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物权法释论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29443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为张双根老师多年以来物权法领域的论文合集,其中所收的20多篇论文基本呈现了其20余年来在物权法领域的研究成果。其内容大体涵盖物权法的各项制度,如对所有权、抵押权、共有、占有等基本概念和制度均作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且对我国的土地物权制度,国有财产保护制度、商品房预售中的预告登记制度等具体制度进行了探讨。且因时间跨度较大,也充分反映了我国物权法研究自粗疏而至精细的过程。因集中于物权法,且以专题形式出现,故定书名为《物权法专论》。
  • 版权信息
  • 自序
  • 论房地关系与统一不动产登记簿册——兼及不动产物权实体法与程序法间的交织关系
    • 一、导论
    • 二、问题的呈现
    • 三、房地关系:“房地一致原则”的理论表述
    • 四、不动产登记簿册的统一
    • 五、余论
  • 论我国土地物权制度
    • 一、我国土地物权制度的基本理论
    • 二、土地所有权——公有制的定位
    • 三、城镇国有土地他物权
    • 四、集体土地他物权
    • 五、相邻关系与地役权
    • 六、土地物权的登记
  • 物的概念若干问题
    • 一、引言
    • 二、物的概念与物权客体确定性原则
    • 三、简单物
    • 四、合成物
    • 五、主物与从物
    • 六、结语
  • 《物权法》第31条释义
    • 一、释义之思路
    • 二、构成要件一——“依照本法第28条至第30条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
    • 三、构成要件二——取得人对不动产物权为以登记为要件之处分
    • 四、构成要件三——“未经登记”
    • 五、法律效果——“不发生物权效力”
    • 六、本条规范目的及性质的检讨——代结论
  • 《物权法》中的所有权概念发疑
    • 一、《物权法》中的两个所有权概念之梳理
    • 二、德国法上的宪法所有权概念
    • 三、《物权法》所有权规范之属性:公法规范?
    • 四、《物权法》所有权规范的私法效果?
    • 五、结语
  • 论共有中的两个问题——兼谈对《物权法(草案)》“共有”章的一点看法
    • 一、引言
    • 二、共同共有的类型强制原则
    • 三、按份共有中的处分问题
    • 四、结论
  • 国有财产在中国的特殊保护机制
    • 一、引言
    • 二、国有财产产权界定与产权纠纷上的特殊保护机制
    • 三、国有财产在内部管理上的特殊规则
    • 四、国有财产进入交易领域的特殊规则
    • 五、结语
  • 论土地使用权的终止
    • 一、土地使用权终止的原因
    • 二、土地使用权终止的后果
  • 混合共同担保若干问题思考
    • 一、引言
    • 二、混合共同担保问题的争点梳理
    • 三、“约定”视角下对债权担保实现顺序的理解
    • 四、混合共同担保中的内外部关系
  • 论抵押权的不可分性
    • 一、抵押权不可分性的内容
    • 二、抵押权不可分性的法理基础
    • 三、抵押物上权利的并存与抵押权不可分性
    • 四、抵押权不可分性与抵押权的实现
  • 占有的基本问题——评《物权法草案》第20章
    • 一、序论
    • 二、占有制度在物权法编制中的地位
    • 三、占有的概念与性质
    • 四、占有的种类
    • 五、占有的取得、丧失及其与动产物权变动的关系
    • 六、占有的推定问题
    • 七、对无权占有人请求回复占有物所生的问题
    • 八、占有的保护
    • 九、结论
  • 论间接占有制度的功能
    • 一、引言
    • 二、间接占有制度的渊源
    • 三、认识误区及其辨析
    • 四、间接占有的制度要点
  • 也谈占有保护的正当性
    • 一、说在前面的话
    • 二、占有本质问题是否影响占有保护规范的具体设置与解释
    • 三、占有保护制度中的若干核心概念
    • 四、结语
  • “占有人与回复请求人关系”规则的基本问题——以《物权法》规定为中心
    • 一、导言
    • 二、第242条至第244条的规范内容及其问题
    • 三、第242条至第244条规范目的之探讨
    • 四、结语
  • 《物权法》第十九章“占有”释义
    • 一、本章基本原理概述
    • 二、《物权法》所调整之占有的范围
    • 三、向无权占有人请求回复占有物时所产生的损害、孳息以及费用等问题
    • 四、对占有予以保护的请求权
  • 商品房预售中预告登记制度之质疑
    • 一、引言
    • 二、《物权法》第20条所真正“参引”的立法例
    • 三、《物权法》第20条之规范预设模式:商品房预售
    • 四、预告登记适用于预购商品房情形时的制度前提缺失
    • 五、各缺失要件的补救可能性
    • 六、结语
  • 谈“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客体适用范围问题
    • 一、引论
    • 二、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含义
    • 三、租赁权的性质
    • 四、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制度目的
    • 五、动产租赁问题
    • 六、结论
  • 法政策判断与法律技术构造
    • 一、租赁权概念辨析
    • 二、以法政策判断作为正当性理由问题
    • 三、法规范技术构造的空间
  • 物权化的债之关系
    • 一、关于履行理论
    • 二、《德国民法典》中债权性权利地位的物权化问题
    • 三、债权关系的物权化
    • 四、《住宅所有权法》上的使用规则
    • 五、结论
  • 间接占有与善意取得
    • 一、立法者所面临的一项艰难任务
    • 二、实定法的规定
    • 三、“铣床案”判决及其所引发的学理探讨
    • 四、立法论上的(de lege ferenda)思考
  • 善意取得、间接占有与《德国民法典》的设计者——《德国民法典》第933条与第934条间价值冲突的缘起
    • 一、导言
    • 二、约定占有改定中的善意取得
    • 三、返还请求权让与中的善意取得
    • 四、价值冲突产生的原因
    • 五、结论
  • 《德国民法典》:立法过程及立法资料
  • 德国物权法的沿革与功能
    • 一、序言
    • 二、从封建财产制到以市场为定位的物权法制度
    • 三、担保物权的作用机制
  • 《德国民法典》慕尼黑评注之第861条
    • 译者说明
    • 一、规范目的
    • 二、请求权的构成要件
    • 三、请求权的内容
    • 四、权利人
    • 五、义务人
    • 六、请求权的排除(第2款)
    • 七、举证责任
    • 八、诉讼程序问题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