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增修版)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398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國家文藝獎得主王安祈教授對傳統戲曲現代化有卓越貢獻,2019年因終身成就獲傳藝金曲特別獎,她雖從臺大退休,仍堅持在戲劇領域中從事學術研究與創作。此本增修版除了全新增入第八、九兩章共五萬字,得以與原有的第七章合併觀之,完整討論禁戲主題,另外,第十章也新增了《董生與李氏》一節,第五、六章也大幅改寫,書前更增添一些精彩的彩色劇照。

本書以京劇為主題,從性別與政治角度切入,剖析清末以來京劇表演文化的藝術呈現。十一篇文章各有關懷、自成架構,但若綜合觀之又共構完整體系。議題涉及「性別與表演,乾旦與坤生,政治與藝術,主流與邊緣,案頭與場上」。論述時間跨越百年,兩岸發展同步觀照,細膩討論政令禁戲與藝人對策,傳統戲曲與民間信仰,以及新編戲的「編、導、演」甚至舞臺設計,無論新舊所有創作層面俱涵涉其間。

作者不僅是戲曲的學術研究者,也是創作的實踐者,致力於個性化、現代化的創作,使新編京崑劇本由劇壇挺進臺灣當代文壇。期待以文學筆法寫出女性敏銳易感的心緒,藉由女性纖細幽微的情思將京劇的創作扭轉回文學藝術的本體,讓京劇不再只是被保存的「傳統藝術、文化資產」,而是呼應現代文化思潮的新興創作。
  • 自序
  • 第一章 乾旦梅蘭芳—完美女性 雅正典型
    • 一、前言
    • 二、乾旦傳統:男身塑女形
    • 三、她╱他的雅正:梅蘭芳的性別陰影
    • 四、他╱她的雅正:梅蘭芳的使命
  • 第二章 坤伶登場—從性別表演到雌雄莫辨
    • 一、前言
    • 二、貓兒班女伶的性別表演
    • 三、雌雄莫辨的女老生小蘭英與恩曉峰
    • 四、坤旦:模擬乾旦的女角
    • 五、女觀眾進場
  • 第三章 坤生孟小冬—脫盡雌音 承繼流派
    • 一、前言
    • 二、「我是來看余叔岩的」
    • 三、另一個人生舞臺
    • 四、余派文人氣韻
    • 五、生命風格的複製
    • 六、流派藝術的人文意涵
    • 七、兩位杜夫人的不同藝術道路:脫卻雌音與生旦兼跨
  • 第四章 京劇劇本的女性意識
    • 一、前言
    • 二、傳統老戲的女性塑造
    • 三、女性意識出自當代劇作家
    • 四、臺灣新編京劇的女性意識
  • 第五章 從虛擬寫意到隱喻象徵—臺灣京劇導演的舞臺景觀創造
    • 一、前言
    • 二、京劇的表演傳統:一桌二椅、虛擬寫意
    • 三、臺灣京劇創新之初:走出裝飾、營造意象
    • 四、臺灣戲曲導演的開創:視覺隱喻與意象劇場
    • 五、結語
  • 第六章 論「戲曲小劇場」
    • 一、前言
    • 二、戲曲小劇場的創作與觀賞經驗
    • 三、戲曲小劇場的不同追求:《宮祭》與《亂紅》
    • 四、結語
  • 第七章 兩岸京劇禁戲
    • 一、前言
    • 二、禁戲政令下臺灣京劇的敘事策略
    • 三、禁戲政令下大陸京劇的敘事策略及其影響
    • 四、餘論
  • 第八章 全是禁戲之罪嗎? 以《奇雙會》鴞神為例
    • 一、前言
    • 二、《奇雙會》源自京班還是崑班?
    • 三、《奇雙會》宮中演出的意義
    • 四、《奇雙會》版本考察、文本分析與劇場實踐
    • 五、「鴞神傳音」消失於舞臺的原因
    • 六、結語
  • 第九章 「星宿謫凡、本命顯形」在京劇的意義與位置
    • 一、前言
    • 二、「本命顯形」:《紅鬃烈馬》與《龍虎鬥》
    • 三、「青龍白虎、轉世纏鬥」:《鎖五龍》、《羅成托夢》與《汾河灣》
    • 四、「星宿謫凡」民間敘事觀的形成及其在劇中被刪減的原因
    • 五、結語:對民間京劇的評賞態度
  • 第十章 版本比較—踩著修改的足跡 探尋編劇之道
    • 一、前言
    • 二、同一劇本自身的修改:以《曹操與楊修》各版為例
    • 三、同一劇本不同編劇的修改:以《閻羅夢》各版為例
    • 四、不同劇種之間由移植到修改的過程:以《春草闖堂》為例
    • 五、同一劇本的兩代修編:以《繡襦記》為例
    • 六、同一劇本的不同導演 : 以《董生與李氏》為例
    • 七、結語
  • 附錄 豫劇在臺灣的政治與藝術
  • 引用書目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