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研究生的最佳陪伴之書
從現在開始克服論文焦慮
安伯托.艾可(UmbertoEco):
寫論文是自娛,還有,論文跟殺豬一樣,可以物盡其用,半點都不浪費。
一九七七年,廣為世人所熟知的義大利符號學家、小說家—安伯多.艾可(UmbertoEco)為他的學生寫下《如何撰寫畢業論文——給人文學科研究生的建議》(Comesifaunatesidi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這本畢業論文指導手冊。不僅出於一介知識份子對學制與社會的反省,更是出於對學生的關懷,他期望以此幫助學生順利畢業。
當時義大利正面臨高等教育改制討論,遇到的社會問題是,以往只有知識菁英階級能就讀的大學,變成普羅大眾都可以入學。入學門檻變寬,愈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看似理所當然是件好事,但往往有許多學生為其出身所困,其實沒有將大把時間與金錢投注在學業上的餘裕。艾可就是為這些人而寫。他認為這些人不僅該完成論文以求畢業,且為了不再走學術的話,更該把握這難得寫論文的計畫,把將論述體系化的能力訓練起來。
這本指導手冊在一九八五年曾再版重出,艾可對再版的原因這樣說,有時閱讀會刺激人的靈感,儘管靈感來自於人們自己,不見得是內容本身。他盼望這文本繼續扮演啟發讀者的角色,因為他自己寫博士論文時,也有一本視之為靈感來源那樣的書。
艾可確實是有遠見的學者,他當年所談的問題並未過時。目前台灣的大學幾乎人人在念,碩士學位也已相當普遍,只要願意每個人都能進研究所寫論文。除了擁有資本栽培的學生之外,大多數的普通學生仍得趕快畢業,工作賺錢,甚至償還學貸。問題是,許多研究所並不期待學生趕緊寫完論文畢業,尤以重視博學傳統的人文學門最為嚴重。艾可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學生的論文焦慮,為了鼓勵學生盡快寫出一本符合「畢業門檻」論文而存在。對現代讀者而言,它仍是一本非常好的研究生陪伴之書。
本書有如下實用情境的建言:
◆一個半工半讀學生是否該盡快完成論文?
◆該如何避免被指導教授剝削?
◆學位論文該花的時間最短半年,最長三年,為什麼?
◆該如何選題,才能確保論文對未來的自己或學界有用?
附帶一提,艾可在這本書中不會告訴你論文寫什麼,那是你自己的事。這本書要告訴你的是:a.論文是什麼;b.如何選擇論文題目、分配時間;c.如何搜尋參考書目;d.如何運用你找到的資料;e.如何呈現研究成果。
導讀: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推薦: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林志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周素卿(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吳鄭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蔡慶樺(外交官、作家)
從現在開始克服論文焦慮
安伯托.艾可(UmbertoEco):
寫論文是自娛,還有,論文跟殺豬一樣,可以物盡其用,半點都不浪費。
一九七七年,廣為世人所熟知的義大利符號學家、小說家—安伯多.艾可(UmbertoEco)為他的學生寫下《如何撰寫畢業論文——給人文學科研究生的建議》(Comesifaunatesidilaurea--Lematerieumanistiche)這本畢業論文指導手冊。不僅出於一介知識份子對學制與社會的反省,更是出於對學生的關懷,他期望以此幫助學生順利畢業。
當時義大利正面臨高等教育改制討論,遇到的社會問題是,以往只有知識菁英階級能就讀的大學,變成普羅大眾都可以入學。入學門檻變寬,愈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看似理所當然是件好事,但往往有許多學生為其出身所困,其實沒有將大把時間與金錢投注在學業上的餘裕。艾可就是為這些人而寫。他認為這些人不僅該完成論文以求畢業,且為了不再走學術的話,更該把握這難得寫論文的計畫,把將論述體系化的能力訓練起來。
這本指導手冊在一九八五年曾再版重出,艾可對再版的原因這樣說,有時閱讀會刺激人的靈感,儘管靈感來自於人們自己,不見得是內容本身。他盼望這文本繼續扮演啟發讀者的角色,因為他自己寫博士論文時,也有一本視之為靈感來源那樣的書。
艾可確實是有遠見的學者,他當年所談的問題並未過時。目前台灣的大學幾乎人人在念,碩士學位也已相當普遍,只要願意每個人都能進研究所寫論文。除了擁有資本栽培的學生之外,大多數的普通學生仍得趕快畢業,工作賺錢,甚至償還學貸。問題是,許多研究所並不期待學生趕緊寫完論文畢業,尤以重視博學傳統的人文學門最為嚴重。艾可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學生的論文焦慮,為了鼓勵學生盡快寫出一本符合「畢業門檻」論文而存在。對現代讀者而言,它仍是一本非常好的研究生陪伴之書。
本書有如下實用情境的建言:
◆一個半工半讀學生是否該盡快完成論文?
