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琉璃古風:琉璃器與文化之特色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16143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依照時代順序,逐一介紹中國古代琉璃藝術悠久的歷史:

琉璃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許多墓葬中都有發現大量琉璃珠管;春秋中期,楚國的燒煉技術可達攝氏一千兩百度,為後世的琉璃製造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條件。

秦代仿玉琉璃璧、璜,經常與玉璧、琮、圭、璋、璜等禮天五器同置一坑,作為祭禮;漢代琉璃產地分布在中原、河西走廊及嶺南地區;魏晉南北朝是琉璃技術的轉折期,無論是質地、造型、工藝等方面都出現了嶄新的氣象。

隋朝琉璃料色清透,可見琉璃工藝已大大的提高;唐朝出現了吹製薄胎琉璃器皿,但主要用於佛教奉供,也有零星的琉璃配飾;五代各國皆設立琉璃作坊,其中吳越國的七寶阿育王塔更是將琉璃藝術發揚光大。

宋代琉璃工藝上承唐五代而有變化,詩詞中處處可見宋代琉璃的精美絕倫;而同期的遼代琉璃器貴實用,粗獷質樸,富有民族特色;元定都北京後,在和平門外建立了許多琉璃作坊,專供皇室使用。

明代琉璃被稱為「藥玉」,因中原玉材匱乏,故以藥玉替代真玉,百官朝服,三品以上可佩真玉,四品以下佩藥玉。也開始興起琉璃建築。

清代的康雍乾盛世,復甦了明末遭到破壞的博山琉璃:朝廷從博山購買材料,低溫加熱熔軟,再由民間匠人製成動物、瓜果;嘉慶朝以後,清宮玻璃廠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日趨式微,但民間製作的琉璃開始外銷到世界各地,風靡海外。

琉璃的晶瑩光彩吸引了三千多年來人們的喜愛與欣賞,讓本書帶你認識這種精緻華美、用途廣泛、歷史悠久的古典藝術品,引領你走進輝煌的琉璃國度。
  • 版權訊息
  • 序 言 琉璃古風
  • 琉璃之美 商周時期的琉璃
    • 商和西周時期琉璃的萌芽
    • 春秋戰國時期的精美琉璃
  • 琉璃生色 秦漢魏晉的琉璃
    • 秦和西漢琉璃一脈相承
    • 晶瑩透亮的東漢琉璃器
    • 融合東西文化的魏晉琉璃
  • 流雲漓彩 隋唐五代琉璃
    • 精緻貴重的隋代琉璃器
    • 詩人情懷的唐代琉璃器
    • 五代的七寶塔和琉璃瓶
  • 精美絕倫 宋遼金元琉璃器
    • 承上啟下的兩宋琉璃器
    • 有民族風格的遼金琉璃器
    • 大氣輝煌的元代琉璃器
  • 五彩輝煌 明清時期的琉璃
    • 雅俗共賞的明代琉璃器
    • 走向輝煌的清早期琉璃器
    • 極度興盛的清中期琉璃器
    • 精緻珍貴的清晚期琉璃器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