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道德經說義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52668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當道德經遇到佛法,所有的「道」都融會貫通了!

◎作者精研佛學義理三十餘年,對於佛理知見、修行生活等頗具心得,以此疏解《道德經》,並印證佛道本一家。
◎道德經的原典、譯文、釋義三者具備,內容深入淺出,顯示了真實法義。
◎儒、釋、道互通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本書以通俗白話的文字帶你入門!

道德經與佛理能互相印證:人若沒有好的道德,其所造業力即是惡氣,由此自己造作之氣為因,四大元素為緣,即生種種狀相態貌的果報。這就是道生萬法的德行,是不變的因果現象,同時這也是唯識不變的真理,符合了唯心所造的銘言。

般若佛學的中觀思想,是佛教導菩薩尋求真理,依無為法修行,並不計較自我地幫助眾生脫離苦海,即此為大乘菩薩所觀行之「道」也!

天地養育滋長萬物而不求回報,恆時不斷其功德,聖賢以此為「道」,說名「無為而為」。中華民族本有的中心思想就是聖賢教導國王及人民如何效法天地之「道」,心存仁義而「無為而為」。

般若經中所說「無住生心」與道家「無為而為」其意相同,思想無異,所以自然而然能夠融合在一起,形成中華民族之文化思想。今就《道德經》一書,解說其義,令人融會貫通。
  • 作者序一
  • 作者序二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第三十一章
  • 第三十二章
  • 第三十三章
  • 第三十四章
  • 第三十五章
  • 第三十六章
  • 第三十七章
  • 第三十八章
  • 第三十九章
  • 第四十章
  • 第四十一章
  • 第四十二章
  • 第四十三章
  • 第四十四章
  • 第四十五章
  • 第四十六章
  • 第四十七章
  • 第四十八章
  • 第四十九章
  • 第五十章
  • 第五十一章
  • 第五十二章
  • 第五十三章
  • 第五十四章
  • 第五十五章
  • 第五十六章
  • 第五十七章
  • 第五十八章
  • 第五十九章
  • 第六十章
  • 第六十一章
  • 第六十二章
  • 第六十三章
  • 第六十四章
  • 第六十五章
  • 第六十六章
  • 第六十七章
  • 第六十八章
  • 第六十九章
  • 第七十章
  • 第七十一章
  • 第七十二章
  • 第七十三章
  • 第七十四章
  • 第七十五章
  • 第七十六章
  • 第七十七章
  • 第七十八章
  • 第七十九章
  • 第八十章
  • 第八十一章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