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論語》中的喪祭與鬼神觀研究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324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孔子面對禮壞樂崩的局勢,作為具體倫理規範的禮制淪為僵化的形式,這是孔子所憂心的。禮儀以參與者的真誠情感為基礎,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鮮少能夠充分顯露內心情感,父母亡故最能觸發真情。一旦真誠,人們面對父母亡故的重大事件時,如果不為父母善理後事,心裡就會產生不安的強烈情感,要求人採取行動,這股源於自身的要求便是一切倫理規範的起點。
  • 自序
  • 導論
  • 第一章 由《論語》中的喪禮分析喪禮對死者的安頓
    • 第一節 《論語》中的「喪禮」界說
    • 第二節 瀕死的「禱」
    • 第三節 封藏形體的「棺」與「椁」
    • 第四節 治喪之「臣」
    • 第五節 「精」的安頓——「歸」
    • 第六節 小結
  • 第二章 喪禮對生者的安頓功能
    • 第一節 「哭」
    • 第二節 喪禮的情感基礎——「哀」、「戚」
    • 第三節 真情顯露的契機——「自致」
    • 第四節 三年之喪與生者安頓
    • 第五節 小結
  • 第三章 喪禮對生者的教化功能
    • 第一節 倫理規範的普遍性建構
    • 第二節 「三年之喪」與「啟仁」
    • 第三節 「三年之喪」與「仁」
    • 第四節 小結
  • 第四章 《論語》中的祭禮——以祖先祭祀為中心
    • 第一節 行祭禮對象的界定
    • 第二節 祭禮的準備作業——「齊」
    • 第三節 參與祭禮所應抱持的態度
    • 第四節 小結
  • 第五章 《論語》中的鬼神觀
    • 第一節 《論語》中「鬼神」的意義
    • 第二節 鬼神的構造
    • 第三節 《論語》對「鬼神」的態度
    • 第四節 小結
  • 結論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