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在我離去之前:從醫師到病人,我的十字架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89693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癌症醫師到癌症病人,他早已做好準備:在來得及之前,先說再見。死亡,不只是癌症醫師,更是做為一個人最艱難的考驗。恩師─藍中基(馬偕紀念醫院前院長).大哥─楊育民(前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專文推薦他曾為親手迎接生命而欣喜,卻也因親手送行生命而心痛。歷經無數生與逝,他自問:什麼才是我們最重要的學習?而今,當「那一刻」赤裸裸地逼近,他帶我們學到了最重要的,那一課……他是接生大王、婦癌治療權威,也是癌症患者。他曾憤怒地質疑:「為什麼是我?」最終卻感謝:「癌症,給了我的人生第二次機會。」 行醫近四十年,他是仁心的醫者知道病患付不出手術費,他悄悄在帳單上寫了一個「0」。他說:「對於醫療工作,醫師除了『看病』之外,還有許多可以做的努力,給每一個生命,一份更公平存活下去的力量。」醫病關係中,他是人性的勇者面臨醫生最害怕的醫療糾紛,他卻毫不閃躲,勇敢承擔。他說:「所有打擊,都是考驗的時刻,更是檢視自己做法及初衷的最佳時刻。擔起責任,不僅是對於自己不夠縝密的懲罰,也是對病家的同理。」在癌症之前,他是生命的使者他以自己的身體試驗新的化學治療,走過掉髮與憂鬱,從此與病人「站在同一邊」。他說:「罹癌更激發我的熱情,將人生往前移。癌症,給了我們『第二次』的機會,讓我們擁有『不留遺憾』的祝福。」穿越新生與寂滅,走過疾病與重生,沒有人比他更接近生、貼近死。而面對終究難免的「離去」,沒有人像他有如此透澈的體會。將醫者價值及生命之愛傳承下去,是他最初、也最終的渴望。他是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從醫師到病人,從徬徨不安到豁達領悟,他都親身走過,並啟發了我們深思生的意義,與死之歸屬。★恩師─藍中基(馬偕紀念醫院前院長).大哥─楊育民(前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 專文推薦!★從癌症醫師到癌症病人,他早已做好準備:在來得及之前,先說再見。他說:「死亡,不只是癌症醫師,更是做為一個人最艱難的考驗。」★罹癌後,他寫出了真情流露的〈楊育正說再見:罹癌更激發我的熱情,將人生往‧前‧移〉,對於生命的理解和豁達令網友們大受感動,紛紛熱烈轉貼!他說:「在臨終前想要完成的事,應該要全部往前挪移。」如果你現在五十歲,打算五十五歲再計畫思考這些問題,往前移;如果你現在三十歲,打算二十年後再計畫,往.前.移。★行醫近四十年,他是仁心的醫者!知道病患付不出手術費,他悄悄在帳單上寫了一個「0」。★醫病關係中,他是人性的勇者!面臨醫生最害怕的醫療糾紛,他卻毫不閃躲,勇敢承擔。★在癌症之前,他是生命的使者!他以自己的身體試驗新的化學治療,走過掉髮與憂鬱,從此與病人「站在同一邊」。★他是接生大王、婦癌治療權威,也是癌症患者。他曾憤怒地質疑:「為什麼是我?」最終卻感謝:「癌症,給了我的人生第二次機會。」穿越新生與寂滅,走過疾病與重生,沒有人比他更接近生、貼近死。而面對終究難免的「離去」,沒有人像他有如此透澈的體會。將醫者價值及生命之愛傳承下去,是他最初、也最終的渴望。他是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從醫師到病人,從徬徨不安到豁達領悟,他都親身走過,並啟發了我們深思生的意義,與死之歸屬。【院長的話】對於生命,我們只擁有過程。生命並非私人事務,透過與他人分享,快樂可以加倍,哀傷可以減半。投身醫療四十年,我以為已成人師、已是沙場老兵了。