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越有梗,越瘋傳!
搞笑諾貝爾獎為什麼一紅三十年?
*****
喜歡蒐羅整理各種有趣的研究,撰文發表的馬克.亞伯拉罕斯,因投稿的契機而成為某家營運搖搖欲墜的科普雜誌的兼職編輯,後來他索性放下「軟體公司老闆」這個正職不做,與朋友合資買下該雜誌社,在調整內容後轉而創立《不可思議研究年鑑》。此後,他常有機會接觸一些離奇又好笑的研究或事蹟,有感於這些研究/事蹟雖「乍看可笑,卻也深具啟發、引人深省」,他於是以此為甄選標準,在1991年創設了諧仿諾貝爾獎的「搞笑諾貝爾獎」,早年有些獎項頒給了虛構或離譜的事蹟,藉由反諷來凸顯背後深意,後來則都頒給有真實文件證明、真實人物貨真價實的成就。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起初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間博物館舉行,後來因為越辦越盛大,便永久改到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舉辦,於每年九月頒發。曾有少數人士擔心這獎項壞了科學家的形象與科學研究的地位,因而抗議並倡議禁辦。然而,有更多具幽默感的科學家,樂見這個獎項從詼諧角度呈現科研群像,並且共襄盛舉除了每年有數千個研究報名參加,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人與評審來頭也都很大,有不少是「正港諾貝爾獎」得主。
每年都號稱「第一屆」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至今已經演變成科學界鬧鬧熱熱的年度盛會,獲獎事蹟總在各國廣獲報導,加以創辦人暨本書作者的生花妙筆,使得這個獎成為吸引一般民眾親近科學的大功臣。
▎搞笑諾貝爾獎多有「梗」?
►►獎項命名有巧思。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結合了ignoble(不名譽的)與Nobel Prize(諾貝爾獎)這兩詞,頒給那些做出「乍看之下令人發笑,爾後又引人深省」的「突出」成就或事蹟的人。
►►每年都是第一屆!
這個獎項創辦至今三十年,每一回都號稱第一屆,比如1991年那次稱為「第一次第一屆」,1992年那次稱為「第二次第一屆」,此獎創辦人亞伯拉罕斯表示,稱每一屆都是第一屆,是自我期許「永遠年輕、永保活力」。
►►典禮來賓來頭大。
一些「正港諾貝爾獎」得主除了獲邀出席頒獎典禮,親手頒發獎座給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之外,還有幾位知名教授甚至是該活動的固定班底,比如全身塗銀、總在致詞者身邊打轉的「人體聚光燈」也是諾貝爾獎得主呢!另外,曾以「飄浮青蛙」贏得搞笑諾貝爾獎的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後來因研究石墨烯而與人共同獲得「正港諾貝爾獎」,亦傳為美談。
►►立院諸公也得獎!
台灣不只早早就有人得過這獎項,還被收錄進這本唯一載有該獎項創辦祕辛的《最有梗的桂冠: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是「台灣立法院的諸公」,得獎事蹟是「國會全武行」,理由呢?翻開書你就知道!
►►典禮橋段看門道:
(1)獎盃:以當年獲獎的研究或事蹟為靈感,年年製作不同主題的獎盃(例如,2019年為「習慣獎盃」)。
(2)獎金:得獎者會獲得通貨膨脹極端嚴重、比壁紙還不值錢的高額辛巴威幣,作為獎金。
(3)得獎感言:為了防止得獎者高興到忘我,得獎感言沒完沒了,不只要他們於極短時間內說完感言,還安排了年幼的「甜便便小姐」在致詞超時的時候,示警到致詞者投降為止。
(4)紙飛機滿場飛:除了如雷的掌聲,主辦單位容許觀眾射紙飛機歡迎得獎人蒞臨。初期時會整場典禮有紙飛機飛來飛去,後來顧及安全與流程順暢,改成在特定時間安排標靶讓觀眾射紙飛機。
(5)用歌劇唱科學:亞伯拉罕斯會與自己的太太一起自編自導以科學為主題的歌劇,於典禮上演出。
▎各界好評——
►他的書在在提醒著我們,科學是無所不包的。
——英國權威科普雜誌BBC Focus
概覽了離奇、令人瞠目結舌的研究,精彩!——《怪咖心理學》作者李察.韋斯曼
透過馬克.亞伯拉罕斯的生花妙筆,科學故事變得令人捧腹。——《打包去火星》作者瑪莉‧羅曲
馬克.亞伯拉罕斯是全世界怪咖科學的首席掌門人。——《請求的力量》作者阿曼達.帕爾默
蒐羅了許多既知性又饒富趣味的研究。——《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
搞笑諾貝爾獎為什麼一紅三十年?
