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布迪厄與台灣當代女性小說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719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研究借助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PierreBourdieu)的文化生產概念,及其解釋整體文學活動的分析框架,開展「鉅視層面的台灣文學場域結構」、「微觀層面的個體女作家創作特徵」以及「動態的台灣文學生態變化」這三大面向的關係性思考,讓台灣當代女性文學研究獲得不同面向的關照。布迪厄的文學場域概念,不僅可以幫助研究者細膩考察個別女作家的形塑過程,更藉由分析一連串環節鑲嵌的女性文學生產活動,來掌握女作家創作的條件與實踐,強化個體經驗與背後所依存的社會網絡關係。找出一個兼顧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基本精神,又能更加周延台灣女性文學的論述空間,是本書的企圖。
  • 自 序
  • 導論:台灣女性文學研究的建制與轉移
    • 一、當代學術場域裡的「台灣女性文學」位置
    • 二、貢獻與侷限
    • 三、為什麼需要布迪厄
  • 第一章 布迪厄場域理論對女性文學研究的挹注
    • 一、當女性主義遇到布迪厄
    • 二、台灣當代文學場域勾勒
    • 三、台灣當代女性文學的場域論實踐
  • 第二章 性別與文學實踐感
    • 一、主導文化對性別意識的形塑
    • 二、女性意識的推進與理想保守主義的拉扯
    • 三、理想主義與女性意識的結盟
    • 四、結語
  • 第三章 新興位置的開闢與奠定
    • 一、正名的開始
    • 二、象徵資本的累積
    • 三、現代主義及其文化矛盾
    • 四、結語
  • 第四章 通俗文化品味的再生產
    • 一、文化再生產的時間結構與文化存在樣態
    • 二、美學習性的滯後作用
    • 三、流行元素的套用與內涵的落差
    • 四、結語
  • 第五章 「婦女寫作潮」的文學體制研究
    • 一、文學生產體制作為一種分析框架
    • 二、明末江南才女文化
    • 三、一九四○年代上海淪陷區女作家
    • 四、一九八○年代台北都會區女作家
    • 五、社會轉型期與現代都會文化的共振作用
    • 六、結語
  • 總結:延展台灣女性文學的論述向度
  • 引用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