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探討蘭嶼達悟族高比例精神失序的歷史社會根源,以及精神失序者的疾病歷程、主觀經驗與日常的社會文化處境,主要分析焦點在於社會變遷所形塑的文化建構、現代醫療與疾病受苦的相互關係。
全書分兩個部分,第一部重點是分析達悟人高比例精神失序的結構根源,並回應生物基因論、環境論、建構論三個對精神失序的研究取徑,對本體的預設、認識論不同的立場,釐清各自的貢獻與限制。全書延續建構論的基本洞見,結合「社會受苦」的概念,避免淪入相對主義,以探究達悟族所面對的快速社會變遷與精神失序的關係。第二部主要是回應既有文獻對文化「
全書分兩個部分,第一部重點是分析達悟人高比例精神失序的結構根源,並回應生物基因論、環境論、建構論三個對精神失序的研究取徑,對本體的預設、認識論不同的立場,釐清各自的貢獻與限制。全書延續建構論的基本洞見,結合「社會受苦」的概念,避免淪入相對主義,以探究達悟族所面對的快速社會變遷與精神失序的關係。第二部主要是回應既有文獻對文化「
- 推薦
- 自序
- 名詞說明
-
第一章 問題意識、研究方法與分析架構
-
一、 導論
-
二、 問題緣起:晚近青壯世代精神疾病比例大幅增加?
-
(一) 基因角度的理解
-
(二) 社會變遷下的家庭解組與社會失序
-
(三) 精神失序者的社會文化處境
-
-
三、 研究方法
-
(一) 紮根式的民族誌
-
(二) 田野研究步驟
-
(三) 受訪者基本資料
-
-
四、 分析架構
-
五、 章節安排
-
-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一、 精神失序病因源不同的研究取徑
-
(一) 生物基因論
-
(二) 環境論
-
(三) 建構論
-
-
二、 嘗試超越相對主義
-
(一) 少數族群精神失序的多重受苦形式與「社會受苦」概念
-
(二) 將精神失序視為一種「現象的實體」
-
-
三、 醫療化的限制、傳統文化與現代精神醫學的定位及出路
-
(一) 精神失序醫療化的限制
-
(二) 傳統文化與現代精神醫學的交會
-
-
- 第一部 達悟精神失序的社會根源
-
第三章 現代性、遷移與精神失序
-
一、 前言
-
二、 達悟族遷移台灣的歷史特殊性
-
三、 遷移、世代與認同轉變
-
四、 升學是向上流動或壓力來源?
-
五、 求職謀生的挫折
-
(一) 被迫捲入台灣勞動市場的邊陲
-
(二) 不斷地在底層勞動市場橫向流動
-
(三) 家屋改建與過客性來回遷移
-
(四) 沒辦法存錢?
-
-
六、 族群接觸下的憤恨與創傷
-
七、 傳統親屬連帶的弱化
-
八、 個人成就與結構困境的雙重束縛
-
九、 結論
-
-
第四章 家庭功能失調與精神失序
-
一、 前言
-
二、 傳統達悟文化理想的家
-
(二) 一個家族 as so inawan
-
(三) 家屋asa ka vahay
-
-
三、 變調的家:十個家庭的現實
-
四、 變調的家:家庭功能失調的各種面向
-
(一) 經濟模式改變弱化家庭支持功能
-
(二) 貧窮、自卑與未完成的家屋
-
(三) 親密關係的變革
-
-
五、 結論
-
-
第五章 酒、失業與自我認同混亂
-
一、 前言
-
二、 達悟族飲酒的歷史脈絡
-
三、 酒、失業與社會失序
-
四、 酗酒、認同混亂與世界觀錯亂
-
五、 達悟族的「解酒基因」與污名
-
六、 結論
-
- 第二部 精神失序者的社會文化處境與生活經驗
-
第六章 達悟社會文化與不正常的人
-
一、 前言
-
二、 達悟傳統:這不是生病
-
(一) 達悟傳統的語彙
-
(二) 巫醫的驅鬼儀式
-
-
三、 基督宗教的詮譯系統與處理方式
-
(一) 西方宗教的傳入
-
(二) 宗教的治療儀式
-
-
四、 現代精神醫學傳入蘭嶼
-
(一) 現代精神醫學的知識系統
-
(二) 現代精神醫學的治療模式
-
-
五、 三個典範的並存與衝突
-
(一) 任一典範下都是不正常
-
(二) 任一典範下都具有污名
-
(三) 三個典範的交錯
-
-
六、 結論
-
-
第七章 世代、部落與疾病歷程
-
一、 前言
-
二、 去機構化的天然社區
-
(一) 大自然、非工業化的環境
-
(二) 生計經濟、貨幣與疾病歷程
-
(三) 親屬連帶與部落的支持網絡
-
-
三、 變遷中的部落
-
(一) 歧視、偏見與剝削
-
(二) 生計經濟與自我期許的衝突
-
-
四、 轉型中的現代生活與精神醫學
-
(一) 現代精神診斷下的精神病人
-
(二) 機構化治療vs.家人照顧的問題
-
(三) 符合現代生活標準的正常人
-
-
五、 結論
-
-
第八章 現代性、精神醫學與自我認同的轉變
-
一、 前言
-
二、 分裂與異樣的自我
-
三、 現代性、病識感與自我認同
-
四、 未來部落的本土療癒機制
-
(一) 傳統達悟文化
-
(二) 基督宗教
-
(三) 現代精神醫學
-
-
五、 結論
-
-
第九章 結論
-
一、 發現與論點
-
(一)理解達悟族精神失序的根源
-
(二)「精神疾病」的本體論與認識論問題
-
(三)面對現代性與社會變遷
-
-
二、方法與反省
-
(一)問題意識與資料蒐集的方法與方法論
-
(二)漢人研究者與原住民被研究者
-
-
三、定位與實踐
-
- 蘭嶼的迴響
- 附錄一 受訪者基本資料
- 附錄二 精神醫學相關疾病的診斷標
- 附錄三 基因取徑研究原住民健康的國科會補助計畫
- 參考文獻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