*****
喜歡蒐羅整理各種有趣的研究,撰文發表的馬克.亞伯拉罕斯,因投稿的契機而成為某家營運搖搖欲墜的科普雜誌的兼職編輯,後來他索性放下「軟體公司老闆」這個正職不做,與朋友合資買下該雜誌社,在調整內容後轉而創立《不可思議研究年鑑》。此後,他常有機會接觸一些離奇又好笑的研究或事蹟,有感於這些研究/事蹟雖「乍看可笑,卻也深具啟發、引人深省」,他於是以此為甄選標準,在1991年創設了諧仿諾貝爾獎的「搞笑諾貝爾獎」,早年有些獎項頒給了虛構或離譜的事蹟,藉由反諷來凸顯背後深意,後來則都頒給有真實文件證明、真實人物貨真價實的成就。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起初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間博物館舉行,後來因為越辦越盛大,便永久改到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舉辦,於每年九月頒發。曾有少數人士擔心這獎項壞了科學家的形象與科學研究的地位,因而抗議並倡議禁辦。然而,有更多具幽默感的科學家,樂見這個獎項從詼諧角度呈現科研群像,並且共襄盛舉除了每年有數千個研究報名參加,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人與評審來頭也都很大,有不少是「正港諾貝爾獎」得主。
每年都號稱「第一屆」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至今已經演變成科學界鬧鬧熱熱的年度盛會,獲獎事蹟總在各國廣獲報導,加以創辦人暨本書作者的生花妙筆,使得這個獎成為吸引一般民眾親近科學的大功臣。
▎搞笑諾貝爾獎多有「梗」?
►►獎項命名有巧思。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結合了ignoble(不名譽的)與Nobel Prize(諾貝爾獎)這兩詞,頒給那些做出「乍看之下令人發笑,爾後又引人深省」的「突出」成就或事蹟的人。
►►每年都是第一屆!
這個獎項創辦至今三十年,每一回都號稱第一屆,比如1991年那次稱為「第一次第一屆」,1992年那次稱為「第二次第一屆」,此獎創辦人亞伯拉罕斯表示,稱每一屆都是第一屆,是自我期許「永遠年輕、永保活力」。
►►典禮來賓來頭大。
一些「正港諾貝爾獎」得主除了獲邀出席頒獎典禮,親手頒發獎座給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之外,還有幾位知名教授甚至是該活動的固定班底,比如全身塗銀、總在致詞者身邊打轉的「人體聚光燈」也是諾貝爾獎得主呢!另外,曾以「飄浮青蛙」贏得搞笑諾貝爾獎的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後來因研究石墨烯而與人共同獲得「正港諾貝爾獎」,亦傳為美談。
►►立院諸公也得獎!
台灣不只早早就有人得過這獎項,還被收錄進這本唯一載有該獎項創辦祕辛的《最有梗的桂冠: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是「台灣立法院的諸公」,得獎事蹟是「國會全武行」,理由呢?翻開書你就知道!
►►典禮橋段看門道:
(1)獎盃:以當年獲獎的研究或事蹟為靈感,年年製作不同主題的獎盃(例如,2019年為「習慣獎盃」)。
(2)獎金:得獎者會獲得通貨膨脹極端嚴重、比壁紙還不值錢的高額辛巴威幣,作為獎金。
(3)得獎感言:為了防止得獎者高興到忘我,得獎感言沒完沒了,不只要他們於極短時間內說完感言,還安排了年幼的「甜便便小姐」在致詞超時的時候,示警到致詞者投降為止。
(4)紙飛機滿場飛:除了如雷的掌聲,主辦單位容許觀眾射紙飛機歡迎得獎人蒞臨。初期時會整場典禮有紙飛機飛來飛去,後來顧及安全與流程順暢,改成在特定時間安排標靶讓觀眾射紙飛機。
(5)用歌劇唱科學:亞伯拉罕斯會與自己的太太一起自編自導以科學為主題的歌劇,於典禮上演出。
▎各界好評——
►他的書在在提醒著我們,科學是無所不包的。
——英國權威科普雜誌BBC Focus
概覽了離奇、令人瞠目結舌的研究,精彩!——《怪咖心理學》作者李察.韋斯曼
透過馬克.亞伯拉罕斯的生花妙筆,科學故事變得令人捧腹。——《打包去火星》作者瑪莉‧羅曲
馬克.亞伯拉罕斯是全世界怪咖科學的首席掌門人。——《請求的力量》作者阿曼達.帕爾默
蒐羅了許多既知性又饒富趣味的研究。——《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
-
0 導言
-
什麼是「搞笑諾貝爾獎」?