◆該如何避免被指導教授剝削?
◆學位論文該花的時間最短半年,最長三年,為什麼?
◆該如何選題,才能確保論文對未來的自己或學界有用?
附帶一提,艾可在這本書中不會告訴你論文寫什麼,那是你自己的事。這本書要告訴你的是:a.論文是什麼;b.如何選擇論文題目、分配時間;c.如何搜尋參考書目;d.如何運用你找到的資料;e.如何呈現研究成果。
導讀: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推薦: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林志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周素卿(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吳鄭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蔡慶樺(外交官、作家)
- 導讀/進入艾可的書房,一窺大師論文寫作的內裡—畢恆達
- 譯者說明
- 一九七七年初版作者引言
- 一九八五年再版作者序
-
第一章 論文是什麼,有何用處
-
1.1 為什麼必須寫論文,論文是什麼
-
1.2 誰會對這本書有興趣
-
1.3 論文在畢業後如何派上用場
-
1.4 四個準則
-
-
第二章 選擇論文題目
-
2.1 專題型論文或綜述型論文?
-
2.2 歷史路線,還是理論路線?
-
2.3 選擇老議題或新議題?
-
2.4 寫論文需要多少時間?
-
2.5 需要懂外語嗎?
-
2.6 「學術性」論文或政治性論文?
-
2.6.1 何謂學術性?
-
2.6.2 歷史—理論路線或「熱門」實務經驗路線?
-
2.6.3 如何將時事議題轉化為學術議題?
-
-
2.7 如何避免被論文指導教授剝削?
-
-
第三章 搜尋研究資料
-
3.1 研究資料是否容易取得
-
3.1.1 何謂學術工作的研究資料
-
3.1.2 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
-
-
3.2 參考書目研究
-
3.2.1 如何使用圖書館
-
3.2.2 如何處理書目:書目卡片
-
3.2.3 書目格式
-
3.2.4 亞歷桑德里亞圖書館:一個實驗
-
3.2.5 真的需要看書?看書的順序為何?
-
-
-
第四章 工作計畫和索引卡片
-
4.1 假設性目次
-
4.2 索引卡片和筆記
-
4.2.1 各種索引卡片及其功能
-
4.2.2 製作第一手資料卡片
-
4.2.3 閱讀卡片
-
4.2.4 學術的謙卑
-
-
-
第五章 撰寫論文
-
5.1 對誰說話
-
5.2 怎麼說話
-
5.3 引述
-
5.3.1 何時及如何引述:十個準則
-
5.3.2 引用文字、釋義和抄襲
-
-
5.4 頁尾註腳
-
5.4.1 註有何用處?
-
5.4.2 引述—註釋模式
-
5.4.3 作者—出版年份模式
-
-
5.5 提醒、陷阱、習慣
-
5.6 學術驕傲
-
-
第六章 完稿
-
6.1 排版注意事項
-
6.1.1 頁緣及空格
-
6.1.2 標點符號
-
6.1.3 幾個提醒
-
-
6.2 論文最後面的參考書目
-
6.3 附錄
-
6.4 目次
-
- 第七章 結語
- 譯名對照及註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