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一場使家長與學生安心的教學變革,保持穩定的進度和成績
一個沒有平時小考的常態編班班級,大考依然拿高分
每一個孩子都能自主學習,養成新課綱時代的關鍵能力
差異化教學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軌道上學習,以自己的速度前進
SUPER教師劉繼文首部力作,方新舟、李崇建、張輝誠專文推薦
我寫下這本書,並不表示這是教學的完美解答,而是希望創造更多的對話,讓我們有更多的發現,一起探索教學,一起打磨做為一個教師的專業。
――劉繼文
常態編班的班級裡,老師通常會以中等學生的程度來講述課程內容,結果大家都在裝――
已經會了的學生裝乖聽課……
聽不懂的學生裝乖放空……
老師假裝大家都沒問題……
差異化教學就是,大家都不要再裝了――
真實面對學生的狀態,會的繼續向前,不會的放慢速度,讓每個學生用自己的速度跑步。
A咖跑外圈,給他多一點、深入一點的資料。
B咖跑內圈,以課本習作的範圍為主。
C咖跑中間,減少內容,以「學會」取代「教完」。
以學思達啟動自學力――
讓學生學會學習,比學會學科更重要。
「自學力」是學思達的靈魂,更是學思達的核心價值所在。
「互動」是學思達的心臟,學習就在每一個互動間發生。
把講台讓出來,把時間留白,讓出自主學習的空間。
引領學生思考,關鍵是提問的技巧、適時為學生搭鷹架,以及忍住不說答案。
壓力+助力+鼓勵=學生上台表達的動力。
激發動機,讓大象動起來――
先用外在動機吸引沒有動機的學生,再將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
以增強物做為外在動機時,一旦發生習慣化,效益就會迅速消退。
一個人原來就喜歡某項活動,若再給予外在的獎勵,反而會削弱內在動機。
問足夠好的問題,並保持耐性,讓好奇心發酵,啟動內在學習動機。
增強機制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結合,可提升內在動機。
從差異化教學到個人化學習――
學生學習的速度有快有慢,教學進度應從「教」的進度轉變為「學」的進度。
培養學生看影片自學的能力,輔以同質分組和分級學習單,進行班級內差異化教學。
在課堂內融入非同步影片,並以學習單定錨與檢核,讓每個學生都是自己的學習駕駛,達成個人化學習。
「教」與「學」的思辨――
我們感慨一代不如一代,但其實是傳統教學方式無意間培養了孩子的被動等待。
當老師一再餵養填鴨,便逐漸削弱了學生的「覓食」本能。
老師必須拋棄「學生一定要老師教才會」的假定,讓學生走在老師前面。
老師必須換副眼鏡,不再專注於學科內容的傳授,而是關注學生認知技能的發展。
老師要能貼近學生的心,當他墜落時,勇敢跨出去接。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李崇建/親子作家、千樹成林創辦人
張輝誠/學思達創始人
蘇庭萱/新泰國中第四十一屆學生
繼文老師把數理專長的均一教育平台與文科專長的學思達合併運用,產生綜效。這本書就是他為了幫助每一位學生,鍥而不捨追求理想的詳實分享。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本書的名稱,以馬戲團的大象為隱喻,指出綁住大象的,並非外在的枷鎖,而是一種慣性,繼文的數學課改變了慣性,帶出孩子的學習動機,以及主動活潑的課堂風景。
西諺「屋裡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指屋裡有象,人們卻視而不見,刻意忽略問題,這本書同時觸及此議題,教室裡長年存在的大象,不僅因此被看見了,也讓大象動起來了。
――李崇建/親子作家、千樹成林創辦人
在台灣談「個人化學習」,很少有人像繼文老師這樣一步一腳印,扎扎實實、一次又一次突破各種困難;也很少有人像他走到這樣精深而專業,且願意公開辛苦編寫的講義讓大家受益,又可以隨時開放教室,公開接受檢驗。
――張輝誠/學思達創始人
數學很讓人頭疼,但也可以變得有趣,這三年來的學習讓我突破數學恐懼,勇於思考,也讓我擁有特別的自學體驗。現在的我知道,學習真的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事。相信自學以後一定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而我會一直持續下去!