-
獲得搞笑諾貝爾獎該高興嗎?
-
怎麼選出得主?
-
頒獎典禮
-
怎麼處理會冒犯人的內容
-
內容分級監察人的任務
-
內容分級監察人的警告
-
這個獎引發的爭議
-
搞笑諾貝爾獎源起簡史
-
搞笑諾貝爾獎如何提名
-
如何閱讀本書
-
-
1 醫學大突破
-
用電擊療法急救響尾蛇咬中毒,無效!
-
充氣娃娃成了淋病傳染途徑
-
青春期就是愛挖鼻孔
-
公共場所播放的音樂可以預防感冒
-
-
2 食物類.準備與處理
-
極高速烤肉
-
QQ彈彈的亮藍色果凍
-
兜風過的豬會排出沙門氏菌
-
稀稀水水的早餐麥片
-
-
3 食物類.適口性
-
蝌蚪美味評量
-
麥酒、大蒜與酸奶油對水蛭食慾的影響
-
不用吃東西就能活
-
-
4 食物類.茶與咖啡
-
泡好茶的官方標準程序
-
喝它,要有膽量才行――麝香貓咖啡
-
加拿大甜甜圈店的社會學
-
浸泡鬆餅的最佳方法
-
-
5 愛情與婚姻
-
熱戀好比強迫症
-
百萬人的集團婚禮
-
-
6 生殖技術
-
高速助產機器
-
獨自一手打造精子銀行
-
-
7 生殖器具
-
從這裡插進來
-
陰莖長度與身高、腳掌尺寸之間的關係
-
-
8 和平獎.外交與斡旋
-
做瑜珈,救和平
-
國會全武行――台灣立法院
-
警長的不合作運動
-
史達林世界
-
-
9 和平獎.爆炸性手法
-
火烤劫車犯
-
英國皇家海軍的「嘴砲」訓練法
-
氫彈之父
-
太平洋的核彈煙火秀
-
-
10 心理與智能
-
起鬨嬉鬧的學術研究
-
業餘心理學家的大規模「禁止實驗」
-
無知就是福
-
-
11 下地上天新發現
-
椰子砸傷大調查
-
奶油吐司掉落時,哪一面朝下?
-
馬桶爆裂傷人事件簿
-
青蛙飄起來了!
-
-
12 體貼入微新發明
-
最會發明的業務員
-
防貓咪敲鍵盤軟體
-
汽車影像裝置
-
為輪子申請專利
-
-
13 基礎科學新發現
-
人耳裡的耳疥蟲
-
百憂解讓蛤蜊更「性」福
-
清楚看出別人沒看出來的東西
-
雞體內的冷融合
-
迷你恐龍和迷你公主
-
追憶逝水年華
-
-
14 氣味類The Good,The Bad,The Ugly
-
The Good能自己散發香味的「香氣西裝」
-
The Bad「防臭屁」內褲
-
The Ugly刺傷手指的男子與五年來揮之不去的臭味
-
- 15 特洛伊的防熊裝
-
16 地獄技術
-
誰會下地獄?
-
戈巴契夫就是敵基督
-
-
17 教育類
-
揮揮手就能治病的能量療法
-
禁止購買燒杯
-
物理學家鴨子聽雷的量子療法
-
語言邏輯的活教材――前美國副總統丹.奎爾
-
-
18 經濟類
-
一人搞垮智利經濟
-
榨乾橘郡財政/拖垮霸菱銀行
-
勞合社的保險災難
-
到死都要節稅
-
-
19 藝術類
-
塑膠粉紅火鶴之父
-
鴿子比較喜歡畢卡索?
-
糟蹋掉藝術史蹟的「日行一善」
-
麥田圈怎麼來的
-
動物界陰莖大展
-
-
20 文學類
-
臭屁形成的金鐘罩
-
撇號保護學會
-
九百七十六名共同作者
-
九百四十八篇論文的作者都有他
-
諸神的戰車
-
垃圾電子郵件之父
-
直腸裡能塞進多少東西?
-
- 搞笑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 致謝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