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手繪圖解.台灣史:寶島古今全知道!一本快速掌握台灣歷史來龍去脈,原來台灣是這麼回事!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3/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88724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寶島古今全知道!原來台灣是這麼回事!/在地人不可不知、外國人值得一讀,台灣歷史的100件關鍵大事!從史前時代到戰後迄今,解碼社會、人文和政治脈動,看透島上曾經的一舉一動!【西北國際文化】歷史新圖解系列,結合專業歷史和趣味手繪,帶給你MIT台灣製造、精采生動的歷史入門書,提升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延續至今的多元原住民部落、大航海時代歐洲人爭搶之地、清帝國的一省、日本殖民地、國民政府接管到民主開放的現代;現在的台灣,是兼容並蓄的台灣!鑑古知今,歷史不能被遺忘,本書以簡明主題式內文加上幽默趣味的插圖,精選史前文化、15世紀到21世紀台灣100則歷史進程,帶你回看一段文化和政權的遷徙、排斥與融納。本書編者跳脫單一視角,將你可能不常聽到、卻對台灣有極大貢獻的人事物收錄書中,例如馬偕除了行醫傳教,還帶來歐美蔬菜種子,免費發給農民。現在在市場中的高麗菜、花菜、敏豆、番茄、紅蘿蔔等,都是馬偕引進臺灣的,一方面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也改善了台灣人吃的品質。這本書除了能快速讀通台灣史,更能發現台灣曾發生的傷痕、暴力、勇敢、民主自決和溫暖的人心,拿出你的好奇心,看見不熟悉的台灣實事。★台灣的過往真的好豐富!拉丁文原住民超會:17世紀荷蘭人使用羅馬拼音文字傳教,並設立小學,讓平埔族原住民學會書寫自己的語言。台灣人教育程度高?在日治時期,台灣民眾普遍有機會接受現代化教育。1943年,台灣學齡兒童的就學率達71.3%,山地部落更高達86.4%。戰後,中國記者來台採訪,發現台灣的三輪車伕竟然會看報紙,女傭閒暇時看小說當娛樂,驚訝的當作「新聞」發稿。日治時期比國府來台還民主?1935年日本當局開放台灣首次地方選舉,一半議員得以民選;台灣人在日治時期共有過兩次選舉投票經驗,而且選風良好。★台灣的歷史真的好有事?原住民一直被侵害:大航海時代,各國人馬開始入侵台灣,平埔族原住民首當其衝。1636年荷蘭人侵入小琉球社,並用火攻將躲在烏鬼洞的原住民活活燒死。荷蘭人還打算在蘭嶼如法炮製。1670年鄭軍在台任意圈地,並與大肚王國爆發衝突,其沙轆社被鄭軍殺到只剩6人。施琅是台灣大地主?施琅攻克台灣後,清廷破格恩賞,並賜與大片勳業田,民間傳說跑馬4天經過的土地皆為施琅所有。漢人自相殘殺:清領時期分類械鬥頻繁,漢人往往因為爭奪水源、土地,或為了賭博、偷竊等小事演變成族群衝突。台灣差點賣給法國?對於「不識字又兼無衛生」的台灣,日本當局一度考慮放棄。1897年,曾有日本國會議員提出「臺灣賣卻論」,主張以一億日圓把臺灣賣給法國,但兒玉源太郎強烈反對!日人來台病死好多:在本土義軍浴血抗日的「乙未戰爭」中,日軍僅僅戰死了164人,但病死的卻多達4642人,主要是因為瘧疾。本書特色1.台灣超有趣,充滿了魅力,本書風格別開生面、內容精要簡潔,帶給你不可不知的台灣史料。2.豐富的手繪插圖和台大生筆記,除了看過內文,也幫自己的大腦整理重點資訊。3.本書共有100個主題,旁徵博引,易於了解到更多延伸知識,啟發更多的思考。
  • PART 1 史前時代
    • 01 舊石器時代晚期—長濱文化
    • 02 新石器時代早期—大坌坑文化
    • 03 新石器時代中期—牛罵頭文化
    • 04 新石器時代晚期—芝山岩文化
    • 05 新石器時代晚期—卑南文化
    • 06 金屬器時代—十三行文化
    • 07 南島語族與臺灣原住民
  • PART 2 大航海時代
    • 08 活躍於海上的華人
    • 09 元代偉大的海上旅行家—汪大淵
    • 10 陳第〈東番記〉
    • 11 傳承王直海上貿易網絡—李旦與顏思齊
    • 12 開臺第一人—鄭芝龍
    • 13 葡萄牙與西班牙人東來
    • 14 初見「福爾摩沙」
    • 15 日本的南向政策
    • 16 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
