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序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論:光復後台灣的農業農村與農民:回顧與展望
-
一、前言
-
二、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的演變及其所引起的反應
-
三、光後以來的農業與農村:從同質性到異質性
-
四、農業發展過程中的農民與農民組織
-
五、結語:當前的問題與未來的展望
-
-
第一章 研究成果的回顧與問題的提出
-
一、農業經濟學的研究
-
二、鄉村社會學的研究
-
三、人類學的研究
-
-
第二章 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的演變(上)(1953~1972)
-
一、前言
-
二、第一期的農業政策:發展策略的特徵
-
三、壓擠和成長政策下的農業與農民
-
四、農業政策的轉機:九大措施的分析
-
五、結語
-
-
第三章 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的演變(下)(1973~1982)
-
一、前言
-
二、新農業政策的塑形和過渡:1973~1980
-
三、十字路口的農業政策:1981~1982
-
四、農業政策何去何從?
-
-
第四章 立法委員與臺灣的農業問題和農業政策(1953~1982)
-
一、前言:資料來源與分析方法
-
二、歷年農業質詢次數的變化:長期趨勢的分析
-
三、立法委員農業質詢內容的分析
-
四、立法委員農業質詢取向的分析
-
五、誰關切臺灣的農業關係?
-
六、結語
-
-
第五章 立委質詢農業內容所呈現的農民形象
-
一、農民形象的一些問題
-
二、在立委質詢裏的農民形象
-
三、結語
-
-
第六章 臺灣省議會議員與臺灣的農業問題與農業政策(1946~1981)
-
一、研究資料與方法
-
二、臺灣省議會議員的組成特徵
-
三、臺灣省議員農林質詢的一般量化趨勢:1946~1981
-
四、質詢內容之質的分析:農會問題個案研究
-
五、結語
-
-
第七章 臺灣省議會議員對‘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的反應(1973~1981)
-
一、前言:‘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
二、第五、第六兩屆省議會的組成及其農林口頭質詢的一般趨勢
-
三、省議員對‘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的看法
-
四、省議員對‘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之看法的個案分析:共同運銷問題與果菜公司問題
-
五、結語
-
-
第八章 臺灣省議會議員農林質詢內容中所呈現的農民形象
-
一、前言
-
二、省議員的農民形象的主要特徵:所得偏低及其形成原因
-
三、省議員眼中的農民:福利體系中被遺忘的國民
-
四、結語
-
-
第九章 農民及農業行政人員對農業政策之反應
-
一、前言:研究目的與方法
-
二、農民及農業行政人員對農業政策的認知
-
三、農民及農業行政人員對農業措施之評價和參與
-
四、結語
-
-
第十章 農民對農家生活及農業之態度
-
一、前言
-
二、樣本與資料
-
三、農民對生活程度之感受
-
四、農民對農業之態度及對未來生活之看法
-
五、結語
-
-
第十一章 農業人力資源之變遷:兼論其農業政策的涵義
-
一、前言
-
二、農業人力資源數量之變化
-
三、農業人力資源素質之變化
-
四、農業人力資源變遷對農業發展的涵義——代結語
-
-
第十二章 結論
-
一、重要發現的討論
-
二、戰後臺灣農業現代化的歷史意義
-
三、臺灣經驗的啟示
-
- 參考書目
-
附錄
-
附錄1 ‘臺灣農業發展的歷史社會分析’研究農民問卷
-
附錄2 ‘臺灣農業發展的歷史社會分析’研究農業從業人員問卷
-
附錄3 ‘臺灣農業發展的歷史社會分析——農業政策對農民生活的影響’研究問卷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