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牡丹社事件.靈魂的去向:臺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93476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逝者的靈魂可曾找到回鄉的歸途?
還是仍漂泊在陌生的異地?

屏東縣車城鄉統埔村有一座「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為什麼會有五十四名琉球人埋骨此處?這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一起海難……。

一八七一年琉球的宮古島貢納船,在完成繳納織布與穀物等的年貢、準備歸返家鄉的途中遭遇海上風暴——據說是名為「臺灣和尚」的秋季颱風,時隔約莫一周的漂流,來到了長滿林投與龍舌蘭、陌生的南方土地。這片衝擊著大浪的海灣,是瑯嶠九棚灣,也就是今天的恆春八瑤灣。

遇難的琉球民在失去三名同伴後,艱辛上岸。先是有二名行商的漢人警告會遭遇獵人頭的大耳族,可是琉球民與該二人發生齟齬,最後沒有接納他們的提醒而繼續前行,於是來到了排灣族的部落——高士佛社。

剛從別處遷徙到這片新開墾地的高士佛社族人們,為這群琉球民提供了水與芋頭,並讓他們在部落中歇息。依照族人的慣例,將部落的飲水提供給外人,就表示彼此建立了友好的關係。

然而,第二天事情卻發生急劇的變化,琉球民因故倉皇地離開落腳的部落。原本欲上山打獵的族人發現後,緊追逃離的琉球民並發生了流血事件。六十六名琉球民中共有五十四名殞命,其餘十二名則受到當地與原住民做交易的客家人的保護而得以倖存下來……。

明治維新甫三年的一八七四年,摸索著如何打造現代國家的明治政府,正經歷著內部與國際危殆的情勢。琉球民於一八七一年在臺灣發生的海難遇害事件,正好成為明治政府紓解國政壓力的藉口,據說是接納了外交顧問李仙得的強烈建議,他們遂以「保護本國人民」與「懲罰蕃族」之名發起了「征臺之役」,並於石門同和高士佛社有同盟關係的牡丹社排灣族人發生戰爭。雖名之為「保護本國人民」,可是當時的琉球其實為同時對中國與薩摩藩有朝貢關係的獨立王國。

石門戰爭爆發後,排灣族頭目阿碌古父子戰死,部落面臨毀滅性的災難。琉球王國也因而失去原本的獨立地位,在一八七九年的「琉球併合」成為日本帝國轄下的「沖繩縣」。原本將臺灣東部視作「化外之地」的清朝政府,也轉趨積極管理,除了興建恆春城,更進一步開設通往原住民部落的道路、處理原住民的招撫政策。

「琉球民海難遇害事件」與「征臺之役」這兩起事件,被臺灣與日本的相關學界合稱為「牡丹社事件」。

二○○五年,高士佛社與牡丹社的排灣族人前往沖繩,為一百多年前的牡丹社事件踏上和解的旅途。本書作者即以此一新聞報導為序曲,從日本到臺灣、在海的兩端奔波往返,不但訪談雙方的遺族、後裔,更於排灣族與琉球的口傳與文獻中細細爬梳,企圖跳脫臺、日既成的歷史敘事,透過排灣族人與琉球民自身的視角,找出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始末,期待能還原這起深深撼動著排灣族、琉球、臺灣、清朝與日本,乃至影響整個東亞近、現代歷史發展的重大事件背後,複雜而多元的面貌。
  • 中文版作者序:加害與被害,共享彼此的歷史
  • 推薦序:愛與和平──以和解共築未來的歷史胸襟
  • 叢書主編序:複眼視角與多元歷史書寫下的「牡丹社事件」
  • 序章 令人訝異的新聞
  • 第一章 邁向和解之旅
    • 出發的早晨
    • 在遭害碑前
    • 一行人前往宮古島
    • 道歉與擁抱
    • 島民們的博愛精神
  • 第二章 事件的始末
    • 琉球民海難遇害事件
    • 登陸後的命運
    • 漢人出手相救
    • 被利用的悲劇
    • 臺灣出兵(征臺之役)
    • 與原住民的戰鬥
  • 第三章 後裔間的糾葛
    • 由遺族提出的異議
    • 與某位後裔見面
    • 宮古島,尋找事件後的痕跡
    • 無首的屍身
    • 前市長的感慨
    • 留有遺憾的石像
    • 前往事件現場──屏東縣
    • 意料之外的狀況
    • 南下恆春半島
    • 沉睡於異國的琉球人
    • 前人們的努力
    • 臺灣的守墓人
    • 尋找雀榕大樹
    • 紀念公園的說明文
    • 走在高士佛社
    • 有意義的面談
  • 第四章 排灣族的口傳歷史
    • 名為「葛藤」的牡丹社
    • 負責口述傳承的巴基洛克先生
    • 原住民眼中的牡丹社事件
    • 不速之客
    • 恐懼與誤解的連鎖反應
    • 所謂的出草(獵人頭)儀式
    • 殺害動機
    • 臺灣出兵及石門之戰
    • 少女「小台(Otai)」的故事
    • 英勇士兵們的石碑
    • 牡丹社的學習潮
    • 救援者與感謝狀
    • 成為神明的軍人
  • 第五章 遭遺忘的根據地
    • 無人知曉
    • 政商人士岩崎彌太郎
    • 雜草叢生的石碑群
    • 英文報紙傳達些微景氣信號
    • 無法置信的新聞
    • 纖細的墓碑
  • 第六章 給未來的留言
    • 復甦的開光儀式
    • 對和解的努力
    • 沖繩之心
    • 排灣族的祈禱
    • 和解的目標
    • 「頭職」後裔的現況
    • 寬恕的力量,相互理解的力量
  • 終章 靈魂的去向
  • 後記
  • 參考資料一覽
  • 相關年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