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读古人书》系列选取我国古代对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典籍,以选本的形式呈现每一种典籍所蕴含的思想智慧,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亲自执笔,使读者如同亲临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经典读书课,真正无障碍读懂古人智慧。本书为《读古人书》系列第二本,选取《孟子》一书中121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段落,归纳为八个主题,采用原文+注释+译文+解说的形式进行解读,通过具体生动的故事展示孟子思想的各个侧面,同时还可以使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体验中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前言
-
一、人性善与仁爱之心
-
1.种树与养身
-
2.与人为善
-
3.大人和小人
-
4.言与不言
-
5.舜的泰然
-
6.鸡鸣而起
-
7.芸己之田
-
8.关于一名道德楷模的评价
-
9.不忍之心
-
10.求放心
-
11.良贵与人所贵
-
12.距人于千里之外
-
13.自暴自弃
-
14.孰能事亲若曾子?
-
15.五种不孝
-
16.父子之间不责善
-
17.谨慎择业
-
18.人人可以为尧舜
-
-
二、仁政的理念与设计
-
1.仁者无敌
-
2.仁与不仁
-
3.得民心者得天下
-
4.尽信书不如无书
-
5.五十步笑百步
-
6.保民而王
-
7.君子远庖厨
-
8.不能和不为
-
9.推恩
-
10.缘木求鱼
-
11.仁政的效用
-
12.恒产与恒心
-
13.民弗去
-
14.引领而望
-
15.一暴十寒
-
16.政客的拖延症
-
17.民可使富
-
-
三、民、社稷与君—孟子政治学
-
1.天下国家
-
2.民为贵
-
3.为民父母?
-
4.孟子的微言大义
-
5.王霸之争
-
6.文王的园林和宣王的园林
-
7.谁能救民于水火?
-
8.自作孽不可活
-
9.率土地而食人肉
-
10.糜烂其民的君王
-
11.君正莫不正
-
12.君王的能耐
-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14.罪人
-
15.逢君之恶
-
16.惠名昭著的子产
-
-
四、致君尧舜上
-
1.厨子伊尹
-
2.视民如伤
-
3.规矩
-
4.王顾左右而言他
-
5.与民同乐
-
6.殷鉴不远
-
7.臣之四品
-
8.齐宣王问卿
-
9.厉民以自养
-
10.率天下而路
-
11.尧舜之治
-
12.相率而为伪
-
13.鲁平公与他的男宠
-
14.学说齐国话
-
15.善不可失
-
16.人性向善
-
-
五、反求诸己—修身与为政的统一
-
1.茅塞顿开
-
2.习焉不察
-
3.出尔反尔
-
4.各得其所
-
5.无名之指
-
6.敬人者,人恒敬之
-
7.机变之巧
-
8.思诚
-
9.万物皆备于我
-
10.有错不改
-
11.自求多福
-
12.君王之罪
-
13.虽千万人吾往矣
-
-
六、义利之辨与处世哲学
-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2.贱丈夫
-
3.曾经沧海难为水
-
4.男女授受不亲
-
5.冯妇搏虎
-
6.闭户
-
7.以邻为壑
-
8.弟子提问,孟子为何不答?
-
9.侮夺人之君
-
10.交友之道
-
11.右师不高兴
-
12.礼与食色
-
13.何必曰利?
-
14.舍生取义
-
-
七、人的尊严与士的使命
-
1.独善其身
-
2.无以小害大
-
3.天爵与人爵
-
4.大丈夫
-
5.牛羊茁壮
-
6.声闻过情
-
7.进锐退速
-
8.揠苗助长
-
9.贤士的姿态
-
10.孟子的底气
-
11.君子入仕的前提
-
12.孟子的不臣之论
-
13.君子何养?
-
14.狂狷与乡愿
-
15.齐人之福的背后
-
16.无耻之耻
-
17.豕交兽畜
-
-
八、孟子的心声
-
1.圣之清者
-
2.圣之和者
-
3.圣之时者
-
4.孔子之为孔子
-
5.君子三乐
-
6.知人论世
-
7.时雨化育
-
8.不合时宜的孟子
-
9.浩然有归志
-
10.舍我其谁
-
- 附录《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与本书篇目对照表
- 参考文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