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用視覺心理學看懂名畫的祕密:誰操控了你的感官?從光源、輪廓、意圖到構造,22堂透視「視覺魅力」的鑑賞認知課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91151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在沒有心理學的年代,畫家就是最早的心理學家!
──名畫為什麼有魅力?──
心理學博士Step by Step帶你發現「操控感官」的知覺線索

* 市面上第1本「視覺心理鑑賞」專書!美術館實戰手冊
* 打造美學素養的22堂課,近100幅全彩名畫

達文西的謎樣魅力、維梅爾的日常感、林布蘭的戲劇化──
畫家運用他們在畫布上獨特的視覺發現,
幾百年來一直操控著觀者的感官。

本書將重現這些有趣的「心理學技巧」,
詳解我們在觀畫時,大腦無意識接收到的各種刺激,
用最易懂的方式探索全新的圖像魅力!

►「感覺」都是刻意營造的!
寧靜感、節奏感、詭異感?所有感覺的入口就在雙眼。
畫家愛用的某些手法,能透過視覺觸發大腦,帶來像是「動態」、「錯覺」、「知覺反轉」的知覺反應,甚至是強烈的情緒,最後造就你的美感體驗。

►美術鑑賞新思考:解讀圖像的「心理學邏輯」
◎名畫為什麼吸引人?全靠心理機制與過度解讀
◎光源也有公式?最受歡迎的光線是……
◎怎麼畫出深度與真實感?透視與距離的奧秘
◎先看到森林,還是先看到樹?達利的錯視把戲
◎最有魅力的角度在哪?看蒙娜麗莎就知道
◎大腦居然「內建」了未來的方向?用畫筆敘事
◎藝術家的「亂畫」跟黑猩猩的「塗鴉」大有不同!
◎莫內居然能跳脫「色彩恆常性」?名畫終究是名畫
◎「密集恐懼症」是怎麼回事?草間彌生的致命吸引力
◎像模型的照片?其實只是操控了你的「距離認知」

►原來我也能看懂畫家的把戲!
「知覺心理學」一直是藝術領域最重要的必修課程,深入研究人類的視覺、知覺模式,是形塑現代藝術的重要面向。
本書以名畫鑑賞為基礎,設定簡單易懂的22個主題,加上心理學博士的詳細解說──你會發現,心理學不只是教科書上的理論,而是設計師、藝術家、畫家吸引你眼球的有趣方法。

►藝術的最終法則:知覺心理學
無論是東方或西方的繪畫,我們在觀看時會先有種「直覺」,接著才描述自己對這幅作品的評價。而形塑「直覺」的,有很大部分是人類的先天機制,也就是經過演化而來的鐵則,能夠左右你的思考,激發你的情緒。


◆第一章/左或右?問題就在這!
看懂「方向」的特性與魔力,是畫家為作品定調的第一步。

◆第二章/平面上的深度與真實
為什麼有些畫細緻卻不真實,有些畫模糊卻很立體?

◆第三章/本來不存在的輪廓與形狀
先看到森林還是樹?可以畫得比紙還白嗎?最有趣的視錯覺詳解

◆第四章/顏色與質感的不可思議
顏色其實是大腦的註解?「透明感」也是大腦的推測?

