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我在經濟日報的日子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3115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經濟日報創立於民國56年4月20日,經過了連續六年的虧損,到第七年才有盈餘,它是怎麼辦到的呢?

中國經濟通訊社是聯合報系旗下的英文通訊社,創立於民國63年,長期處於虧損,它又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

作者在經濟日報成立的第六年加入了這個團隊,歷任工商服務部經理、總編輯、副社長、社長,並先後出任中經社的社長及發行人,見證了經濟日報的成長與茁壯,也帶領中經社反敗為勝。他親身參與並主導的許多變革與創新,都可以供讀者參考借鑑。老闆獨到的眼光與用人哲學,在這本書裡也可以看得到。
  • 封面
  • 自序
  • 目次
  • 第一部 工商服務部一步一腳印
    • 一、董事長下險棋
    • 二、一個部就像一家報社
    • 三、看到了廠商的歡迎
    • 四、新聞偷渡
    • 五、專業廣告被剪貼成冊
    • 六、證券財務公告通登成市
    • 七、廣告淡季也有春天
    • 八、與廣告商交手
    • 九、總經理片言解鬩牆
    • 十、工商之旅如虎添翼
    • 十一、調查局中辦工商服務
    • 十二、同行非冤家,隔行不隔山
    • 十三、走進蔣緯國的聯勤總部
    • 十四、驚動報業的霹靂之舉
    • 十五、一年之力彌平七年虧損
    • 十六、成為報系的黃埔
  • 第二部 編輯部創意連連
    • 一、童年美夢的實現
      • 〈一〉接掌《經濟日報》編務
      • 〈二〉首先告訴劉潔先生
      • 〈三〉登門求教資深編輯
      • 〈四〉編輯陣容四面八方
      • 〈五〉守護神的傳奇色彩
      • 〈六〉《經濟年鑑》破繭而出
    • 二、幾個小欄的命運
      • 〈一〉商業票券專欄曇花一現
      • 〈二〉「鼎談會」源遠流長
      • 〈三〉「經濟教室」風水不好
      • 〈四〉「新聞辭彙」最少不了
    • 三、副刊內容大革命
      • 〈一〉為副刊專設五位記者
      • 〈二〉「紅頂商人」欲罷不能
      • 〈三〉「報屁股」也有奇蹟
    • 四、股市的「經濟日報指數」
    • 五、編製新台幣有效匯率指數
    • 六、請到諾貝爾獎得主撰稿
    • 七、採訪觸鬚伸到國外
      • 〈一〉派出台灣第一個進東歐記者
      • 〈二〉加勒比海各國的巡迴採訪
      • 〈三〉東南亞金融風暴追根探源
      • 〈四〉中日斷交後第一支採訪團
      • 〈五〉沙烏地皇宮開例接待
      • 附錄 訪沙印象
      • 〈六〉參加華航中荷首航
      • 〈七〉福特汽車邀請的美國之旅
      • 〈八〉香港旅遊局的邀訪
      • 〈九〉泰國的旅行訪問
    • 八、總編輯職務尊嚴
      • 〈一〉大清早接董事長電話
      • 〈二〉拒向警察局長道歉
      • 〈三〉新聞處長要撤換記者
      • 〈四〉做了非我所願的事
    • 九、請來張茲闓「惡補」
      • 〈一〉上門聊天聊出名堂
      • 〈二〉要辦讀者看得懂的報紙
      • 〈三〉為我們作新聞評鑑
      • 〈四〉每周四的期待
      • 〈五〉不忘與蔣碩傑交手
      • 〈六〉一段掌故作教材
      • 〈七〉一篇稿子失良師
      • 〈八〉報社有不好處理的稿子
    • 十、開創演講會風氣
      • 〈一〉高希均開啟演講會的門
      • 〈二〉王永慶的生平第一次
      • 〈三〉費景漢上台有「怪癖」
      • 〈四〉李國鼎寫下句點
    • 十一、從舞台上走了下來
    • 十二、留不住的人
      • 〈一〉得了博士走人
      • 〈二〉拿《經濟日報》做論文
      • 〈三〉出借人才有去無回
    • 十三、接老母海外相會
      • 〈一〉新加坡邀請研討新聞
      • 〈二〉與个簃大師並肩而坐
      • 〈三〉報業中心啟用
      • 〈四〉我擔任兩場演講
      • 〈五〉與南洋中文報交流
      • 〈六〉內子同行受到禮遇
      • 〈七〉見到了相別五十年老母
      • 〈八〉香港友人情誼重
      • 〈九〉回程第一次坐飛機
      • 〈十〉創辦人與我老母親同一年走了
      • 附錄 在「經濟新聞研討會」的演講
