学
-
3、新葛兰西主义
-
4、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国家转型理论
-
5、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批判
-
-
三、第二项挑战:文化的自主性
-
1、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
2、文化的自主性
-
3、文化自主性的重大意义
-
-
四、基础理论有使用价值吗?
-
五、体用范式
-
1、古典“体用”范畴
-
2、“体用”范畴的近代转型
-
3、理论整合问题
-
-
六、本书的叙述逻辑
-
-
第二章 自由主义宪政评述
-
一、经济基础
-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政体的要求
-
三、自由主义宪政的政治哲学
-
四、自由主义宪政的实践
-
1、宪法
-
2、公民权利
-
3、政府组织
-
4、司法审查
-
5、历史案例 —— 美国制宪故事
-
-
五、自由主义宪政的奥秘
-
1、谁的权利?
-
2、资本主义的民主悖论
-
3、作为悖论解决方案的宪政
-
-
六、宪政的智慧
-
-
第三章 儒家宪政论
-
一、导论
-
1、历史回顾
-
2、修正策略
-
-
二、民族主权论
-
1、民族主权
-
2、民族主权与人民主权
-
3、民族主权的功用
-
-
三、宪法原则
-
1、先人的权利
-
2、后人的权利
-
3、当代人的责任与权利
-
4、政治决策权的分配规则
-
-
四、权利法案
-
1、西式“权利”
-
2、权利清单
-
3、儒家权利的证成
-
4、参政文化
-
-
五、政府组织
-
六、德治
-
七、违宪审查
-
1、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
-
2、民主的正当性及其限度
-
3、违宪审查
-
4、自由主义违宪审查缺乏理据
-
-
八、小结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