◆第五章/平面上的動態與時間感
名畫上看見過去、現在與未來?因為人的眼睛對「動態」情有獨鍾

◆第六章/「厲害」與「有魅力」的差別
大腦偏好全解讀!有魅力的作品一定打動了你的「知覺本能」
  • 前言 名畫中的視覺祕密
  • 第一章 左或右?問題就在這!
    • 1 維梅爾的日常,林布蘭的非日常
      • 柔和感?左側光源的大腦假設
      • 戲劇化?右側光源的高張力
      • 對光源的認知,取決於生存環境
    • 2 基里訶的「奇特感」從哪裡來?
      • 或許是大腦對危險的本能反應
      • 有點怪怪的?異於日常的呈現手法
    • 專欄1 西洋的左與東洋的右
    • 3 聖與俗:葛雷柯與克里威利的不同手法
      • 加百列與瑪利亞的位置巧思
      • 這就是「右」的魔力
    • 4 馬丁尼的時光之箭
      • 畫中敘事:解讀左與右的時序
      • 未來是什麼「方向」?
    • 專欄2 向右的臉,向左的臉
  • 第二章 平面上的深度與真實
    • 5 法蘭契斯卡不可思議的時空
      • 讓你「永遠忘不掉」的心理學
      • 仔細看,繪畫空間與光源位置
    • 專欄3 梵谷的梯形房間
    • 6 艾雪的循環階梯
      • 操控視覺認知:錯視
      • 往上還是往下?象徵「中途感」的手法
    • 7 維梅爾的輕微失焦
      • 「暗盒」教維梅爾的事
      • 卡拉瓦喬的祕密工具
      • 名家的觀察力
    • 8 本城直季的虛擬都市
      • 改變「距離認知」的心理學
      • 色彩、視點也會影響「距離認知」?
    • 專欄4 錯視畫法的勝負
  • 第三章 本來不存在的輪廓與形狀
    • 9 仙厓的心之觀月
      • 大腦的自動詮釋是天性
      • 用「心」解讀畫面
    • 10 抱一的明亮滿月
      • 難以解釋的月亮錯覺
      • 畫出比「留白」還亮的月亮
    • 專欄5 席涅克的馬赫帶
    • 11 達利、克勞斯與若沖的雙重影像
      • 掌握「整體」比「局部」更迅速
      • 畫家的「雙重影像」巧思與意圖
      • 若沖與克勞斯的「新」手法
    • 專欄6 魯東的幻想與幻想性視錯覺
    • 12 安田謙的刮畫
      • 不存在的線條,如何產生更多意義?
      • 用線條創作、遁入自我世界的京都畫家
  • 第四章 顏色與質感的不可思議
    • 13 莫內的大教堂與洋裝
      • 用「眼睛」作畫?用「腦」作畫?
      • 超越「知覺恆常性」的印象派
      • 人腦在無意識下的「知覺判斷」
    • 專欄7 杜菲超出框線的顏色
    • 14 畫出眩光的拉圖爾
      • 以燭光聞名於世的畫家
      • 「眩光效果」是腦部錯覺
    • 15 萊茵河畫家的「知覺反轉」與克利的「透明感」
      • 反轉知覺的有趣手法
      • 「透明感」是大腦推測而來
    • 專欄8 馬諦斯的紅色房間
  • 第五章 平面上的動態與時間感
    • 16 遠古的「重疊描繪」到現代的「橫向拖曳」
      • 動態的感知本能
      • 「模糊」與「線條」帶來動態感
    • 專欄9 凱斯.哈林的速度線
    • 17 霍克尼的照片蒙太奇
      • 接近視覺本能的蒙太奇手法
      • 「感知」與世界同步的祕密
    • 18 歐普藝術家的閃爍與晃動
      • 用錯視衝擊大腦的藝術
    • 專欄10 名畫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第六章 「厲害」與「有魅力」的差別
    • 19 帕洛克的「亂畫」
      • 藝術高牆之外的高牆
      • 魅力是巧合嗎?猩猩與藝術家的「亂畫」
    • 20 莫蘭迪的「良好視野」
      • 有些視角比較有魅力?
      • 大腦偏愛「資訊量」大的畫面
    • 專欄11 光琳的節奏感
    • 21 探究不適感:伊藤若沖與草間彌生
      • 恐懼與魅力同在的畫作
      • 不適感來自人類避險的本能
    • 22 卡巴喬與春信的人物共視
      • 勾起好奇心的「共視構圖」
      • 判斷人物的「互動」決定好惡
    • 專欄12 馬奈的視線與鏡中空間
  • 後記 用名畫解開視覺之謎
  • 注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