    • 十四、淡江大學開課講企管
      • 附錄 企業管理實務的第一堂課
  • 第三部 中經社來來去去
    • 一、去管英文通訊社
    • 二、正面臨斷薪之期
    • 三、六個步法 重新拼圖
    • 四、業務時間去玩牌
    • 五、遷地為良
    • 六、財務人員玩股票
    • 七、創新不起來
    • 八、扭轉乾坤的最大幫手
    • 九、報系第一個網際網路開站
    • 十、開發出第一片業務光碟
    • 十一、另設日刊部
    • 十二、第二度回社膺任發行人
    • 十三、到大陸設廣告公司
    • 十四、闖過五億大關離休
      • 附錄之一
      • 附錄之二
    • 十五、中經社敲晨鐘的人
  • 第四部 經濟雜誌緬懷經濟史實
    • 一、經濟日報的延伸
    • 二、彩繪企業形象
    • 三、挖出英資撤出香港內幕
    • 四、孫運璿時期「統一中國」模式
    • 五、經濟部長出了個「趙鐵頭」
    • 六、第一年十二期的「迴帶」
  • 第五部 社長室裡裡外外
    • 一、出任第四任社長
      • 〈一〉認真為好報紙奉獻
      • 〈二〉曾經付出過心血
      • 〈三〉做個與眾不同的社長
      • 〈四〉我的內閣
      • 〈五〉推心置腹最大快樂
    • 二、唱一齣「將相和」
      • 〈一〉簡報聽到苦經
      • 〈二〉發現兩總不談心事
      • 〈三〉解心結用措施
      • 〈四〉跟著同仁走出去
      • 〈五〉活動中的尷尬事
    • 三、不一樣的三十周年社慶
      • 〈一〉每逢慶典難為主管
      • 〈二〉特殊貢獻獎排除包辦
      • 〈三〉酒會不請政要
      • 〈四〉孫運璿不道賀要道謝
      • 〈五〉特刊上一幅異樣的廣告
    • 四、股價指數猜獎爆出烏龍
      • 〈一〉頭獎小汽車一輛
      • 〈二〉猜五天後指數分毫不差
      • 〈三〉西洋鏡就在浮貼
    • 五、搞發行要比別人費心思
      • 〈一〉我們比同業難做
      • 〈二〉企業幹部報打下基礎
      • 〈三〉貫徹推動學生訂報
      • 〈四〉賣保險的改行
      • 〈五〉找上投資大眾
    • 六、社論不許背離的鐵則
      • 〈一〉代表社方掌握言論
      • 〈二〉主筆群一時無雙
      • 〈三〉張季鸞是下筆榜樣
      • 〈四〉總主筆轉職台視常董
      • 〈五〉聯合報系傳統流傳不變
    • 七、華爾街日報來搭線
    • 八、六輕特刊意外解開王家情結
      • 〈一〉台塑巨資建「六輕」
      • 〈二〉經濟日報籌編特刊
      • 〈三〉台塑講印刷成本
      • 〈四〉王必成慷慨送特刊
      • 〈五〉回想三十周年撤稿
      • 〈六〉兩家歡聚在一堂
    • 九、常董會的絢爛與平淡
      • 〈一〉周三與周一的兩個時代
      • 〈二〉提示即為決議事項
      • 〈三〉有人遲到就得坐等
      • 〈四〉小事常當大事談
      • 〈五〉決心為新聞自由犧牲
      • 〈六〉排定非常時期接位順序
      • 〈七〉正派辦報不重社會新聞
      • 〈八〉四十年後常董會新貌
    • 十、主持報系新薪制研訂
      • 〈一〉研討三年提草案
      • 〈二〉要為報系卸包袱
      • 〈三〉編輯部一人領卅萬稿費
      • 〈四〉業務部職稱多
      • 〈五〉印務部最難瞭解
      • 〈六〉行政部門自行緊縮
      • 〈七〉到台塑、統一取經
      • 〈八〉新制實施時改革不大
    • 十一、遇上ABC挑戰
      • 〈一〉新評會推動發行稽查制度
      • 〈二〉報紙發行奇招百出
      • 〈三〉台灣哪有ABC推廣環境
      • 〈四〉為什麼有新評會
      • 〈五〉我與賴國洲先生
    • 十二、搭上廢止出版法的列車
    • 十三、《報學》譜下休止符
      • 〈一〉編協幾十年心血付東流
      • 〈二〉扶不起的理事長
      • 〈三〉結交編輯人朋友
      • 〈四〉編輯人協會的起源
      • 〈五〉《報學》養活編協
      • 〈六〉祈願《報學》重現光輝
    • 十四、政黨關係愛與憎
      • 〈一〉終於放棄二十年堅持
      • 〈二〉報人參加政黨的難處
      • 〈三〉《經濟日報》蒙難
      • 〈四〉對黨的愛與憎
      • 〈五〉黨能為民眾服務多好
      • 附錄
  • 封底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