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初版為方舟文化《為什麼我們總是討好別人,委屈自己?》
✔極度敏感,能敏銳洞察他人需求
✔有求必應,拒絕他人難為情
✔害怕和有意避開衝突和競爭
✔把別人擺在首位,基於別人的期望而行事
✔不會輕易求人,害怕給別人添麻煩
✔凡事都說好,不發表不同意見
✔認同感來自外部,關注點在自身缺點上
你,有討好型人格嗎?
其實,你不需要那麼討人喜歡!
也不需要刻意「讓別人感到高興」。
那些「好意思」麻煩你的人,都不需要對他們「不好意思」,
要知道,
任何一份需要你花盡心思去討好的關係,都難以長久……
一本讓你擺脫「討好心態」真實作自己的好書
■挖空心思討好、強顏歡笑配合,只是為了獲得別人的好感
你是不是常常感到憋屈、為自己感到可憐,原以為自己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自己更好?可惜事與願違,越付出、心越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最後竟然還被眾人嫌……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辛苦自己,就是希望獲得別人的滿意,但你知道嗎?一旦你曾經答應了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請求,不僅容易使對方下一次提出更過分的要求,也會讓對方下意識更輕賤你。
■任何的「委屈」都換不到對方的一點「用心」
討好別人是內心自我貶低的投射,但你的妄自菲薄,只會使自己成為他人眼裡的雞肋。所有的「愛」都不能靠交換得來。
當委屈換不來自己想要的結果,事後的失落就會更加地濃烈,不安的心情也將更強烈地折磨著自己。
其實「討好他人」並不可怕,但在討好他人的同時,我們也要是開心的。因為真正傷害我們的從來就不是「討好別人」而是你正在「委屈自己」。「討好」並不是全然的錯,只是討好的同時,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你是「心甘情願」抑或「犧牲求全」?
【你是樂於助人還是有求必應?】
✔當他人提出讓自己為難的要求時,會考量自己實際情況和能力,適時拒絕。
✘儘管對方提出不太合理的要求,超出自己能力範圍還是承接下來。
✔會答應別人的請求,單純是因為可以讓彼此方便行事。
✘會答應別人的請求,是基於希望對方覺得你人很好,或是會讓對方開心。
✔選擇幫助他人的時候,心理是輕鬆沒有負擔的。
✘答應幫助他人的時候,內心其實是很不情願,有苦難言也不敢被別人發現。
■讓我們如此為難的人,都不值得去為他們為難
當我們因為害怕被討厭,擔心成為不受歡迎的對象,而壓抑自己原有的想法與個性,去迎合他人,反而會使得我們對自我越來越沒有自信。因為沒有自己的思考與原有性格,終將人云亦云。
為什麼有人的舉手之勞能獲得他人的感激涕零,自己的兩肋插刀,卻成為眾人的順理成章?為什麼你的時時善良,卻不及一個處處蠻橫,偶一為善的人?
因為當你習慣討好別人,別人自然也習慣讓你討好;如果我們不好好關注自己,練習接受自己,又怎麼期待別人接納喜歡這樣的我們?
這本書可以幫助你解決深植於討好行為背後的恐懼,
讓你擺脫討好心態的束縛,重獲自由。
讓你不再害怕不被人愛、不再害怕被人拋棄。
你將學到「慷慨善良」和「病態的自我犧牲」之間的區別,
完整人格的統一性,做最真實的自己。
金句摘錄
‧ 這份人生的單,只能我們自己買。我們若不堅強,沒有人替我們勇敢。
‧ 我們越是放低姿態對別人好,別人就越容易得寸進尺要求我們付出更多。
‧ 討好別人本身並不可怕,但討好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要是開心的。真正傷害我們的是,一味地「悅他」,並不「悅己」。
‧ 愛從來不是靠無條件的討好換來的,自我價值感、認同感、自信、安全感等,這些都不能靠討好來換得。
‧ 我們的善良應有邊界,我們的付出要有所節制。先好好愛自己,再理智、智慧地去愛別人。
‧ 在我們自己看來是委屈自己、犧牲自己的一種討好,在沒有走進我們內心的外人看來,那就是別有用心。
‧ 當委屈換不來自己想要的結果,那事後的憤懣情緒就會更加濃烈地升騰,更加強烈地折磨自己。
‧ 學會拒絕,會讓自己擺脫負累,活得輕鬆,更會讓他人懂得珍惜別人的饋贈。這是對自己的救贖,也是對他人的點化。
‧ 別怪別人的無情和兇狠,是討好者一次次地給對方傷害自己的機會,默許對方的侵略,一點點讓出自己的領地。
‧ 放棄證明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有缺點,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長處。
‧ 沒有人能讓全世界都喜歡自己,接納自己,要認清,我們永遠無法讓身邊每個人都對自己滿意。
‧ 逃避責任的背後,藏著我們的無力和軟弱,一定要正視它,並向它發起挑戰。
‧ 要給自己耐心、信心,給自己時間,更要允許自己有反覆、有猶疑不前。因為反覆、退縮都再正常不過,要接受,而非苛責,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
‧ 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是自我成長的開始。
‧ 當我們自身強大了,我們就是局,就是讓很多人奔著來應酬的局。
‧ 做人不可八面玲瓏,要六面玲瓏,兩面有刺。
推薦人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作家
黃大米 暢銷書作家
螺螄拜恩 人氣作家
蘇予昕 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作者
(以上按姓氏首字筆畫排列)
勇氣推薦
✔極度敏感,能敏銳洞察他人需求
✔有求必應,拒絕他人難為情
✔害怕和有意避開衝突和競爭
✔把別人擺在首位,基於別人的期望而行事
✔不會輕易求人,害怕給別人添麻煩
✔凡事都說好,不發表不同意見
✔認同感來自外部,關注點在自身缺點上
你,有討好型人格嗎?
