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第一本由專業的臨床心理師所撰寫,探討母女糾葛關係的療癒專書。 除了女兒的狀態與心境,此書最特別之處是同時回頭探討母親的生命困境。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撰推薦序。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黃偉俐(黃偉俐身心科院長;《失眠勿擾》作者)、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同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多年來,我一直很好奇:到底外婆與母親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天底下竟然會有傷害自己子女的母親?為什麼這麼多女兒「想愛媽媽,竟然這麼難?」終於,這本《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解開了我多年的疑惑。 心理師黃惠萱利用個案的故事,讓我有撥雲見日之感。…… 只可惜,我母親早走了20年,我來不及帶著這本書裡的「療心練習」去教導親愛的媽媽: 『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以自信取代懷疑』、『以客觀事實破除對方的操弄』、要以『拒絕』和『中斷』去面對外婆的心理缺陷。 最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的活著」,因為我們三個孩子和爸爸的愛,就是妳的美好人生……」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 ◎「很多人會困惑:為什麼我們常聽到『母女糾葛』,卻鮮少聽到『父子糾葛』?那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父子之間的關係困境,更常見的是『疏離』,遇到衝突情境時,大多採取指責或逃離的策略來因應。 但同為女性,在母女之間,會有大量親密與情感流動的需求,因此情緒界線容易模糊。尤其在父母的婚姻出狀況時,女孩比男孩更常以拯救者的姿態,企圖去照顧母親的孤單,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成長、獨立與健康,來守護家庭的完整,成為『留守家庭的孩子』。 好的婚姻關係,是父母能夠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因為孩子可以安心、獨立去飛,毋須在自己的生命中往前走時,還得頻頻回首望向孤單母親的身影,並且在自己長大、自組家庭以後,不自覺繼續複製母親的身影。 這是在看完黃惠萱心理師的著作後,最深刻的感觸。特此推薦予您!」──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 ◎3段暖心的修復叮嚀 1.儘管大家都說母女連心,但妳的母親不是妳,就算妳用自己的人生去完成母親的期待,她的心靈功課也不會因為妳的努力而少一點。 人生在世,我們只能為自己負責任,也只該為自己負責任。 2.當妳覺得「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努力,下屬/孩子才會出這樣的錯!」時, 告訴自己:「我接納我自己有時候不夠努力,我接納我自己無法避免下屬/孩子的錯誤」。 當妳認為「我必須要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才算是個好女人/妻子/母親/媳婦」時, 告訴自己:「我接納我自己無法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 當遇到挫折與失敗時,若批判自己的信念再度出現,請告訴自己: 「我接納這件事情中我做得好的部分,我也接納這件事情中我做得不夠好的部分。」 3.與遺憾共處的最佳方式,就是「如實地接納」。 接納「母親的缺席」,接納自己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真相,並且接納自己對遺憾自然產生的情緒和想像,例如妳會疑惑、生氣、哀傷、怨恨、嫉妒,妳會不由自主地認為可能是自己不好,可能是命運不好。 如實地接納妳會有痛苦的情緒,也接納自己會產生無盡的想像,但是請記得,「情緒只是情緒,想法也只是想法」,這兩者都不是事實。 如果妳不用力地抓住它們,情緒會過去,想法也會改變。 妳覺得遺憾的影響力很大,可實際上沒有妳想像的那麼大。 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一、拒絕逼迫,拿回屬於妳的主動權二、不論好壞或輸贏,勇敢走自己的路三、練習放下「比較」,接受「本質」 四、做妳自己故事中的主角五、接納所有被自己遺忘的妳六、從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度七、練習區分,並經營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八、練習在關係中說「不」 九、給予適當的信任,讓對方有改變的機會十、練習「退後幾步」來說話十一、不斷地摘下偏見的眼鏡十二、昇華版的陽剛十三、昇華版的陰柔十四、信任妳自己十五、接受妳「無法」狠心,也接受妳「必須」狠心十六、練習只為自己負責十七、試著做自己心靈的好媽媽十八、培養對他人言行的觀察十九、時常觀照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二十、練習「不批判、不交換」 二十一、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二十二、平衡且全面地認識自己二十三、享受平凡的小幸福二十四、練習分辨「感受」不等於「事實」 二十五、把「不完美的自己」接回來二十六、山不轉,路轉。跌倒是告訴妳,要用別的方法來成功二十七、路很長,但一定要走。請遠離受虐關係二十八、如實地接納生命中的遺憾二十九、勇於選擇好關係三十、愈想緊抓,愈該放手三十一、探索並照顧想壓抑下去的感受三十二、學習「恰如其分」地照顧自己三十三、直視痛苦,接受如其所是三十四、學著視自己若珍寶三十五、建立人我界線三十六、享受互動的樂趣三十七、找到妳自己可以滋養伴侶的方式三十八、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擔任各種角色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