    • 17 荷蘭人兩度占領澎湖
    • 18 李旦介入調停荷蘭占領澎湖
  • PART 3 荷治時期
    • 19 荷蘭人入主臺灣
    • 20 濱田彌兵衛事件與安平古堡
    • 21 西班牙人進占北臺灣
    • 22 荷蘭在臺的對外貿易
    • 23 招募漢人來臺開墾
    • 24 島內的征伐與擴張
    • 25 西班牙人在北臺灣的經營
    • 26 西班牙人退出北臺灣
    • 27 郭懷一事件
    • 28 鄭成功繼承父業
    • 29 鄭成功六次與清廷議和不成
    • 30 鄭成功驅逐荷蘭人
    • 31 鄭成功統治臺灣
  • PART 4 東寧王國
    • 32 鄭經建立東寧王國
    • 33 鄭經反攻大陸失敗
    • 34 東寧王國滅亡
  • PART 5 清帝國統治
    • 35 「臺灣棄留」大辯論
    • 36 清初渡臺移民三禁
    • 37 平埔族被巧取土地
    • 38 朱一貴事件
    • 39 水沙連之役
    • 40 林爽文事件
    • 41 戴潮春事件
    • 42 「行郊」的出現及發展
    • 43 艋舺的衰落與大稻埕的興起
    • 44 現代文明的洗禮
    • 45 樟腦戰爭
    • 46 羅發號事件與「番地無主論」
    • 47 日本「臺灣出兵」—牡丹社事件
    • 48 沈葆楨在臺實施「新政」
    • 49 滅族大悲劇—加禮宛事件
    • 50 清法戰爭「走西仔反」及臺灣設省
    • 51 劉銘傳推動改革及洋務運動
    • 52 北洋艦隊來臺「練砲助陣」—大庄事件
    • 53 清帝國在臺最後時光—史久龍《憶臺雜記》
  • PART 6 臺灣民主國
    • 54 向清廷報備「獨立建國」
    • 55 民主國倉促成立
    • 56 本土義軍浴血抗日—乙未戰爭
  • PART 7 日治時期
    • 57 臺灣賣卻論
    • 58 日本治臺法律
    • 59 大嵙崁事件
    • 60 北埔事件
    • 61 苗栗事件與孫文來臺
    • 62 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成立
    • 63 開啟臺灣現代化
    • 64 噍吧哖事件
    • 65 革除辮髮、鴉片、纏足三大陋習
    • 66 頒布《臺灣教育令》
    • 67 五年理蕃計畫
    • 68 太魯閣之役
    • 69 東京臺灣留學生成立「新民會」
    • 70 臺灣地方改制
    • 71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
    • 72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治警事件
    • 73 《臺灣民報》創刊
    • 74 二林事件
    • 75 簡吉與臺灣農民組合
    • 76 臺灣民眾黨成立
    • 77 臺灣工友總聯盟成立
    • 78 謝雪紅與臺灣共產黨創立
    • 79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 80 霧社事件
    • 81 皇民化運動及臺籍日本兵
    • 82 盟軍空襲臺灣
  • PART 8 戰後迄今
    • 83 國府接管臺灣
    • 84 二二八事件
    • 85 國府流亡來臺
    • 86 幣制改制與土地改革
    • 87 戒嚴,進入白色恐怖
    • 88 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89 八二三砲戰
    • 90 《自由中國》雜誌與雷震事件
    • 91 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 92 蔣政權代表被逐出聯合國
    • 93 蔣經國主政
    • 94 臺美斷交.中美建交
    • 95 美麗島事件
    • 96 民進黨成立
    • 97 解除戒嚴
    • 98 李登輝執政
    • 99 總統直選與臺海飛彈危機
    • 100 精省及政黨輪替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