其實,你不需要那麼討人喜歡!
也不需要刻意「讓別人感到高興」。
那些「好意思」麻煩你的人,都不需要對他們「不好意思」,
要知道,
任何一份需要你花盡心思去討好的關係,都難以長久……
一本讓你擺脫「討好心態」真實作自己的好書
■挖空心思討好、強顏歡笑配合,只是為了獲得別人的好感
你是不是常常感到憋屈、為自己感到可憐,原以為自己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自己更好?可惜事與願違,越付出、心越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最後竟然還被眾人嫌……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辛苦自己,就是希望獲得別人的滿意,但你知道嗎?一旦你曾經答應了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請求,不僅容易使對方下一次提出更過分的要求,也會讓對方下意識更輕賤你。
■任何的「委屈」都換不到對方的一點「用心」
討好別人是內心自我貶低的投射,但你的妄自菲薄,只會使自己成為他人眼裡的雞肋。所有的「愛」都不能靠交換得來。
當委屈換不來自己想要的結果,事後的失落就會更加地濃烈,不安的心情也將更強烈地折磨著自己。
其實「討好他人」並不可怕,但在討好他人的同時,我們也要是開心的。因為真正傷害我們的從來就不是「討好別人」而是你正在「委屈自己」。「討好」並不是全然的錯,只是討好的同時,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你是「心甘情願」抑或「犧牲求全」?
【你是樂於助人還是有求必應?】
✔當他人提出讓自己為難的要求時,會考量自己實際情況和能力,適時拒絕。
✘儘管對方提出不太合理的要求,超出自己能力範圍還是承接下來。
✔會答應別人的請求,單純是因為可以讓彼此方便行事。
✘會答應別人的請求,是基於希望對方覺得你人很好,或是會讓對方開心。
✔選擇幫助他人的時候,心理是輕鬆沒有負擔的。
✘答應幫助他人的時候,內心其實是很不情願,有苦難言也不敢被別人發現。
■讓我們如此為難的人,都不值得去為他們為難
當我們因為害怕被討厭,擔心成為不受歡迎的對象,而壓抑自己原有的想法與個性,去迎合他人,反而會使得我們對自我越來越沒有自信。因為沒有自己的思考與原有性格,終將人云亦云。
為什麼有人的舉手之勞能獲得他人的感激涕零,自己的兩肋插刀,卻成為眾人的順理成章?為什麼你的時時善良,卻不及一個處處蠻橫,偶一為善的人?
因為當你習慣討好別人,別人自然也習慣讓你討好;如果我們不好好關注自己,練習接受自己,又怎麼期待別人接納喜歡這樣的我們?
這本書可以幫助你解決深植於討好行為背後的恐懼,
讓你擺脫討好心態的束縛,重獲自由。
讓你不再害怕不被人愛、不再害怕被人拋棄。
你將學到「慷慨善良」和「病態的自我犧牲」之間的區別,
完整人格的統一性,做最真實的自己。
金句摘錄
‧ 這份人生的單,只能我們自己買。我們若不堅強,沒有人替我們勇敢。
‧ 我們越是放低姿態對別人好,別人就越容易得寸進尺要求我們付出更多。
‧ 討好別人本身並不可怕,但討好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要是開心的。真正傷害我們的是,一味地「悅他」,並不「悅己」。
‧ 愛從來不是靠無條件的討好換來的,自我價值感、認同感、自信、安全感等,這些都不能靠討好來換得。
‧ 我們的善良應有邊界,我們的付出要有所節制。先好好愛自己,再理智、智慧地去愛別人。
‧ 在我們自己看來是委屈自己、犧牲自己的一種討好,在沒有走進我們內心的外人看來,那就是別有用心。
‧ 當委屈換不來自己想要的結果,那事後的憤懣情緒就會更加濃烈地升騰,更加強烈地折磨自己。
‧ 學會拒絕,會讓自己擺脫負累,活得輕鬆,更會讓他人懂得珍惜別人的饋贈。這是對自己的救贖,也是對他人的點化。
‧ 別怪別人的無情和兇狠,是討好者一次次地給對方傷害自己的機會,默許對方的侵略,一點點讓出自己的領地。
‧ 放棄證明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有缺點,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長處。
‧ 沒有人能讓全世界都喜歡自己,接納自己,要認清,我們永遠無法讓身邊每個人都對自己滿意。
‧ 逃避責任的背後,藏著我們的無力和軟弱,一定要正視它,並向它發起挑戰。
‧ 要給自己耐心、信心,給自己時間,更要允許自己有反覆、有猶疑不前。因為反覆、退縮都再正常不過,要接受,而非苛責,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
‧ 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是自我成長的開始。
‧ 當我們自身強大了,我們就是局,就是讓很多人奔著來應酬的局。
‧ 做人不可八面玲瓏,要六面玲瓏,兩面有刺。
推薦人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作家
黃大米 暢銷書作家
螺螄拜恩 人氣作家
蘇予昕 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作者
(以上按姓氏首字筆畫排列)
勇氣推薦
- 作者序 如果討好有用,還要努力做什麼?
