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生真相學:把事情想通就是善
修得善念,離苦得樂──以《王鳳儀語錄》為藍本,重新詮釋並傳承先人智慧。
【本書簡介】
◎全書共十一章,從人生概論、人的來踪、五行、善惡、談到人性與化性,是以人為本的修身之書。
◎以傳承並推廣中華文化的家庭倫理、人生智慧等美好傳統為己任,讀者透過本書能受益無窮。
◎引用王鳳儀善人等聖賢的語錄智慧,並加入作者的實踐心得,用簡單的「六法」引領實踐,達到親民效果。
與袁了凡《了凡四訓》齊名的王鳳儀《王鳳儀語錄》,最新詮釋本,淺顯易懂,更融會中華文化的精隨。
王鳳儀(公元1864—1937年),中國東北的知名大善⼈,二⼗四歲時長期感染瘡疥,後聽人講解善書,開始懺悔,大病竟然不藥而癒,因而開始確立「悔過可以治病」的理念。後來在世俗中觀察修行,因緣際會看到了「黑夜見白天」景象,因而茅塞頓開,對世間的人情世故多所覺悟。最終在為亡父守墓時,諸天神佛現光蒞臨,因而發明了「性理療病法」。
王鳳儀所謂的「性」,是人的氣質與性格,以中國的五行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性質的黑暗面會導致人產生對應的疾病,透過「講病」了解疾病的根源,之後真心誠意的認錯、悔過,從根本化掉性質的黑暗面,就能夠把病治好。
作者陳明朗接觸《王鳳儀語錄》後,積極探討人生的方向,從學知轉念到實踐,在親身體驗到中華文化的智慧後,深感文化的寶貴及其傳承的重要性,故盡己之力,用簡單觀念詮釋善人語錄,希望能讓更多人明白人生真諦並從中受惠。
本書著重闡揚知善的智慧,知善才能知人,知人才能知病,知病才能解病,解病才能化性,化性才能開性,開性就是開悟,開悟才能達天時,達天時才能識時務,識時務才不會受剋。
【本書簡介】
◎全書共十一章,從人生概論、人的來踪、五行、善惡、談到人性與化性,是以人為本的修身之書。
◎以傳承並推廣中華文化的家庭倫理、人生智慧等美好傳統為己任,讀者透過本書能受益無窮。
◎引用王鳳儀善人等聖賢的語錄智慧,並加入作者的實踐心得,用簡單的「六法」引領實踐,達到親民效果。
與袁了凡《了凡四訓》齊名的王鳳儀《王鳳儀語錄》,最新詮釋本,淺顯易懂,更融會中華文化的精隨。
王鳳儀(公元1864—1937年),中國東北的知名大善⼈,二⼗四歲時長期感染瘡疥,後聽人講解善書,開始懺悔,大病竟然不藥而癒,因而開始確立「悔過可以治病」的理念。後來在世俗中觀察修行,因緣際會看到了「黑夜見白天」景象,因而茅塞頓開,對世間的人情世故多所覺悟。最終在為亡父守墓時,諸天神佛現光蒞臨,因而發明了「性理療病法」。
王鳳儀所謂的「性」,是人的氣質與性格,以中國的五行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性質的黑暗面會導致人產生對應的疾病,透過「講病」了解疾病的根源,之後真心誠意的認錯、悔過,從根本化掉性質的黑暗面,就能夠把病治好。
作者陳明朗接觸《王鳳儀語錄》後,積極探討人生的方向,從學知轉念到實踐,在親身體驗到中華文化的智慧後,深感文化的寶貴及其傳承的重要性,故盡己之力,用簡單觀念詮釋善人語錄,希望能讓更多人明白人生真諦並從中受惠。
本書著重闡揚知善的智慧,知善才能知人,知人才能知病,知病才能解病,解病才能化性,化性才能開性,開性就是開悟,開悟才能達天時,達天時才能識時務,識時務才不會受剋。
- 自序
- 人生概論
-
第一章 人的來踪
-
第一節 人是三界生的
-
第二節 人有三性
-
第三節 人有三命
-
第四節 人有三身
-
第五節 人有三視因果
-
第六節 人有三界的病
-
-
第二章 五行篇
-
第一節 家庭五行定位
-
第二節 家道五行生剋
-
第三節 人有五域
-
第四節 人有五行性理
-
第五節 五行性識別法
-
第六節 心界五行
-
第七節 身界五行
-
第八節 五行相生
-
第九節 五行相剋
-
第十節 五行逆運
-
第十一節 五行圓轉
-
第十二節 五行性反躬自問
-
第十三節 五行參考
-
-
第三章 講病
-
第一節 講病先知病
-
第二節 知病先看臉
-
-
第四章 談善惡
-
第一節 想通
-
第二節 知善惡
-
第三節 知天道
-
第四節 不怨人
-
第五節 不生氣不上火
-
第六節 找好處認不是
-
第七節 講心病
-
第八節 有病就是有過
-
第九節 行道就是善
-
第十節 慈道
-
第十一節 孝道
-
第十二節 婦女道
-
第十三節 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
-
第十四節 夫婦道
-
第十五節 古人談因果
-
第十六節 三界與三教
-
第十七節 性命
-
第十八節 立命
-
第十九節 學道
-
第二十節 悟道
-
第二十一節 行道做德
-
- 第五章 四大界
-
第六章 化性篇
-
第一節 化性談
-
第二節 化性法
-
第三節 懺悔法
-
第四節 問性法
-
- 第七章 道德觀與價值觀
-
第八章 比較法與計算法
-
第一節 比較法
-
第二節 計算法
-
-
第九章 重立人根
-
第一節 嬰兒的來踪
-
第二節 懷孕十月
-
第三節 先天
-
第四節 後天
-
第五節 內觀法
-
第六節 改變家人先改變自己
-
第七節 教育自己情緒的概念
-
第八節 磁場
-
第九節 在家改變自己的步驟
-
第十節 經驗談
-
- 第十章 格物致知
- 第十一章 人生陣列新薪傳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