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殷海光全集(2):中國文化的展望(下)
《中國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最重要的專著,無論就思想史脈絡或是就殷海光個人的思想世界而言,本書都深具意義。
近代以來,「中西文化論爭」幾無已時。殷海光採取西方現代社會科學的概念及邏輯分析的方法,敘述討論十九世紀以降中國歷史文化的變遷,也從世界架構的視野,檢討思索中國文化的前景。他的思考研究,充分展現身處二十世紀中葉的華人知識分子,如何以科際整合的認知,借鑒現代社會科學的概念,論列中國近百年來的社會文化對西方文化衝擊的反應,嘗試為中國歷史文化的近代變遷,提出宏觀視野的系統解釋。
本書不僅是殷海光對「中西文化論爭」這個問題的回應解析,還全面展現了他的文化觀、知識觀與人生觀,具體反映當代自由主義者探求理想未來的思惟世界。在這部書裡,殷海光呼籲「道德的重建」,鼓舞知識分子無畏威權,扛起道義責任的大纛。字裡行間,透露出自由主義者的學術研究,和他的生命意義,實在不能須臾或離。
本書為《中國文化的展望》下半部,內容為全書的第九章到第十五章。書中從國人主張西化的討論開始,進入西化的實質過程。其中尤以第十二章分析民主與自由為重要,是作者主要思想精華的呈現。本書最後附有許倬雲和金耀基兩位學者的書評,更可讓讀者對本書所提之相關議題,得到進一步的深入理解。
閱讀本書,不僅可以讓我們對於中國文化的變遷及未來這個重大問題,拓展多重的認知,獲得無限的啟發;更可以是我們理解自由主義者殷海光之關懷所在的一種方式。
近代以來,「中西文化論爭」幾無已時。殷海光採取西方現代社會科學的概念及邏輯分析的方法,敘述討論十九世紀以降中國歷史文化的變遷,也從世界架構的視野,檢討思索中國文化的前景。他的思考研究,充分展現身處二十世紀中葉的華人知識分子,如何以科際整合的認知,借鑒現代社會科學的概念,論列中國近百年來的社會文化對西方文化衝擊的反應,嘗試為中國歷史文化的近代變遷,提出宏觀視野的系統解釋。
本書不僅是殷海光對「中西文化論爭」這個問題的回應解析,還全面展現了他的文化觀、知識觀與人生觀,具體反映當代自由主義者探求理想未來的思惟世界。在這部書裡,殷海光呼籲「道德的重建」,鼓舞知識分子無畏威權,扛起道義責任的大纛。字裡行間,透露出自由主義者的學術研究,和他的生命意義,實在不能須臾或離。
本書為《中國文化的展望》下半部,內容為全書的第九章到第十五章。書中從國人主張西化的討論開始,進入西化的實質過程。其中尤以第十二章分析民主與自由為重要,是作者主要思想精華的呈現。本書最後附有許倬雲和金耀基兩位學者的書評,更可讓讀者對本書所提之相關議題,得到進一步的深入理解。
閱讀本書,不僅可以讓我們對於中國文化的變遷及未來這個重大問題,拓展多重的認知,獲得無限的啟發;更可以是我們理解自由主義者殷海光之關懷所在的一種方式。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
湖北黃岡人。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殷海光」是在抗戰結束後踏入出版界時採用的筆名。他早年求學於西南聯大哲學系、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1949年赴台後於臺大哲學系任教,先後開設課程有:邏輯、邏輯經驗論、羅素哲學、理論語意學、科學的哲學、現代符號邏輯、歷史與科學等。他亦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臺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之一。他深受羅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學大師的影響,所寫文章以科學方法、個人主義、民主啟蒙精神為基準,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並堅持以筆的力量來對抗言論思想禁制。因而,他曾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臺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領袖,為台灣自由主義的開山人物與啟蒙者。
時至今日,殷先生已成為臺灣某一世代的象徵人物。談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臺灣或臺灣的自由主義,必然會談到殷先生及他著作。而殷先生的著作,以思想深刻、邏輯層次縝密、文句充滿情感著稱,有一種極為獨特的感染力。其著作,數十年來影響了海內外的無數讀者,早已成為華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遺產。
-
第九章 西化的主張
-
一 西化言論的選擇
-
A 胡適
-
B 陳序經
-
-
二 對西化主張的批評
-
A 全盤西化有否必要?
-
B 全盤西化有否可能?
-
-
-
第十章 中體西用說
-
一 時代的背景
-
二 中心的論旨
-
三 批評的分析
-
四 影響廣大的原因
-
五 一個翻版
-
-
第十一章 現代化的問題
-
一 西方近代文化的擴張
-
A 伊斯蘭世界
-
B 印度
-
C 日本
-
-
二 中國現代化的發展
-
A 器用的現代化
-
B 制度的現代化
-
C 思想的現代化
-
-
三 現代化的涵義
-
四 科學與社會
-
-
第十二章 民主與自由
-
一 民主與自由不是一件事
-
二 對民主的正反兩種看法
-
三 民主的優點
-
A 數頭而不必砍頭
-
B 民主政制比較接近自由
-
C 民主政制能使大家熱心公共事務
-
D 鎮制權的使用受到限制
-
-
四 民主的後進問題
-
五 民主的形形色色
-
六 中國的民主問題
-
A 在消極方面
-
B 在積極方面
-
-
七 自由的涵義
-
A 自由的幾種重要概念
-
B 波柏爾的提示
-
C 自由與權威
-
D 言論自由問題
-
-
-
第十三章 世界的風暴
-
一 人的內外分裂
-
二 邪移的哲學及其衍產
-
A 泛政治主義
-
B 為目的不擇手段
-
-
三 狂瀾退落的徵兆
-
A 天堂的幻滅
-
B 向真理低頭
-
C 向事實低頭
-
D 人生的覺悟
-
-
四 歷史應在自由這一邊
-
-
第十四章 道德的重建
-
一 民初人物的錯誤觀念
-
二 傳統德目的今觀
-
三 我們所需的德目
-
四 東西道德的整合
-
五 新人本主義
-
-
第十五章 知識份子的責任
-
一 怎樣才算是知識份子?
-
二 知識份子的失落
-
三 時代環境的透視
-
A 到奴役之路
-
B 吾人的大環境
-
-
四 知識份子的責任
-
- 附錄一:讀殷海光著《中國文化的展望》
- 附錄二:有關《中國文化的展望》的幾個問題-並答許倬雲先生
- 附錄三:殷海光遺著《中國文化的展望》我評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350/330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