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以設問方式拈出《華嚴經》之相關問題百餘則,予以現代的、簡明的解答,以「華嚴+百科」之名在人間福報
刊載兩年,深受讀者關愛。今結集成書,祈能助讀者一目了然、掌握心要。
刊載兩年,深受讀者關愛。今結集成書,祈能助讀者一目了然、掌握心要。
-
導論:《華嚴經》在說些什麼?
-
1.《華嚴經》在說些什麼?
-
2.「華嚴境界」是虛擬、是神話嗎?
-
3.「華嚴境界」不可說
-
4.《華嚴經》為何被視為深奧難解?
-
5.為何《華嚴經》只有佛菩薩,沒有「人」?
-
6.為何說「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
-
-
第一章 讀《華嚴經》的入手處
-
7.何謂「大方廣佛華嚴經」?
-
8.何謂四十、六十、八十、西藏華嚴?
-
9.為何南傳佛教沒有《華嚴經》?
-
10.何謂「處」、「會」、「品」、「卷」、「言」?
-
11.《華嚴經》的原型:《佛說兜沙經》
-
12.《華嚴經》之「十」
-
13.《華嚴經》是龍樹由龍宮取回的嗎?
-
14.辨明《華嚴經》與華嚴宗
-
15.《華嚴經》的知名偈頌
-
16.《華嚴經》七處、九會、卅九品一覽表
-
-
第二章 如來果德不思議
-
17.《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概說
-
18.《華嚴經》中的「世尊」
-
19.《華嚴經》毘盧遮那佛的前身
-
20.世尊的「放光說法」
-
21.為何以「放光」代替「說法」?
-
22.世尊開口說了兩次話
-
23.毘盧遮那佛與大日如來不盡相同
-
24.毘盧遮那佛與盧舍那佛都是法身佛
-
25.龍門石窟的盧舍那佛造像
-
26.「華嚴三聖」與「阿含三聖」
-
27.毘盧遮那佛與釋迦牟尼佛是個重疊體
-
28.何謂佛之法、報、化「三身」?
-
29.何謂「一月三身」?
-
30.《華嚴經》中的「法身佛」
-
31.佛之「海印三昧」
-
32.世界有多大、多寬、多廣、多遠?
-
33.如來的九十七大人相
-
34.如來的「出現」
-
35.古怪有趣的《華嚴經•阿僧祇品》
-
-
第三章 蓮花之意象
-
36.佛經中的「蓮花」
-
37.泛談蓮花的「出汙泥而不染」
-
38.密教的「蓮華曼荼羅」
-
39.瑰麗莊嚴的蓮華藏世界
-
40.仁潮的《法界安立圖》
-
41.華梵大學的三朵蓮花
-
-
第四章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
42.「菩薩行」的源頭:本生思想
-
43.「依德立名」的菩薩
-
44.何謂菩薩的「五十二位」?
-
45.《瓔珞經》與《華嚴經》的關係
-
46.《梵網經》與《華嚴經》的關係
-
47.如何讀〈淨行品〉
-
48.《華嚴經》的「十信」
-
49.《華嚴經》的「十住」
-
50.《華嚴經》的「十行」
-
51.《華嚴經》的「十迴向」
-
52.「十地」何以重要?
-
53.《華嚴經》的「十地」
-
54.「十地」與「十波羅蜜」
-
55.華嚴宗的「圓融門」、「行布門」
-
-
第五章 悲智願行的菩薩
-
56.文殊「智」、普賢「行」
-
57.「普賢行」要義:三昧之力
-
58.令人驚歎的「普賢二千行門」
-
59.願力無有窮盡的「十大願王」
-
60.泛談觀音菩薩
-
61.水月觀音起源於《華嚴經》
-
62.彌勒菩薩頌讚菩提心
-
-
第六章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
63.典範人物:善財童子
-
64.是「五十三參」,還是「五十五參」?
-
65.「一一○」象徵了什麼?
-
66.「逆行度生」有深意
-
67.善知識的名號及其修證法門
-
68.華嚴的「四十二字門」:為何是42?
-
69.華嚴的「四十二字門」:幫助記憶的口訣
-
70.華嚴的「四十二字門」:音聲陀羅尼
-
71.「法界」的義涵
-
72.信解行證入法界
-
73.《華嚴經》有無流通分?
-
-
第七章 思想的寶藏:《華嚴經》
-
74.《華嚴經》的如來藏思想
-
75.《華嚴經》的淨土思想
-
76.《華嚴經》的唯心思想
-
77.《華嚴經》的緣起思想
-
78.《華嚴經》的性起思想
-
79.《華嚴經》的十方成佛思想
-
-
第八章 思想的寶藏:華嚴宗
-
80.重重無盡的世界觀
-
81.十十無盡
-
82.一多相即
-
83.緣起因分「可說」,性海果分「不可說」
-
84.十玄緣起
-
85.清涼澄觀對「十玄門」的詮釋
-
86.六相圓融
-
87.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
88.一真法界
-
89.十佛、十身
-
90.因果、主伴
-
91.理實法界、因果緣起
-
92.華嚴觀法:「三觀」與「四無礙」
-
93.華嚴觀法:三聖圓融觀
-
94.華嚴觀法:十重唯識觀
-
-
第九章 漢傳佛教史上的「華嚴」
-
95.唐代帝王對《華嚴經》的評價
-
96.華嚴宗系譜
-
97.被擯除華嚴系譜的慧苑法師
-
98.《慧苑音義》的特色
-
99.禪師的華嚴思想
-
100.華嚴學者的「望文生義」
-
101.李通玄以《易經》解《華嚴》
-
102.華嚴第一山:慧因高麗寺
-
103.認識《綸貫》與《纂要》
-
-
第十章 你來我往的判教觀
-
104.何謂「二七日說法」?
-
105.何謂「華嚴時」?
-
106.法藏大師的「五教」說
-
107.法藏大師的「十異」說
-
108.宗密大師的《華嚴原人論》
-
109.續法大師的「五差異」說
-
-
第十一章 近人的研究成果
-
110.印順導師如何說《華嚴經》?
-
111.我讀方東美教授的《華嚴宗哲學》
-
-
第十二章 佛學散文拾穗
-
112.他們在讀《華嚴經》-記KK與他的「佛典讀書會」
-
113.我讀鐘文秀編著的《薄伽梵歌》
-
114.從劉藍溪到道融法師
-
115.神通第一又如何?
-
116.有容乃大-「我們都是一家人」新解
-
117.大悲咒在說些什麼?
-
118.印度人為何瘋歌舞?
-
119.卷末語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