-
Part 1 我們身邊的那些老好人們
-
典型特徵一 極度敏感,敏銳洞察他人的需求
-
典型特徵二 有求必應,拒絕別人難為情
-
典型特徵三 害怕和有意避開衝突和競爭
-
典型特徵四 把別人擺在首位,依照別人的期望而行事
-
典型特徵五 不會輕易求人,害怕給別人添麻煩
-
典型特徵六 凡事都說好,不發表不同意見
-
典型特徵七 認同感來自外部,關注在自身缺點上
-
「好好先生」是多種矛盾心理孕育的產物
-
-
Part 2 剖開老好人思維邏輯,撕開偽裝的形象面具
-
用委屈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
博得他人另眼看待的心理補償
-
內心空虛,外求關注填充
-
處於弱勢地位時的生存之道
-
擔心形象崩塌,容易心口不一
-
同理心過於發達,容易被人利用
-
太過友善是偽裝,太過無私是病態
-
自卑心理作祟,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
-
Part 3 為何越想討好,卻越被看不起?
-
從討好型人格形成的根源說起
-
人人都有取悅他人的心理
-
自以為「無害」,別人暗罵你別有用心
-
自以為會做人,別人認為你軟弱可欺
-
自以為與人為善,別人暗地裡笑你犯傻
-
不在意你的人,你付出再多也是廉價的
-
每一次討好,都是對自我的踐踏和凌辱
-
違心的代價是委曲求全與內心的煎熬
-
如果討好有用,還要努力幹什麼?
-
-
Part 4 增強人際關係的邊界意識,設置心理底線
-
八面玲瓏不可取,留出兩面防禦
-
最易迷失不是叢林,是人群
-
距離是美,與人交往請保持安全距離
-
沒有絕交就沒有至交
-
愛心不可透支,善良必須設置密碼
-
量力而行,拒絕被人情套牢
-
防守隱私的雷區,縱使閨蜜也不可侵犯
-
建立底線思維:有原則就敢於拒絕
-
-
Part 5 學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學會說「不」
-
「拒絕」是每個人最正當的權利
-
多少人吃了不懂拒絕的虧
-
你又不欠別人什麼,為何有求必應
-
不傷面子的拒絕是學問,也是修養
-
四處救火的「便利貼」做不得
-
用實力說話,不必過度迎合他人
-
違心的應酬,巧妙拒絕別為難自己
-
最親近的人,也要敢於拒絕
-
-
Part 6 拚命取悅他人不如豐富自己
-
人以群分:圈子不同,不可強融
-
為合群而討好別人,等於浪費生命
-
享受剛好的孤獨,不在無效社交中迷失
-
培養一種「愛好」,對抗無聊
-
傾聽內心的召喚,別被外人所左右
-
不屑取悅別人,就要習慣在孤獨中成長
-
「孤獨」能成全最好的自己
-
別費心證明自己,也不必違心取悅別人
-
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有力量得多
-
-
Part 7 戒除討好,關鍵要建立自我軸心
-
縱是萬人迷,也做不到讓人人都喜歡
-
清除心理障礙,你才會活得輕鬆
-
你無法左右別人,但可以掌控自己
-
克服性格缺陷,別讓有企圖者抓住死穴
-
做人要有主見,就算權威也不可迷信
-
高度自省,拒絕自我欺騙的迷失
-
把時間花在「別人」身上多可悲
-
掌控人生:拒絕成為別人的影子
-
-
Part 8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
改變第一步,要有站起來的強烈企圖心
-
找回為自己負責的膽量和勇氣
-
討好別人,不如提升自尊
-
收起玻璃心,改掉你的弱者思維
-
拓寬視野,多與陽光和有格局的人交往
-
挖掘你的專長,強化自身優勢
-
一時強硬不起來,可以先假裝「不好惹」
-
你若不堅強,誰替你勇敢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