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民主的銅像:雷震傳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897618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我從中讀到歷史,用第一手材料詳細敘述出來的歷史;我從中讀到文學,用精當的文字刻畫出來的人物。這本書叫《雷震傳》,而我看到的遠不止一個人。能做到這樣,實在不易,范泓做到了。」──名作家 章詒和 推薦
雷震(1897-1979),《自由中國》發行人,1960年代,為爭取政治民主、言論自由,慨然入獄十年,史稱「雷震案」。
作者范泓長年蒐集雷震相關史料,透過雷震的風雨一生,敘述一代知識份子與臺灣民主憲政發展的互動關係,並以雷震個人政治生命之沉浮及時代背景,描摹雷震這位「骨鯁之士」從堅守理念到付諸實踐的精神風貌,反映出那個時代的變局以及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真實的艱難處境。

范泓,祖籍廣東,1955年生於南京,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現居南京或揚州。先後出版《風雨前行──雷震的一生》(2004)、《與李敖打官司》(2005)、《隔代的聲音──歷史勁流中的知識人》(2007),《黨內覺醒者──李昌在中國改革年代》(2008),《在歷史的投影中》(2008)、《民主的銅像──雷震先生傳》(2008,此書未增訂前的舊版)、《重說陶希聖》(2008,與李楊合著)、《參政不知政──大時代中的陶希聖》(2009)、《歷史的複盤──百年紛爭人與事》(2013)等著作。

  • 序 為雷震造一個銅像
  • 引言
  • 第一部分 少年時代(1897—1916)
    • 第一章 浙江豫籍移民之子
    • 第二章 父親之死
    • 第三章 《我的母親》
    • 第四章 「蓴菜湯事件」與「反袁運動」
  • 第二部分 求學日本(1916—1926)
    • 第五章 加入中華革命黨
    • 第六章 罷學歸國
    • 第七章 東京「明寮」一年
    • 第八章 名古屋「八高」三年
    • 第九章 京都帝國大學三年半
  • 第三部分 投身政治(1927—1949)
    • 第十章 進入權力核心
    • 第十一章 與蔣介石結緣
    • 第十二章 「舊政協」秘書長
    • 第十三章 「制憲國大」真相
    • 第十四章 漸進的民主憲政觀
    • 第十五章 滬上「三劍客」
  • 第四部分 骨鯁之士(1950—1960)
    • 第十六章 《自由中國》半月刊
    • 第十七章 國策顧問·香港歸來後
    • 第十八章 與威權體制漸行漸遠
    • 第十九章 超越「清議」
  • 第五部分 政治構陷(1960—1970)
    • 第二十章 震驚海內外的雷震案
    • 第二十一章 判決之後引起的震撼
    • 第二十二章 在獄中
    • 附錄 《雷震軍監服刑日記審查表》
  • 第六部分 最後歲月(1970—1979)
    • 第二十三章 出獄後受監視
    • 第二十四章 與王雲五的筆墨官司
    • 第二十五章 銅像遲早會出現的
    • 第二十六章 聶華苓:再見雷震
    • 第二十七章 「雷震案」平反運動
    • 第二十八章 不容青史盡成灰
  • 修訂後記
  • 雷震大事年表
  • 主要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