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法:首先,反思了近代以来有关中国传统法研究的方法与视角,对以“西方法”的发展模式为标尺评价“中国传统法”提出了质疑。并指出牵强附会的比附及机械的比较导致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法的诸多误解。其次,界定了“古代法”与“传统法”的概念。简言之,“古代法”是已经成为历史的客观存在,而“传统法”则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动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将古代与近现代、历史与现实连接在一起。“传统法”是以今人的法观念阐释以往社会的法。因此,古人不以“法”命名,而却有“法”之实质意义的“礼”便被纳入“传统法”研究的范
- 版权信息
- 修订版前言
- 序
- 自序
-
引言
-
一、为什么要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法
-
1.百余年来,我们在对传统法的不断批判中失去了“自我”
-
2.古今中外“法”之语境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
-
二、本书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
1.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辨正比较法研究中产生的误解与偏见
-
2.将礼纳入研究的视野,对传统法的结构、概念作系统的梳理
-
3.探索法的不同模式和发展规律
-
-
三、本书的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
-
1.本书的体例结构
-
2.研究方法
-
-
四、研究资料的取舍原则
-
1.就文献资料而言,以常见资料为主
-
2.借助考古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
-
3.其他
-
-
-
上编 构建中国传统法
-
第一章 “古代法”与“传统法”
-
一、法的概念
-
二、中国传统法的构建
-
-
第二章 中国传统法的基本概念
-
一、古代社会的法、律、法律
-
二、礼、礼制(仪)、礼义、礼教
-
三、近现代人的构建:礼治、德治、人治、法治
-
-
第三章 中国传统法的发展阶段
-
一、传统法的起源时期——传说时代(黄帝-夏)
-
二、传统法的奠基时期(一)——商与西周礼治时代
-
三、传统法的奠基时期(二)——春秋战国至秦王朝的法治时代
-
四、传统法的发展时期——汉至清“隆礼至法”的时代
-
五、近代传统法的演变
-
-
-
下编 解析中国传统法
-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法的特征
-
一、西方的观点
-
二、中国传统社会的三大特征
-
三、中国传统法的特征
-
-
第五章 “神法”与“人法”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发展
-
一、法的起源与神
-
二、法的神圣性及嬗变
-
-
第六章 周公——“礼治”思想的奠基者
-
一、周公其人
-
二、周公之礼
-
-
第七章 孔子论法与中国传统法观念
-
一、法的地位——“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
二、法的核心——“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
三、法律的目的——“胜残去杀”“必也使无讼乎”
-
四、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其身正,不令而行”
-
-
第八章 中国传统法中的人情观
-
一、性、情、礼、法的关系
-
二、人情即法
-
三、情重于法
-
四、人情与法的关系小结
-
-
第九章 中国传统法中的道德观
-
一、孝子与法
-
二、列女与法
-
三、侠、义、盗与法
-
-
第十章 中国传统法中的人治观
-
一、人治与法治的理论探讨
-
二、圣君清官与社会的综合治理
-
-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法中的自然观
-
一、自然、圣人、王政
-
二、自然、立法、司法
-
-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法中的平等观
-
一、中国传统法中平等观的特征
-
二、中国传统法中平等观的社会基础
-
-
-
附录
-
专题之一:律与礼的关系
-
一、律与中华法系
-
二、律学、律义与经学
-
三、礼的拟制:律制日益简约,律义日益深邃
-
-
专题之二:“礼治”的改造
-
一、反思“礼治”
-
二、反思中国的“礼治”
-
三、礼治的改造
-
-
附件[1]:米兰达规则及其“中国式困惑”——评米兰达案
-
附件[2]:中国古代的谥法
-
附件[3]:《汉谟拉比王法典》(节录)
-
附件[4]:《吕刑》原文、译文
-
- 参考书目
- 结语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