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無悔前行:佛教藝術澱積者釋寬謙口述史

出版日期
2020/11/05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3291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寬謙法師從無畏到無悔的人生歲月!

兩個人生,在家與出家;兩個世界,佛教與藝術,
於她,沒有邊界,而是相契相容。

她是臺灣雕塑大師楊英風的小女兒,也是放下一切堅持出家的比丘尼。
從在家到出家,她掘地深耕,將藝術的因子與佛教結合!
她更打破教派隔離,以傳道為修行,試圖改變傳統,讓佛教寺院的經營與管理現代化!
本書將讓你洞悉寬謙法師推廣佛教藝術上的篳路藍縷,更從她的人生中看見不一樣的宗教面貌!

◆楊家的家族史
本書由寬謙法師口述這段「不可思議的因緣」,從宜蘭楊家說起,佛法思想是著名雕塑家楊英風的作品的活水源頭。1955年,在寬謙法師出生之前,就曾塑「阿彌佛陀」立像,其後,陸續完成以佛教主題之作品,楊家女兒楊漢珩似乎就此與佛結下深厚的緣分,而在家父親的作品亦影響出家後的寬謙法師。

◆寬謙法師的轉化成長史
1986年楊漢珩在與父親相熟的法源講寺出家,法號寬謙,出家的日子並非淡薄出世,必須操持許多雜務,出家隔年覺心法師辭世,法師身陷複雜的官司與錢財糾紛,甚至被黑道圍住叫囂威脅,法師說「我就像還沒轉大人的少年,立即得扛起所有沉重的家業。」
頓失依靠後以講經為願,開始充滿力量與法喜,開始推動弘法,創立了「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與「法源寺別苑」等機構,致力於出版佛教藝術的專業書籍,舉辦各種法源相傳及佛教永續發展的弘法活動。並漸漸悟得如何使傳統佛教要走到現代,如何解決思想理念的衝突,以及與現實環境上的磨合,可以說是一本「精彩刺激」的傳記。

◆臺灣佛教與藝術結合的發展史
本以為佛教藝術的興趣是來自父親的寬謙法師,入佛門後慢慢釐清,原來法源講寺的法脈與佛教藝術,甚至與修行都密不可分,於是義無反顧,全心擔負起推展「佛教藝術」的使命,立足於佛法思想修行的深邃基礎上,以佛教藝術發揮佛教文化的教育功能,並以此行菩薩道利益眾生。
因此法源講寺的道風是以講經說法、深入經藏為主,佛教藝術的推動為輔,相輔相成地傳承起佛教文化的社會教育使命。書中記載著法師在佛教藝術學習與推動的心路歷程,也可說是臺灣佛教與藝術結合的發展史。
此外,法師運用自身佛教建築的專業長才,承擔福嚴佛學院、慧日講堂等的建築工程,與佛教建築結下因緣,為佛教建築史上揮灑出燦爛的一筆!

◆歡迎眾人進入佛教藝術世界的邀請
寬謙法師的出家不久,就土地糾紛纏身,但三十年後看,有許多菩薩們相助,冥冥中修成正果,此次覺風學院的佛殿落成,為這段因緣畫下驚嘆號,並以此書邀請眾人進入佛教藝術的世界中。

北投覺風學院邀請安藤忠雄設計之大殿佛堂兼講堂與禪堂兼美術館兩棟主建築,未來此區將成為臺灣地區佛教藝術文化與佛法專題領域的重鎮。以北投當地白磚砌成莊嚴的仿古印度佛殿,是多年來因緣際會,是眾志成城的具體表現,更是寬謙法師與父親楊英風一脈相承的願。
  • 推薦序 行走在佛藝之路的寬謙法師/宏印法師
  • 推薦序 佛教藝術澱積者/林保堯
  • 推薦序 傳播佛法與藝術的引領人/蕭瓊瑞
  • 自序 在福蔭的大傘下-怡然行走菩薩道/釋寬謙
  • 訪問者序 透過藝術弘揚印順思想-寬謙法師/侯坤宏
  • 訪問者序 學習寬謙法師,寬容慈悲、無私無懼/林桶法
  • 第一部 從楊漢珩到釋寬謙
    • 第一章 跨海溯源楊氏家族
    • 第二章 佛法,父親的藝術生命
    • 第三章 披剃法源講寺,邁入第二人生
  • 第二部 傳承佛法.創新弘揚
    • 第四章 天台宗在臺灣的法脈傳承
    • 第五章 契合印順導師思想,圖說法義
    • 第六章 走出傳統,佛寺管理觀念現代化
    • 第七章 藝術與佛心永不退轉
  • 第三部 結緣國際.藝起為法
    • 第八章 八方說法,度己度人
    • 第九章 佛法不拘形式,藉社會文化順水推舟
    • 第十章 以寺院建築弘揚佛法
  • 後記 因緣不可思議,成就覺風現代佛教藝術重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