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印度獨立與中印關係史料1946-1950(二)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57801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印度獨立運動再現高潮,1947年蒙巴頓繼魏菲爾出任印度總督,宣告印回分治,隨即通過「印度獨立法案」,同年8月英國將政權交還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政府,尼赫魯出任印度首任總理。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6年印度臨時政府成立之際,即率先將駐印專員公署升格為大使館,隔年初發布由學者羅家倫為首任駐印大使;原印度駐華專員梅農也升為大使,1948年由潘尼迦繼任,成為尼赫魯在中國的「耳目」,其於國共之觀點與評價尤具影響力。除官方檔案資料外,羅家倫、梅農、潘尼迦三位大使均留有豐富的文字記述供後人憑據考察。

隨著國共內戰加劇,政府情勢日益嚴峻,1949年4月首都南京淪陷,潘尼迦未隨行政院遷往廣州,7月政府駐藏辦事處被逐出藏,10月毛澤東於北京宣布成立新政權,尼赫魯政府電告周恩來將「謹慎考慮」局勢發展,12月30日即致函中共外長周恩來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隨之宣布與印度斷交,羅家倫降旗撤館。1950年元月印度結束自治領階段,共和國成立,同月印度投票贊成蘇聯提案將中華民國逐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4月中共與印度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互派大使。

駐印大使館撤館前,吳俊才於新德里完成《印度獨立與中印關係》書稿,隔年於香港出版,羅家倫作序,感嘆國人對現代印度缺乏認識。有關印度獨立前後對華政策之演變,由於兩岸長期分治,長期不被學界所重視,直到近年來亞洲崛起、中印爭雄,中印關係研究才又受到注目。

本書廣泛蒐集取材中華民國政府因應印度獨立,於對印關係決策形成過程之原始檔案,分為「邊界問題」、「印巴僑務、商務、黨務」、「救濟新疆撤退入印巴人員」、「印度承認中共與國府後方布置」,四個大類。從宏觀視角及脈絡,研析印度獨立前後中印關係轉折及延續之核心議題、關鍵因素,及其於兩岸分治後中臺印關係發展與亞洲冷戰史的影響作用,特別是冷戰初期面臨美蘇在亞洲形成對峙、國共勢力消長,與中印之間的多邊應對與連動性,期能以史料為據、從史實出發,思考政府對印關係的承先啟後意義。

回顧冷戰初期的中印關係發展,政府從「聯印制蘇」、「先印後巴」到「聯巴制印」以維反蘇反共立場的外交策略轉換,其間各方民族主義思維所具國際主義與孤立主義的本質異同,泛亞洲主義訴求文化統合、亞洲一體的政治意識,去殖民與後殖民社會變遷過程中的斷裂與延續,亞洲反共聯盟與不結盟運動的萌發及對立等等,對於理解當今亞太國際政治現實、區域衝突與和平維繫,或仍有相當啟發性。
  • 編輯凡例
  • 導言/廖文碩
  • 第一章 邊界問題
    • 第一節 解決印藏界務問題意見
    • 第二節 印度續修康藏邊境路與商併土邦
    • 第三節 研議廢約訂約
  • 第二章 印巴僑務、商務、黨務
    • 第一節 僑務
    • 第二節 商務
    • 第三節 黨務
  • 第三章 救濟新疆撤退入印巴人員
    • 第一節 協助撤退印度之新疆蒲犁軍警難民
    • 第二節 印度政府追索僑民款項
    • 第三節 救助滯留印巴之新疆撤退人員
      • 一、國防部保密局駐新疆人員
      • 二、蘭新軍民
      • 三、新疆省政府人員
      • 四、國民黨駐甘新人員
  • 第四章 印度承認中共與國府後方布置
    • 第一節 亞太變局下印度對華態度
    • 第二節 對巴經營與後方布置
    • 第三節 對印度決定承認中共政權之觀察與聲明
    • 第四節 留置駐印巴秘密聯絡員
    • 第五節 駐印度大使館撤退及結束
  • 附錄:印度獨立與中印關係大事記(1945年11月-1950年1月)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