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文學的流離與回歸:三○年代鄉土文學論戰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522851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文學的流離與回歸:三○年代鄉土文學論戰

他們都說:要填補三○年代台灣文學史的空白,本書非讀不可!
向陽、江寶釵、何寄澎、吳佩珍、李瑞騰、林明德、郝譽翔、陳芳明、陳建忠、彭小妍、彭瑞金、焦桐、劉紀蕙、蔡振念、鄭明娳(推薦人按姓氏筆劃排列)

一九三○年代處於日本統治下的台灣發生了「鄉土文學論戰」。回顧台灣文學研究史,當初視此論戰為二○年代「台灣新文學運動」的一部分,強調台語保存運動的訴求。即使戰後國民政府接管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定位隨之改變,然而在討論「鄉土/本土」、「台灣意識/中國意識」等議題時,日治時
  • 封面
  • 推薦序 鄉土作為一種想像
  • 推薦序 暗夜裡的鄉土——橫路啟子《文學的流離與回歸》序
  • 推薦語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動機
    • 第二節 當前學界研究成果整理
    • 第三節 界定
  • 第二章 鄉土文學論戰的過程與問題意識
    • 第一節 論戰的經過
    • 第二節 各論者的背景與主張的變化
    • 第三節 論點整理及其所導向的議題
  • 第三章 1930年代初葉的台灣
    • 第一節 台灣社會諸面向
    • 第二節 1930年代的文學場域
    • 第三節 對台語消失產生的焦慮
  • 第四章 言文「不」一致的根源
    • 第一節 「祖國」概念的創造
    • 第二節 「言文一致」與「白話文」
    • 第三節 新舊的迷思
  • 第五章 「大眾」的誕生
    • 第一節 臺灣文化協會
    • 第二節 台灣普羅文學之發展
    • 第三節 民族意識與階級思想之對立
  • 第六章 鄉土文學論戰中的鄉土
    • 第一節 論戰後漢語文化圈之發展與演變
    • 第二節 走向日語發展的論戰
    • 第三節 文學中的「鄉土」
    • 第四節 結論
  • 附錄 參考文獻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