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天生地養,禱祀天地,出於人類酬恩的心態。但「地神」的觀念,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以史料看,大抵可分為兩大系列:其一為代表整個大地與皇天相對的「后土地母」,做為代表大地的地神,其名稱有:后土、后土皇地祇、地母等等。其二為司掌國土、鄉土、城隍、里社,代表部分土地的「社」神;及司掌五嶽、山河、海瀆、道路、門戶、井?等諸地祇,各有所司。
這類司掌國土、鄉里及山河大地的土地神,其神格顯然遠較代表整個大地與皇天相對的后土地母小,係后土地母的眷屬神。以上是地面上所見到的諸土地神,另外,地下幽都、冥界,道教九壘三十六土皇、酆都地獄等地下世界,在道經中也都是屬於后土地母所統轄。所以世人不論生時所處的山河大地等土地,及死後幽都冥界、酆都九壘等地下世界,都和后土地母關係密切,皆須仰仗於后土地母的護佑加持。但以今日各地所見地母信仰情形而言,大都僅止於為生人祈福,而少有祈求地母為亡靈薦拔者。
這類司掌國土、鄉里及山河大地的土地神,其神格顯然遠較代表整個大地與皇天相對的后土地母小,係后土地母的眷屬神。以上是地面上所見到的諸土地神,另外,地下幽都、冥界,道教九壘三十六土皇、酆都地獄等地下世界,在道經中也都是屬於后土地母所統轄。所以世人不論生時所處的山河大地等土地,及死後幽都冥界、酆都九壘等地下世界,都和后土地母關係密切,皆須仰仗於后土地母的護佑加持。但以今日各地所見地母信仰情形而言,大都僅止於為生人祈福,而少有祈求地母為亡靈薦拔者。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
-
壹、后土地母的異稱及其所管轄的眷屬神
-
貳、帝王祀典中的后土地母及山西萬榮后土祠的建立
-
參、后土地母所轄的土地諸神
-
肆、結論
-
-
第二章 周代鬼神的分類與皇地祇等土地神之祭祀科儀-兼論土地諸神祭法及階次
-
壹、商周文獻中所見鬼神的分類法-天神、地示、人鬼
-
貳、周代神鬼示三類的不同祭法
-
參、周代文獻中所見的祭祀地祇諸神儀法
-
肆、結語
-
-
第三章 歷代帝王北郊方澤崇祀下的皇地祇(后土、地母)神格及其儀制
-
壹、從商周祭儀,看地母后土等土地神神格之階次
-
貳、漢代帝王之北郊祀地儀
-
參、三國後至唐世典籍所見之祀地儀
-
肆、宋元明清四代之祀地儀
-
伍、結語
-
-
第四章 山西萬榮后土祖祠的建立與衍變,及臺灣地母信眾的尋根之旅
-
壹、漢武帝始建汾陰后土祖祠,與武帝的親臨祭祀
-
貳、西漢諸帝祀地儀的變革及東漢後汾陰后土祠的式微
-
參、汾陰后土祠的風華再現-唐明皇與宋真宗的親臨祀祭
-
肆、山西萬榮后土祖祠今貌與后土信仰的振興
-
伍、結語
-
-
第五章 論汾陰后土祠所祀為后土地母並論后土非女媧
-
壹、由周世「后土」一詞的混用,析論大地之神的后土和五行神的后土,二者係不同之神
-
貳、由文獻上看后土皇地祇的性別
-
參、后土皇地祇是否為女媧
-
肆、結語
-
-
第六章 后土地母所衍生的神州地祇、太社、王社、侯社等社稷諸神
-
壹、社稷神在歷代祀典中的階次
-
貳、北齊北周及唐宋時期所增祀的神州地祇
-
參、掌理天下及一國土地的太社、國社等社稷壇之形製
-
肆、社木、社主之規定
-
伍、結論
-
-
第七章 后土地母所衍生的里社及土地公信仰
-
壹、里社源起及其衍變
-
貳、里社之祭祀時日
-
參、里社社神的衍變
-
肆、土地公-里社社神的再次衍化及臺灣所見之土地公信仰
-
伍、臺灣所見的土地公與土地婆
-
陸、土地公、土地婆與二奶
-
柒、結語
-
-
第八章 后土地母所衍生的城隍爺信仰
-
壹、城隍信仰源起
-
貳、魏晉南北朝時期城隍之廟祀與祈祭
-
參、唐代城隍信仰之鼎盛及官員初任之親祭與祈求豐年