我更以為,自己由接生醫師到癌症醫師,完整通透地體會了生、老、病、死的生命曲線與意義。歷經六次全身化療、八次標靶治療、四次髓鞘內化療與兩次嚴重併發症,熬過掉髮、嘔吐和肌肉萎縮。過去在無數病人身上看到因為疾病摧殘、藥物副作用,帶給血肉之軀的傷害與痛苦,我都親身經歷過了一回……原來,死亡的背後有許多我們不可知的部分,學習和面對它是人生成長的最後階段。這是一條試煉之路、恩典之路,更是學習之路。楊育正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安靜想想:在你離去之前,要如何說再見?◎如果有一天,我不再醒來,我真的沒有遺憾,因為該說出口的「愛」,我都大聲地說出來了,而且不厭其煩地重述。◎我們都該及早決定,並交代如何面對自己的最後時刻,避免讓我們所愛、及愛我們的人,痛苦地處理如此艱難的課題。◎死亡的背後有許多我們不知道、不可知的部分,學習和面對它是人生成長的最後階段。◎使我們遺憾的,不是無法獲悉「大限之期」,而是懊惱未能握住稍縱即逝的當下。◎使人成長的不是時間,是用心、是投入,是痛苦試煉後的反思。◎希望,會激起人無比的潛力,讓人「打敗」治療的種種痛苦與煎熬。◎比頑固的疾病更具摧毀力的,是家庭與情感的破裂;比最先進的藥物更具神奇療效的,是家庭與情感的支持。◎家人,是人生最珍貴的資產,當人生走到了末端、當死亡近在眼前,你會更加知道。不,不僅是知道,是深刻體會。◎疾病讓我變成一名「新生」,讓我了解,原來我還有許多未竟之處、未解之事,原來我還有很大的可塑性。◎誰來決定死亡過程的長短?誰來決定死亡的過程不是生命的一部分?這不只是癌症醫師,更是做為一個人最艱難的考驗,卻也是最深刻的自我學習與靈性成長。
  • 封面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使命(Mission)
  • 【推薦序】再次同行
  • 【自序】學習枯萎中的真理
  • 【序幕】在天堂之前──我的生命,有沒有可能成為激發別人的一課?
  • 第一幕 初衷──從接生大王到送行醫師
    • 騎鐵馬、穿球鞋的接生歲月
    • 獨步武林三大接生絕招
    • 三八六號產婦的震撼
    • 對不起,我沒能做到最好……
    • 真的不能替她墮胎嗎?
    • 一張珍藏四十年的手繪解剖圖
    • 婦癌最光輝的一役
    • 她的孩子,取了我的名
    • 成為後輩攀頂的肩頭
    • 醫師的手是第三隻眼
    • 眼淚,是老教授唯一的答案
    • 幸福與不幸都有另一面
    • 癌末病人教醫師的事
  • 第二幕 試煉──從癌症醫師到抗癌病人
    • 一封安寧病房體驗的邀約
    • 上帝派來三艘船
    • 院長就醫的原罪
    • 恐怖的黑函攻擊引爆癌症
    • 我用自己的身體,試驗新的化學治療
    • 假髮和憂鬱症
    • 在全院大禮拜公布病情
    • 與死神的兩次交手
    •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醒來……
    • 我的抗癌養生祕方
    • 不死也不凋零,門診重新開張
    • 接下來交給你們了
  • 第三幕 典範──黑手阿公和巿長爸爸
    • 父親要我做醫生
    • 逐電塔而居的童年
    • 臨終前才釋放出的溫情
    • 與孫運璿院長的十年生死約
    • 兄弟聯手,推動婦癌疫苗
    • 宇昌案讓報國成黑影
  • 第四幕 責任──我的十字架
    • 將人生往前移
    • 沒有鏽毀,便得燒盡
    • 一別三十七年,老院長羅慧夫回娘家
    • 讓更多新生命能平安活下來
    • 讓每個生命最終都走向平靜
    • 老醫師的良心門診
  • 【落幕之前】楊育正說再見──罹癌更激發我的熱情,將人生往‧前‧移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