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以三门塘村落为切入点,通过三门塘家族的谱系建构、宗教风水观念、历史记忆、村落组织、性别、仪式等诸方面探讨了其与空间的关系,展现了不同类型的空间。本书不仅进行共时性的结构分析,同时也将空间做一历时性的动态阐释,关注在不同历史时段村落空间受社会政治经济力量影响而发生的诸多变化,以此来呈现不同层面的历史镜像。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文前辅文
- 总序
- 图表目录
- 文前辅文
- 目录
-
导言
-
一 问题意识与学术回顾
-
二 田野点介绍
-
三 资料与方法
-
四 思路与结构
-
-
第一章 村际网络图景
-
第一节 清水江流域木材采运及商业化发展
-
第二节 “外三江”与“四十八寨”
-
第三节 一溪五寨共采木
-
小结
-
-
第二章 谱系建构与姓氏空间
-
第一节 族谱中的祖先
-
第二节 聚落空间的扩展
-
第三节 物质空间的营造
-
小结
-
-
第三章 佛教与村落空间
-
第一节 佛教在清水江下游地区的传播
-
第二节 寨尾庙
-
第三节 寨前渡口
-
小结
-
-
第四章 历史记忆与空间意象
-
第一节 重现的繁华——木行记忆
-
第二节 充满记忆的建筑——祠堂
-
第三节 船形隐喻
-
小结
-
-
第五章 力量的空间
-
第一节 “邪气”
-
第二节 不同空间里的“老人家”
-
小结
-
-
第六章 空间中的物——桥
-
第一节 宗族之桥
-
第二节 村落水口桥
-
第三节 桥的变异
-
小结
-
-
第七章 血与土交融的空间
-
第一节 “住在一块土,是那一家人”
-
第二节 团的聚会
-
第三节 空间仪式
-
小结
-
-
第八章 是侗非侗
-
第一节 空间里的时间
-
第二节 空间里的声音
-
第三节 吊脚楼的演变
-
第四节 传统再造
-
小结
-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3288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