-
肆、五代及宋元城隍神之詔封
-
伍、明清城隍階位之劃分與城隍神之兼主厲鬼,為國家祭厲之主神
-
陸、城隍神之姓名與職司
-
柒、道教經典中之城隍神
-
捌、城隍之部屬
-
玖、結語
-
-
第九章 后土地母所衍生及所轄的五行、五祀諸土地神
-
壹、周代之金木水火土五行神
-
貳、周、漢之五祀神-門、戶、行(井)、竈、中霤
-
參、周世以後,歷代帝王祀典所見奉祀五祀之儀法
-
肆、門、戶、行(井)、中霤等四祀神源起及其衍變
-
伍、竈神源起及祀儀
-
陸、結語
-
-
第十章 由家主中霤所衍生而來的土公土母、龍神、地基主、墳頭后土等宅土諸神
-
壹、由中霤神衍化而來的漢代宅神青龍、白虎與土公土母
-
貳、魏晉南北朝道書中所見的家宅土地神-龍神
-
參、漢魏以下道教有關安宅的道經及醮土科儀
-
肆、道教安宅醮土科儀對佛教的影響
-
伍、臺灣民間所祭祀的家宅之神-地基主
-
陸、司掌陰宅墳土的冥神-墳頭后土
-
柒、結論
-
-
第十一章 由后土地母衍伸而來的地下世界-幽都后土、土伯、九壘土皇及九幽獄
-
壹、周世文獻中的地下世界-幽都后土與土伯
-
貳、道經所見九地三十六壘三十六土皇
-
參、九壘之下的九幽地獄
-
肆、道經中所見九壘土皇相關之職司與科儀
-
伍、結語
-
-
第十二章 臺灣地區的地母信仰
-
壹、臺灣地母信仰情形
-
貳、臺北蘆洲護天宮地母廟
-
參、南投埔里寶湖宮天地堂地母至尊總廟
-
肆、臺中市西屯區仙福堂地母至尊廟
-
伍、結語
-
-
第十三章 文獻中所見《地母經》及其相關史料
-
壹、《玉匣記》所見《六十年地母經占分野所屬年歲豐歉歌》
-
貳、清光緒九年正月初九日陝西城固縣地母廟飛鸞傳經-《地母經》(《地母真經》、《地母妙經》合刊)
-
參、雲南昆明萬壽宮廖東明道長(雲南道教協會副會長)提供陝西城固光緒十九年五月十八日降鸞《地母真妙經》
-
肆、光緒二十七年十月十八日降筆雲南廣南府漳仙女山地母廟之《地母真經》
-
伍、《地母寶懺》(雲南廖道長陝西城固光緒十九年五月十八日降鸞《地母真妙經》書末附)
-
陸、臺灣臺北縣泰山北臺寶鳳宮甲子年(1984 年)扶鸞之《地母至尊寶懺》
-
柒、民國後扶鸞所撰《地母普化真經》
-
捌、漢中府城固縣地母文化研究會刊行的《地母傳》
-
玖、城固縣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編《地母的傳說》
-
拾、近人所撰臺中仙福堂(地母至尊廟)所刊印之《地母至尊孝經修身收圓偈讚》鸞文
-
拾壹、結語
-
-
附錄一:《地母經》相關經典文本
-
壹、《玉匣記》所附《六十年地母經占分野所屬年歲豐歉歌》
-
貳、光緒九年正月初九陝西城固縣飛鸞傳經-《地母經》(《地母真經》、《地母妙經》合刊),底下所錄為臺灣常見刊本
-
參、《地母寶懺》(雲南廖道長陝西城固光緒十九年五月十八日降鸞《地母真妙經》書末附)
-
肆、臺灣臺北縣泰山區北臺寶鳳宮甲子年(1984 年)扶鸞之《地母至尊寶懺》
-
伍、民國後扶鸞所撰《地母普化真經》
-
陸、漢中府城固縣地母文化研究會刊行的《地母傳》
-
柒、近人所撰臺中仙福堂(地母至尊廟)所刊印之《地母至尊孝經修身收圓偈讚》鸞文
-
-
附錄二: 廖東明道長陝西城固光緒十九年降筆《地母真妙經》抄本及雲南廣南光緒二十七年降筆《地母真經》影本
-
壹、雲南昆明萬壽宮廖東明道長(雲南道教協會副會長)提供1992 年抄光緒十九年五月十八日陝西城固地母廟降鸞《地母真妙經》
-
貳、光緒二十七年十月十八日雲南廣南府漳仙女山地母廟降筆《地母真經》
-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17/2226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