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六千年前的古人是怎麼生活的?
是茹毛飲血、披頭散髮嗎?
真正的石器時代和你想的不一樣!
讓六千年前的半坡村告訴你古代生活樣貌──
【茹毛飲血?我們已經會煮飯!】
陶甑最特別之處,就是在底部設計了一些小孔,這種帶孔的器底是後來箅子的雛形,其功能是既能讓蒸汽通過,蒸熟食物,同時不致穀米下漏。這種器物和後來的陶甗、銅甗一脈相承。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明了功用:「箅,蔽也,所以蔽甑底。」清代段玉裁又進一步解釋道:「甑者,蒸飯之器,底有七孔,必以竹席蔽之,米乃不漏。」
【披頭散髮?人家連耳環都有了!】
半坡遺址出土的裝飾品不僅數量大,而且製作精緻,計有9類,1900多件。以材料材質來分,有石、陶、牙、蚌、玉、介殼等;以形狀來分,有環飾、磺飾、珠飾、墜飾、方形飾、片狀飾、管狀飾等;以功能來分,有髮飾、耳飾、頸飾、手飾和腰飾等。
【沒有文化?半坡人還有超先進的樂器!】
在半坡遺址出土了兩個保存完整的陶製口哨,測定結果是:用全開、全閉兩種按孔法變換角度吹奏,可以輕而易舉吹出4個不同頻率的樂音,音色圓潤透明,它的音樂不是多麼簡單原始,而已相當複雜多樣。
半坡遺址的發掘,不但將一座史前村落遺址呈現在世人面前,還第一次將發掘過程直接呈現給大眾。透過半坡遺址,讓我們得以窺見六千年前的風貌。
是茹毛飲血、披頭散髮嗎?
真正的石器時代和你想的不一樣!
讓六千年前的半坡村告訴你古代生活樣貌──
【茹毛飲血?我們已經會煮飯!】
陶甑最特別之處,就是在底部設計了一些小孔,這種帶孔的器底是後來箅子的雛形,其功能是既能讓蒸汽通過,蒸熟食物,同時不致穀米下漏。這種器物和後來的陶甗、銅甗一脈相承。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明了功用:「箅,蔽也,所以蔽甑底。」清代段玉裁又進一步解釋道:「甑者,蒸飯之器,底有七孔,必以竹席蔽之,米乃不漏。」
【披頭散髮?人家連耳環都有了!】
半坡遺址出土的裝飾品不僅數量大,而且製作精緻,計有9類,1900多件。以材料材質來分,有石、陶、牙、蚌、玉、介殼等;以形狀來分,有環飾、磺飾、珠飾、墜飾、方形飾、片狀飾、管狀飾等;以功能來分,有髮飾、耳飾、頸飾、手飾和腰飾等。
【沒有文化?半坡人還有超先進的樂器!】
在半坡遺址出土了兩個保存完整的陶製口哨,測定結果是:用全開、全閉兩種按孔法變換角度吹奏,可以輕而易舉吹出4個不同頻率的樂音,音色圓潤透明,它的音樂不是多麼簡單原始,而已相當複雜多樣。
半坡遺址的發掘,不但將一座史前村落遺址呈現在世人面前,還第一次將發掘過程直接呈現給大眾。透過半坡遺址,讓我們得以窺見六千年前的風貌。
- 引子
-
第一章 無名規劃師和建築師的傑作
-
第一節 「原」來如此——小小半坡村的巨大地理背景
-
第二節 二級階地——關中地區原始先民對居址的最早選擇
-
第三節 生活生產巧安排——村落的功能佈局
-
第四節 村莊的防禦工事——大圍溝(局部)
-
第五節 營窟橧巢成往事 ——方房子、圓房子的技術和社會內涵
-
第六節 最早的風水?
-
-
第二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些引領時代的生產工具
-
第一節 農業生產工具
-
第二節 狩獵和捕魚生產工具
-
第三節 豐富多彩的手工業工具
-
-
第三章 豐富多彩的手工業工具
-
第一節 盆盆罐罐才是家——陶器為代表的生活用具
-
第二節 無所不在的弧線 ——半坡人生活中的藝術
-
第三節 飽食暖衣 ——吃什麼?穿什麼?如何加工?
-
-
第四章 浸染在原始藝術中的精神世界
-
第一節 紋飾
-
第二節 繪畫
-
第三節 雕塑
-
第四節 配飾
-
第五節 陶哨
-
第六節 天書 ——無法識讀的刻畫符號
-
-
第五章 魂離奇破──半坡人的死亡觀
-
第一節 公共墓地 ——氏族成員的終極歸宿地
-
第二節 並不可怖的死亡 ——成年人的葬禮
-
第三節 埋葬方式的含義
-
第四節 隨葬品的數量、組合及其寓意
-
第五節 神祕的凋謝 ——埋葬夭折小孩的甕棺葬
-
第六節 一個神祕的半坡小女孩
-
-
第六章 半坡人和半坡社會
-
第一節 祖先的形象 ——半坡人的頭像復原
-
第二節 母系氏族公社 ——半坡人的社會組織
-
第三節 祭祀 ——讓祈禱的聲音直達天庭
-
第四節 由魚到鳥 ——文化形態的巨大變化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