――蘇庭萱/新泰國中第四十一屆學生
本書特色
1. 以學思達發展出差異化教學的第一本書。
2. 在課堂中結合學思達、心智圖、數位學習,激發內在學習動機,同時培養自學力、思考力、溝通表達力。
3. 破除學思達無法應用於常態編班的迷思,三年來沒有任何紙筆測驗的小考,依然在段考和會考有亮眼成績。
一個沒有平時小考的常態編班班級,大考依然拿高分
每一個孩子都能自主學習,養成新課綱時代的關鍵能力
差異化教學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軌道上學習,以自己的速度前進
SUPER教師劉繼文首部力作,方新舟、李崇建、張輝誠專文推薦
我寫下這本書,並不表示這是教學的完美解答,而是希望創造更多的對話,讓我們有更多的發現,一起探索教學,一起打磨做為一個教師的專業。
――劉繼文
常態編班的班級裡,老師通常會以中等學生的程度來講述課程內容,結果大家都在裝――
已經會了的學生裝乖聽課……
聽不懂的學生裝乖放空……
老師假裝大家都沒問題……
差異化教學就是,大家都不要再裝了――
真實面對學生的狀態,會的繼續向前,不會的放慢速度,讓每個學生用自己的速度跑步。
A咖跑外圈,給他多一點、深入一點的資料。
B咖跑內圈,以課本習作的範圍為主。
C咖跑中間,減少內容,以「學會」取代「教完」。
以學思達啟動自學力――
讓學生學會學習,比學會學科更重要。
「自學力」是學思達的靈魂,更是學思達的核心價值所在。
「互動」是學思達的心臟,學習就在每一個互動間發生。
把講台讓出來,把時間留白,讓出自主學習的空間。
引領學生思考,關鍵是提問的技巧、適時為學生搭鷹架,以及忍住不說答案。
壓力+助力+鼓勵=學生上台表達的動力。
激發動機,讓大象動起來――
先用外在動機吸引沒有動機的學生,再將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
以增強物做為外在動機時,一旦發生習慣化,效益就會迅速消退。
一個人原來就喜歡某項活動,若再給予外在的獎勵,反而會削弱內在動機。
問足夠好的問題,並保持耐性,讓好奇心發酵,啟動內在學習動機。
增強機制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結合,可提升內在動機。
從差異化教學到個人化學習――
學生學習的速度有快有慢,教學進度應從「教」的進度轉變為「學」的進度。
培養學生看影片自學的能力,輔以同質分組和分級學習單,進行班級內差異化教學。
在課堂內融入非同步影片,並以學習單定錨與檢核,讓每個學生都是自己的學習駕駛,達成個人化學習。
「教」與「學」的思辨――
我們感慨一代不如一代,但其實是傳統教學方式無意間培養了孩子的被動等待。
當老師一再餵養填鴨,便逐漸削弱了學生的「覓食」本能。
老師必須拋棄「學生一定要老師教才會」的假定,讓學生走在老師前面。
老師必須換副眼鏡,不再專注於學科內容的傳授,而是關注學生認知技能的發展。
老師要能貼近學生的心,當他墜落時,勇敢跨出去接。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李崇建/親子作家、千樹成林創辦人
張輝誠/學思達創始人
蘇庭萱/新泰國中第四十一屆學生
繼文老師把數理專長的均一教育平台與文科專長的學思達合併運用,產生綜效。這本書就是他為了幫助每一位學生,鍥而不捨追求理想的詳實分享。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本書的名稱,以馬戲團的大象為隱喻,指出綁住大象的,並非外在的枷鎖,而是一種慣性,繼文的數學課改變了慣性,帶出孩子的學習動機,以及主動活潑的課堂風景。
西諺「屋裡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指屋裡有象,人們卻視而不見,刻意忽略問題,這本書同時觸及此議題,教室裡長年存在的大象,不僅因此被看見了,也讓大象動起來了。
――李崇建/親子作家、千樹成林創辦人
在台灣談「個人化學習」,很少有人像繼文老師這樣一步一腳印,扎扎實實、一次又一次突破各種困難;也很少有人像他走到這樣精深而專業,且願意公開辛苦編寫的講義讓大家受益,又可以隨時開放教室,公開接受檢驗。
――張輝誠/學思達創始人
數學很讓人頭疼,但也可以變得有趣,這三年來的學習讓我突破數學恐懼,勇於思考,也讓我擁有特別的自學體驗。現在的我知道,學習真的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事。相信自學以後一定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而我會一直持續下去!
――蘇庭萱/新泰國中第四十一屆學生
本書特色
1. 以學思達發展出差異化教學的第一本書。
2. 在課堂中結合學思達、心智圖、數位學習,激發內在學習動機,同時培養自學力、思考力、溝通表達力。
3. 破除學思達無法應用於常態編班的迷思,三年來沒有任何紙筆測驗的小考,依然在段考和會考有亮眼成績。
- 推薦序 鍥而不捨,精益求精/方新舟
- 推薦序 看見大象,舞動大象/李崇建
- 推薦序 真金不怕火煉,專業不怕考驗/張輝誠
- 推薦序 從老師教,到我自主學/蘇庭萱
- 自序 讓大象動起來
- 前言 AI來了!老師會被取代嗎?──讓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
- 緣起教學,從「教」到「學」
-
第1章 數位學習,啟動自學力
-
可汗學院的啟發
-
均一教育平台帶來可能性
-
培養學生看影片的能力
-
以學習單定錨,幫助學生看影片自學
-
數學也可以變成動畫――洋蔥數學
-
-
第2章 我的學思達實作──基礎篇
-
學思達與我
-
開始前的準備工作
-
「學」――自學
-
「思」――思考與討論
-
「達」――分享與表達
-
學思達教學法是否會影響進度和成績?
-
-
第3章 我的學思達實作──進階篇
-
學思達畫(學思達+心智圖)
-
學思均達(學思達+均一)
-
課堂提問主持力
-
PDCA計畫與檢核表
-
-
第4章 讓大象動起來──激發學習動機的有效方法
-
如何讓大象動起來?
-
雞排錯了嗎?
-
過度辯證效應
-
這次有兩個雞排嗎?
-
哥吃的不是雞排
-
你聽過Hello Kitty磁鐵嗎?
-
最歡樂的大獎
-
因為好奇,所以想要
-
如果學習像夾娃娃
-
說一個你自己的故事
-
烤肉如何生火?
-
-
第5章 從差異化教學到個人化學習
-
「教完」還是「學完」?
-
你吃過鹽酥雞嗎?
-
三軌學思達的兩個關鍵
-
三軌學思達的運作模式
-
新班級如何學思達?
-
學生為我上了一課
-
從差異化教學到個人化學習
-
-
第6章 學思達Online
-
臉書直播
-
同步教學與非同步教學
-
線上教學不是線上會議
-
-
第7章 教師的專業
-
今天,你離「因材施教」更近了嗎?
-
教師的專業
-
留白――讓出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
換副眼鏡――專注於看學生認知技能的發展
-
不斷更新――時常檢視、改善自己的教學
-
貼近他的心,勇敢跨出去接
-
- 附錄1 教育部亮點教師計畫答客問
- 附錄2 學生與家長的回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