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兩岸婚姻是兩岸社會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兩岸民眾透過親密接觸實現相互瞭解、達致心靈契合的最有效途徑。自1988年8月15日第一例兩岸婚姻在浙江舟山誕生,迄今已有30餘年。根據臺灣方面的統計,截止2018年底,兩岸婚姻數量已達35萬例左右。如果考慮到雙方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這35萬例兩岸婚姻牽涉到兩岸300多萬同胞的情感與福祉。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
兩岸自1949年分治以來,在不同的道路上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文化。在各自不同的政治文化薰陶下,兩岸民眾在政治認同的不同層面上也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差異。本書把政治認同區分為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政權認同、政黨認同、制度認同等層面,並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等途徑,探討在臺陸配群體在政治認同的不同層面上發生了什麼樣的變遷。
在臺陸配群體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於他們的人生早期在大陸度過,接受大陸政治文化的薰陶。因婚姻關係遠赴臺灣後,進入一個差異巨大、甚至對立的政治文化環境中,其政治認同難免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這種影響在程度上和維度上如何體現?機理為何?這是本書的研究重點。期待本書能對兩岸婚姻當事人、從事兩岸婚姻家庭服務的機構和個人、從事兩岸婚姻研究的學界同仁,提供有益的幫助與參考。
兩岸自1949年分治以來,在不同的道路上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文化。在各自不同的政治文化薰陶下,兩岸民眾在政治認同的不同層面上也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差異。本書把政治認同區分為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政權認同、政黨認同、制度認同等層面,並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等途徑,探討在臺陸配群體在政治認同的不同層面上發生了什麼樣的變遷。
在臺陸配群體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於他們的人生早期在大陸度過,接受大陸政治文化的薰陶。因婚姻關係遠赴臺灣後,進入一個差異巨大、甚至對立的政治文化環境中,其政治認同難免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這種影響在程度上和維度上如何體現?機理為何?這是本書的研究重點。期待本書能對兩岸婚姻當事人、從事兩岸婚姻家庭服務的機構和個人、從事兩岸婚姻研究的學界同仁,提供有益的幫助與參考。
- 代自序/兩岸家國三十年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三十年來的兩岸關係
-
第二節 研究緣起與概念辨析
-
第三節 兩岸婚姻研究綜述
-
第四節 本項研究的重要意義
-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
第六節 本書內容的框架結構
-
-
第二章 理論梳理與研究假設
-
第一節 何謂「認同」?
-
第二節 認同的形成與變遷
-
第三節 政治認同的概念與分類
-
第四節 政治認同的形成與變遷
-
第五節 跨國移民的政治認同
-
第六節 兩岸關係中的政治認同
-
第七節 臺灣外省人的政治認同
-
第八節 陸配政治認同的特殊性
-
第九節 理論框架與研究假設
-
-
第三章 兩岸婚姻的歷史與現狀
-
第一節 兩岸婚姻的歷史緣起
-
第二節 兩岸婚姻的發展歷程
-
第三節 在臺陸配的基本現狀
-
第四節 大陸方面的相關政策與法律
-
第五節 臺灣方面的相關政策與法律
-
第六節 當前兩岸婚姻中的主要問題
-
第七節 兩岸婚姻發展新態勢
-
-
第四章 陸配的社會融入與政治參與
-
第一節 兩岸文化差異與衝突
-
第二節 陸配遭遇的社會歧視
-
第三節 陸配遭遇的政策歧視
-
第四節 社會適應與社會融入
-
第五節 政治抗爭與政治參與
-
第六節 融入參與的重要意義
-
-
第五章 陸配政治認同:基於問卷調查
-
第一節 問卷設計說明
-
第二節 重要數據分析
-
第三節 主要研究發現
-
第四節 主要研究限制
-
-
第六章 陸配政治認同:基於案例分析
-
第一節 研究方法概述
-
第二節 受訪個案基本情況
-
第三節 生活適應融入狀況
-
第四節 政治認同探討
-
-
第七章 政治社會化視角:基於案例分析
-
第一節 家庭為媒介的政治社會化
-
第二節 學校為媒介的政治社會化
-
第三節 同儕群體為媒介的政治社會化
-
第四節 大眾傳媒為媒介的政治社會化
-
第五節 研究發現
-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
第八章 深度訪談輯要
-
訪談一
-
訪談二
-
訪談三
-
訪談四
-
訪談五
-
- 第九章 結論
- 主要參考文獻
- 附錄一 「大陸配偶群體在臺社會適應狀況」調查問卷
- 附錄二 深度受訪陸配個人資料卡
- 附錄三 深度訪談提綱
- 附錄四 臺灣地區部分陸配社團小檔案
- 致謝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98080/5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